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病毒又称朊粒、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质,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传染性的病变因子。
朊粒病毒的发现,提示在传统的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之外,又增加了一种全新类型的病原因子,其构造极为特殊。
/iknow-pic.cdn.bcebos.com/7aec54e736d12f2ea31bc13741c2d5628535684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7aec54e736d12f2ea31bc13741c2d5628535684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aec54e736d12f2ea31bc13741c2d5628535684e"/>
扩展资料:
1、形态
它是一种特殊的纤维结构,它的存在形式有两种,Ⅰ型纤维直径为11~14纳米,由两根直径为4~6纳米的原纤维相互螺旋盘绕而成,螺距为40纳米不等。
Ⅱ型纤维由4根相同的原纤维组成,每两根之间的间隙为3~4纳米,Ⅱ型纤维的直径为27~34纳米,每100~200纳米即出现一个狭窄区,狭窄区的直径约9~11纳米。
2、致病机制
(1)发病机制都是因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一些正常形式的细胞朊蛋白发生折叠错误后变成了致病朊蛋白而引起的。
(2)朊病毒通过不断聚合,形成自聚集纤维,然后在中枢神经细胞中堆积,最终破坏神经细胞。
(3)根据脑部受破坏的区域不同,发病的症状也不同,如果感染小脑,则会引起运动机能的损害,导致共济失调;如果感染大脑皮层,则会引起记忆下降。变异性克雅氏病的致死率较高。
3、研究进展
(1)朊病病毒本身的分子结构、遗传机制、增殖方式、传递的种间屏障、毒株的多样性等。
(2)朊病病毒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等。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6%9C%8A%E7%97%85%E6%AF%92/619278?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朊病毒">百度百科-朊病毒
朊的读法:ruǎn,声母是r,韵母是uan,音调是三声。
意思:
1、蛋白质的旧称。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英文名称protein,源自希腊文προτο,它是“最原初的”,“第一重要的”意思。汉文译为蛋白质。有学者曾根据protein的原义建议设新词“朊”表示,但因蛋白质一词沿用已久,“朊”未被广泛采用。
2、人的阴部 [pudendum]。
3、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扩展资料:
朊的同形字:
阮:
【拼音】:ruǎn
【解释】:
1、姓氏。
2、一种乐器名,还可解为闽南话中的"我"。乐器阮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之分,将其组合起来便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
中阮、大阮应用广泛,小阮和低音阮几乎不用。阮始于宋代,元代阮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
3、侄的代称
阮籍与侄阮咸并有盛名。世称“大小阮”。后用“小阮”作侄的代称。省称“阮”。如:“贤阮”;阮家会(喻指叔侄与亲朋好友聚会);阮咸宅(侄子居处的代称)。
词组:
1、阮咸
【拼音】[ ruǎn xián ]
【解释】弦乐器,形状略像月琴,柄长而直,有四根弦,现在也有三根弦的。相传因西晋阮咸善弹这种乐器而得名。简称阮。
2、阮途
【拼音】[ ruǎn tú ]
【解释】喻指令人悲哀的末路。
3、阮巷
【拼音】[ ruǎn xiàng ]
【解释】指贤士所居之穷巷。犹阮舍。
4、筝阮
【拼音】[ zhēng ruǎn ]
【解释】秦筝与阮咸。古代的两种拨弦乐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