高血压是脑血栓的致病因素之一,这个病血液血管方面的原因都有,如果有高血压病史,而没有高血脂或者是糖尿病、心脏病这样的疾病,那一般都是高血压并发的脑血栓。
高血压引起脑血栓,怎么办
去医院呀,这个还是很严重,而且时间很重,医疗要趁早
高血压为什么会导致脑梗塞?其原理是什么?
高血压损伤血管内皮,容易诱发炎性促进斑块形成,斑块破裂造成动脉到动脉的栓塞或原位血栓形成。
高血压引发的脑梗
首先,梗塞这个东西不是犯一次就不犯了。它本身就会多次重复。脑梗·心梗·肺梗·肢体梗塞都会接踵而来。以上不是危言耸听。
我不知道你妈妈的血脂·血糖·血粘度高不高。但是,根据你所说的情况来说,你妈妈的情况可能比较严重,我不明白的是医生为什么不配合吃降糖·降低血粘度的药物。反复的梗塞应该已经说明血粘度高·血脂高了。
脑梗的病人吗,尤其是患有前期老年性痴呆的病人。脑梗会加速其病理的发展,语无伦次可能只是个开始。
反应慢,这个很正常。脑梗部位不同,影响的功能也不同。打个比喻,以前你经常开宝马上高速开几百麦很快就可以到达目的地。而现在高速堵住了,车子也换成了大解放,还要走乡村小道,速度肯定慢。
可以下定论的是,梗塞这个病症是无法逆的。你只能是减缓梗塞发生的时间,不可能免除梗塞发生的可能。
你需要的就是找到合理·合适的药物去减缓病情的发展,尽量改善病人的生活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你母亲的饮食,不能多吃,不能乱吃,要严守这样病人要做到的纪律。药物控制加预防,才是现阶段你能做的事情。
至于用什么药物,这个要根据你母亲的综合化验结果而下定论。血糖·血脂·心血管·血粘度等一系列的东西都要查。重点要预防梗塞跑到心脏·肢体·肺部的可能。
最后说一句,这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斗争。精神上支持你(一个相同病患家属的精神支持)
高血压和脑血栓一起得怎么办?
脑血栓形成的原因?
(一)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以至于最新的脑血管疾病分类将脑血栓形成更名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脂过高、高血压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被认为与血脂过高,特别是一种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物质含量过高有关。也与生活方式、营养和遗传因素有关。如吃进的食物中含脂肪(肥肉、油脂)、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等)过多;体力活动过少;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家族史(父母或/及兄弟姐妹有同样疾病)等。最新的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载脂蛋白等基因突变有关,后者是一种与脂肪代谢有关的蛋白质。?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疾病,发生在不同的器官便产生相应的疾病。如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在供应脑部的大、中动脉,最容易发生狭窄的部位在颈部颈总动脉分叉处、椎动脉进入颅腔处、以及基底动脉起始和分叉处。由于血管内膜的破溃、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沉积在斑块上面并发生机化,造成血管壁增厚、血管腔变窄,导致脑供血不足。如果病变进一步发展,血管腔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由于血液粘稠度高(俗称血稠),在斑块上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便可发生这根血管供血区的脑细胞缺血坏死。?
(二)较少见的引起脑血栓形成的病因?
各种动脉炎症,如感染性动脉炎(结核性、寄生虫性、脓毒性等)、胶原病性动脉炎(如一种叫做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各种疾病引起的高凝状态,如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由于长期缺氧所造成红细胞异常升高、怀孕早期的妇女由于呕吐脱水加之雌、孕激素的升高造成高凝状态都可能诱发脑血栓形成。此外,有一种少见的以红细胞增多为特点的疾病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得这种病的患者也容易患脑血栓形成。?
如何确认得了脑血栓?
要确认究竟是不是得了脑血栓形成,光靠上述的临床表现和医生的检查还不够,还需要以下必要的仪器及化验检查辅助。?
(一)头颅CT?
CT扫描是诊断脑血栓形成较方便、便宜的检查。它可明确脑组织坏死(即脑梗塞)的部位、大小、脑水肿的程度等对治疗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但在发病24小时以内常不能发现病灶,此时CT扫描的意义在于排除脑出血,为及早开始治疗争取时间。此外,CT的不足在于对脑干、小脑的病灶显示不良。?
(二)头颅磁共振扫描(MRI)?
该检查可弥补头颅CT在24小时内不能发现病灶、及对某些部位病灶显示不良的缺陷,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尚能显示较大的闭塞血管。其不足之处在于价格较贵,医院的拥有率不高。而且有些患者由于体内有不能取出的金属物品,如心脏起博器、金属牙齿、骨折钉等而不能进行此项检查,限制了它的使用。?
(三)脑血管造影?
该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在早期(发病6小时以内)尚可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狭窄或闭塞处进行溶栓,缺点是有一定的损伤和并发症。?
发现脑血栓形成病人后的处理办法?
(一)保持镇静?
对轻型病人可让其平卧,头高30度°左右,无论采取何种运输工具,应将病人尽可能在1~2小时内送至附近的市级医院,避免先到小医院因无相应的检查设备转院而耽误时间。重症病人最好拨叫120急救车,在等车时如病人已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可将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误吸入肺。?
(二)尽量准备好充足的现金或支票?
以免到医院后因资金不到位而延误治疗。?
家属在医院和医生的配合治疗?
(一)协助护理?
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多半肥胖......>>
在做动脉粥样硬化的科普时,有一位老年朋友向华子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的科学技术这么发达,为什么不能提前使用溶栓药,比如说上半年用一次药,下半年用一次药,把身体里潜在的血栓都溶掉,把血管清洗干净,从而预防血栓发生呢?
华子回答他,其实现在的医学 科技 并没有那么发达,还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清洗”身体里的血管。对于血栓性疾病来说,只有在发生的时候才能进行溶栓,提前使用没法达到清洗血管的效果。
这位老年朋友,提出了一个“潜在的血栓”的概念。可能很多人都与他的想法一样,认为血栓在形成之前,就如同是水管中积累的水垢,越积越多,最后堵塞了管道。所以在水垢积累多之前,想办法把它溶解了,就不会堵塞了。但实际上,这个观点是错的, 人体的血栓并不是水管中的水垢 。
人体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 。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首先是动脉内膜的损伤,然后胆固醇从损伤处进入动脉内膜。进入内膜的胆固醇会造成炎性刺激,人体就会命令巨噬细胞对这些胆固醇进行吞噬。
如果吞噬的胆固醇太多了,巨噬细胞也无法分解。于是这些装满了胆固醇的巨噬细胞就会转化为泡沫细胞,沉积在动脉内膜中。 越积越多的泡沫细胞,最终就形成了硬化斑块 。这些装满胆固醇的泡沫细胞是黄色的小颗粒,看起来如同小米粥一样,所以被称为粥样硬化。
这些 粥样硬化斑块就是血栓的基础,也就是所说的“潜在的血栓” 。但是 它们生长在动脉内膜之中 ,如果想把它们“清洗”出去,那就要先破坏动脉内膜。以目前的医学 科技 ,还做不到在不损伤动脉内膜的前提下,清除粥样硬化斑块。
如果不对造成动脉内膜损伤的因素进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会持续增长,造成血管的狭窄,最终会导致完全闭塞。但是 斑块的进展的速度非常缓慢,从发现斑块开始,到它完全堵塞血管,通常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在这个阶段,只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就可以终止斑块的进展。
但是有些斑块不会老老实实地慢慢长大,它们本身可能很不稳定, 在血压剧烈波动、动脉痉挛等诱因下,斑块就有可能发生破溃 。斑块的破溃表面会刺激血液中的血小板发生聚集,进而血小板会激活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凝结,形成一张“网”,把血细胞“拴”在一起,形成血栓。会造成动脉堵塞,从而发生心梗、脑梗等血栓性疾病。
溶栓药物主要是指尿激酶、链激酶、纤溶酶、阿替普酶等药物,对纤维蛋白起作用,可以把处于凝结状态的纤维蛋白重新溶解,使血栓消融,恢复血管的畅通。但是 溶栓药物只能用于血栓刚发生的初期 ,当时间长了,血栓会发生“机化”,也就是说血栓已经成血管长在了一起,溶栓药物就没有作用了。
也就是说, 溶栓药物只对于刚刚凝结的纤维蛋白才会发生作用。在血栓凝结之前使用溶栓药物没有意义,而且容易引发出血的副作用,不能用于预防血栓 。如果血栓凝结过久,就不会有效果。所以在脑梗、心梗发生时,使用溶栓药物抢救的“黄金时间”非常短,通常只有3小时左右,最长不能超过6小时。
如果想要“清洗”血管,预防血栓,需要怎么做呢?
第一,要对造成动脉内膜损伤的因素进行干预 ,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都是常见的内膜损伤因素。所以要戒烟,对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控制。如果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这些指标达到正常,那么就需要尽早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慢性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在于其带来的并发疾病。虽然现在的医疗 科技 无法彻底治愈这些慢性病,但是 合理用药可以控制慢性病的进展,就可以延缓或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并不会对生活质量以及预期寿命产生影响。
第二 ,如果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对斑块进行“加固” ,让斑块变得不易破溃。 同时还可以使用抑制血小板的药物进行预防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在斑块破溃的时候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从而避免激活纤维蛋白,预防血栓的形成。
在合理用药的同时,在生活中进行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少吃肉、多吃蔬菜和水果,并且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斑块,但是可以使斑块缩小,达到逆转斑块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