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来看看风府穴的相关知识

我们一起来看看风府穴的相关知识,第1张

风府穴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个穴位,这个穴位是有非常多的功能的,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要很好的利用这个穴位来很好的治疗一些疾病,我们患颈椎病就是与这个穴位有很大的关系的,下面我们就是一起来看看风府穴的相关知识都有哪些吧。

【风府穴位的名解】

1、风府。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故名风府。

2、舌本。舌,口中之舌也。本根本也。舌本名意指本穴的水湿风气为舌活动自如的根本。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与至柔之性的舌部气血同性,故名舌本。

3、鬼穴。鬼,与神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湿冷水气也。穴,空窍也。鬼穴名意指穴内为湿冷水气的聚散之地。

〖主治疾病〗

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出血。

【按摩风府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落枕、失眠、神经性头痛、项强、目眩、咽喉肿痛、流行性感冒、精神分裂症、癫痫、膝盖痛等。

按摩风府穴的功效:散热吸湿。

【按摩风府穴的手法】

用中指由上向下按摩风府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2分钟或者根据需要而定。

【风府穴位配伍】

风府穴配人中穴、风池穴、太冲穴、合谷穴主要缓解治疗小儿惊风风府穴配金津穴、玉液穴、廉泉穴缓解治疗舌强难言风府穴配百会穴、太阳穴、昆仑穴主要缓解治疗头痛。

相信大家在看完这篇文章后也是对风府穴有了很好的了解和认识了,虽然说这个穴位对治疗癫狂是一定的作用的,但是我们想要很好的利用或者治疗一些疾病,一定是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方法或者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希望大家有帮助吧。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经穴名·郄门 4.1 郄门穴的别名4.2 出处4.3 穴名解4.4 特异性4.5 所属部位4.6 郄门穴的定位4.7 郄门穴的取法4.8 郄门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郄门穴的功效与作用4.10 郄门穴主治病证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4.11.2 灸法 4.12 郄门穴的配伍4.13 特效 *** 4.14 文献摘要4.15 郄门穴研究进展 4.15.1 改善心肌梗死心外膜心电图4.15.2 治疗胆绞痛4.15.3 治疗乳腺炎4.15.4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15.5 调整肺功能 5 经外奇穴名·郄门 5.1 定位5.2 主治病症5.3 刺灸法 6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郄门 1 拼音

xì mén

2 英文参考

Xīmén PC4 [中国针灸学词典]

xìmé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C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郄门:1.经穴名;2.经外奇穴名。[1]

4 经穴名·郄门

穴位 郄门 汉语拼音 Ximen 罗马拼音 Hsimen 美国英译名 Crooked Gate 各

号 中国 PC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MC4 富耶氏 德国 MH4 英国 Cx4 美国 EH4

郄门为经穴名[1](xìmén[2]PC4)。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厥阴心包经[1]。郄门是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1][2]。郄通隙,门即门户,此穴处于尺、桡二骨间隙,两侧如门,故名郄门[1]。郄门穴主要用于心神、血证疾患等:如心痛,心悸,五心烦热,胸痛,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胸膜炎,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咳血,呕血,衄血,痔疮及乳腺炎,膈肌痉挛,臂神经痛,疔疮,胸胁痛,前臂痛,癫疾,癔症,惊恐畏人,心烦,久疟,久痔,心绞痛,精神病,乳腺炎,胃出血等。

4.1 郄门穴的别名

四白(《循经考穴编》)。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郄门,手心主郄,去腕五寸。

4.3 穴名解

郄通隙,门即门户,此穴处于尺、桡二骨间隙,两侧如门,故名郄门[1]。

郄即孔隙,是气血聚会之所。门,人所出入处,意指门户。本穴为手厥阴之“郄”,在前臂两筋间,其穴深大,故名之。可与阴郄互参。[3]

4.4 特异性

郄门为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

4.5 所属部位

前臂[4]

4.6 郄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郄门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2]。

郄门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1]。

郄门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5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5]。

曲泽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

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

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

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肌肉)

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4.7 郄门穴的取法

仰掌,微屈腕,在腕横纹上5寸,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郄门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1]。

握拳,手外展,微屈肘时,显现两肌肌腱[6]。本穴在曲泽与大陵连线中点下1寸、两肌肌腱之间。若两手的一侧或双侧摸不到掌长肌肌腱,则以桡侧腕屈肌肌腱尺侧定位。

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曲池(屈肘成直角,先找到肘横纹终点,再找到肱骨外上踝,两者连线中点处即是曲池穴)与大陵(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上,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大陵穴)连线中点下1横指处即是郄门穴[7]。

4.8 郄门穴穴位解剖

郄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正中神经、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分布著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正中神经,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皮肤由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双重分布。在皮下组织内除上述皮神经外,前臂正中静脉上行,注入肘正中静脉。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后,依序入肌层,直抵其深面的骨间膜。所经诸肌,除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外,其它均由正中神经支配。该神经的体表投影在:上肢外展90度,掌心向上时,从锁骨中点,经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中点,和腕前远纹中点的连线,该线由大圆肌下缘至腕前远纹中点的一段为该神经的体表投影。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指浅屈肌→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1]。

皮肤→皮下组织→指浅屈肌→指深屈肌[8]。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和前臂正中静脉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其伴行的正中动脉经过,并有骨间前神经、骨间前动脉分布[8]。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正中神经,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并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通过[5]。

4.9 郄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郄门具有宁心安神,清营止血的功效。

郄门有宁心安神、清营凉血作用[1]。

郄门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善治血证,心包属相火,心藏神,主血脉,故能凉血止血,宁心安神,治疗以上诸证[9]。

郄门穴针刺以治疗急性血证和心胸痛为主[9]。治疗急性心胸痛,针感向上;治疗手指麻木疼痛,针感向下;治疗肺心证,配太渊[9]。

郄门有宁神理气和血之功,主治心痛,心悸,衄血,呕血,咯血,胸痛,疔疮,痫证[3]。

4.10 郄门穴主治病证

郄门穴主要用于心神、血证疾患等:如心痛,心悸,五心烦热,胸痛,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胸膜炎,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咳血,呕血,衄血,痔疮及乳腺炎,膈肌痉挛,臂神经痛,疔疮,胸胁痛,前臂痛,癫疾,癔症,惊恐畏人,心烦,久疟,久痔,心绞痛,精神病,乳腺炎,胃出血等。

郄门穴主要用于心神、血证疾患等:如心痛、心悸、五心烦热、胸痛、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胸膜炎、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咳血、呕血、衄血、痔疮及乳腺炎、膈肌痉挛、臂神经痛、疔疮等[1]。

郄门穴主治心痛,心悸,呕血,衄血,胸胁痛,前臂痛,疔疮等[5]。

郄门穴主治心痛、胸痛、呕血、咳血、癫痫[8]。

郄门穴主治癫疾,癔症,惊恐畏人;心痛,心悸,心烦,胸痛;咳血,呕血,衄血;五心烦热,久疟,久痔,疔疮[6]。

1. 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悸;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膈肌痉挛,癔病,精神病;

3. 其它:乳腺炎,胸膜炎,胃出血等。

4.11 刺灸法4.11.1 刺法

一般直刺0.5~0.8寸[1]。

直刺0.5~0.8寸[1][6],局部有酸胀感[6],或有麻胀感向指端放散[6]。

直刺0.5~1寸[5][8]。

注意:因郄门穴深层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故针刺时应注意避开血管[6]。

4.11.2 灸法

可灸[1][6][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

4.12 郄门穴的配伍

郄门穴配心俞、膻中治风湿性心脏病[1]。

郄门穴配心俞、大椎治心肌炎[1]。

郄门穴配内关,膈俞治心胸痛[1]。

郄门穴配曲池、三阳络治咯血[1]。

郄门配内关、曲泽,治心胸痛[6]。

郄门配三阳络、曲池,治呕血[6]。

郄门配神门、三阴交,治不寐[6]。

郄门配大陵、郄门,治咳血[6]。

郄门配曲泽、大陵,治心痛[6]。

郄门配尺泽、肺俞,有清营止血的作用,主治咳血。

郄门配神门、心俞,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悸,心绞痛。

郄门配膈俞,有宽胸利膈的作用,主治膈肌痉挛。

4.13 特效 ***

患者自己可用右手拇指按定左手郄门穴,然后左手腕向内转动45°再返回,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重复该动作, *** 1分钟,可治心悸、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症[7]。

4.14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心痛,衄,哕,呕血,惊恐畏人,神气不足,郄门主之。

《外台秘要》:心痛,衄,哕,呕血,惊恐畏人,神气不足。

《备急千金要方》:呕血,大陵及郄门主之。

《类经图翼》:主治呕血衄血,心痛呕哕惊恐,神气不足,久痔。

《针灸大成》:主呕血、衄血,心痛。

4.15 郄门穴研究进展4.15.1 改善心肌梗死心外膜心电图

电针狗“郄门”部位,对急性实验性心肌梗死心外膜心电图有改善[1]。

4.15.2 治疗胆绞痛

针刺得气后,施以强而持久的捻转手法,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重复捻针2~3次,止痛效果好。

4.15.3 治疗乳腺炎

少量生理盐水注射患侧郄门穴,每日1次,也可每日2次。

4.15.4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针刺郄门穴,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率有调整作用。针刺郄门及胃俞穴,对实验家兔、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恢复作用。表现在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的STII、STavF段升高不显著。出针后ST段恢复较快。

4.15.5 调整肺功能

针刺郄门穴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可改善开胸而引起的纵膈摆动。针刺郄门、曲池穴,对家兔实验性气胸的血氧饱和度有调整作用,可使动物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提高6.31%。针刺实验性气胸的家兔“郄门”,针后60分钟时的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1]。另在开胸术中,看到手术侧虽有开放性气胸存在,肺脏萎缩,但动脉血氧分压升高,不致缺氧,仅二氧化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5 经外奇穴名·郄门

郄门为经外奇穴名[1]。出《针灸真髓》。

5.1 定位

经外奇穴郄门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肘横纹下5寸,或腕横纹上7寸[1]。左右计2穴[1]。

5.2 主治病症

经外奇穴郄门主治心瓣膜障碍、胸膜炎[1]。

5.3 刺灸法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巨阙穴的别名5 出处6 穴名解7 特异性8 所属部位9 巨阙穴的定位10 巨阙穴的取法11 巨阙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巨阙穴的功效与作用13 巨阙穴主治病证14 刺灸法 14.1 刺法14.2 灸法 15 巨阙穴的配伍16 特效 *** 17 文献摘要18 巨阙穴研究进展 18.1 对胃下垂的治疗作用18.2 增强食管蠕动、放宽管腔18.3 对胆道的作用 19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巨阙 1 拼音

jù quē

2 英文参考

Jùquè CV14 [中国针灸学词典]

Juque (CV14)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Great Palace

Juju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jùquē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V1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N1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巨阙 汉语拼音 Juque 罗马拼音 Chuchueh 美国英译名 Great Temple 各

号 中国 CV14 日本 14 法

国 莫兰特氏 VC14 富耶氏 VC14 德国 KG14 英国 Cv14 美国 Co14

巨阙为经穴名(jùquē[1]CV14, RN14)[2][3]。出《脉经》。属任脉[2]。巨阙是心的募穴[2][1]。巨即巨大,阙即宫门,此穴为心之募穴,如心气出入的宫门,故名巨阙[2]。巨阙穴主要用于心胸、神志和脾胃等疾患:如心绞痛,心烦惊悸,胸膜炎,支气管炎,健忘,胃痛,呃逆,噎膈,呕吐,食欲减退,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道蛔虫症,胸痛,心痛,心悸,胸闷气短,胸痛,心烦,惊悸,咳嗽,上气,唾血,胃中冷,吞酸,腹胀暴痛,泄泻,痢疾,尸厥,癫狂,痫证,妄言,黄疸,霍乱,蛔虫心痛,狐疝,热病,心胸痛,胃脘痛,反胃,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吐逆不食,腹胀,蛔虫痛,胃痉挛,隔肌痉挛,癔病等。

4 巨阙穴的别名

巨关(《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

巨缺(《针灸甲乙经》)

心募(《针灸穴名解》[4])。

5 出处

《脉经》:寸口脉滑,阳实,胸中壅满,吐逆。宜服前胡汤,针太阳、巨阙泻之。

6 穴名解

巨即巨大,阙即宫门,此穴为心之募穴,如心气出入的宫门,故名巨阙[2]。

巨,大也;阙,帝之宫庭。阙为内庭中正之门,俗称中门,又称仪门。古者贵家,门必有阙,所以饰门第,别尊卑也。此穴在鸠尾下1寸,胸骨其形似剑,穴当其端,在胸骨剑突大凹陷之下方,内应腹膜,上应膈肌,为胸腹交关,分别清浊之格界,又为食管及动静脉上下通行之关隘,正当心之外围,为心之宫城,至尊之门,故喻名为巨阙。《针灸问对》:“心为一身之主,至贵不可犯……巨阙,心之宫城也。”[4]

7 特异性

安神宁心、宽胸止痛

8 所属部位

上腹[5]

9 巨阙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巨阙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1]。

巨阙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上。仰卧取穴[2]。

巨阙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6寸(《备急千金要方》)[6]。

一说在脐上6.5寸(《针灸甲乙经》)。

巨阙穴在任脉的位置

巨阙穴在上腹部的位置

巨阙穴在上腹部的位置

巨阙穴在上腹部的位置(肌肉)

巨阙穴在上腹部的位置(骨骼)

10 巨阙穴的取法

在脐上6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巨阙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上。仰卧取穴[2]。

仰卧位,于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上1/4与下3/4的交点处取穴[7]。

快速取穴:在上腹部,正中线上,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即是中脘穴)与胸剑联合之间的中点处即是巨阙穴[8]。

11 巨阙穴穴位解剖

巨阙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深层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2]。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9]。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分布;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9]。

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6]。

12 巨阙穴的功效与作用

巨阙穴有理气安神,和胃利膈作用[2]。

巨阙穴为心之募穴,心为君主之官,本穴居心君至尊之位,为心经脉气聚集最盛之地,有安神宁心、宽胸止痛之功。主治发狂惊悸、恍惚不知人,及一切神不内守诸疾。[4]

13 巨阙穴主治病证

巨阙穴主要用于心胸、神志和脾胃等疾患:如心绞痛,心烦惊悸,胸膜炎,支气管炎,健忘,胃痛,呃逆,噎膈,呕吐,食欲减退,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道蛔虫症,胸痛,心痛,心悸,胸闷气短,胸痛,心烦,惊悸,咳嗽,上气,唾血,胃中冷,吞酸,腹胀暴痛,泄泻,痢疾,尸厥,癫狂,痫证,妄言,黄疸,霍乱,蛔虫心痛,狐疝,热病,心胸痛,胃脘痛,反胃,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吐逆不食,腹胀,蛔虫痛,胃痉挛,隔肌痉挛,癔病等。

巨阙穴主要用于心胸、神志和脾胃等疾患:如胸闷短气、心绞痛、心烦惊悸、胸膜炎、支气管炎、癫狂病症、健忘、胃痛、呃逆、噎膈、呕吐、食欲减退、胃溃疡、急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道蛔虫症等[2]

巨阙穴主治胸痛、心痛,心悸、呕吐、癫狂痫[10]。

巨阙穴主治胸闷气短,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咳嗽,上气,唾血;呃逆,胃中冷,噎膈,吞酸,胃痛,呕吐,腹胀暴痛,泄泻,痢疾;尸厥,癫狂,痫证,妄言;黄疸,霍乱,蛔虫心痛,狐疝,热病[7]。

巨阙穴主治心胸痛,胃脘痛,呃逆,反胃,吞酸,噎膈,呕吐,惊悸,健忘,癫痫,以及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胆道蛔虫症等。[6]

胃痛,反胃,胸痛,吐逆不食,腹胀,惊悸,咳嗽,黄疸,蛔虫痛,尸厥,健忘,胃痉挛,隔肌痉挛,心绞痛,支气管炎,癔病,胸膜炎,癫痫。

14 刺灸法14.1 刺法

直刺0.3~0.8寸[6]。

向上斜刺0.5~1寸[10]。

直刺0.5~1寸[2][7],局部有酸胀感[7],可向上或向下扩散[7]。

《类经图翼》:刺六分……一曰刺三分。

注意:

肝左叶肿大及心脏扩大者,不宜深刺[2]。

不宜直向深刺或针尖向上斜刺,以防刺入胸、腹腔,损伤肝、胃、心脏[7]。

不可深刺,以免损伤肝脏[10]。

刺巨阙穴,患者须仰卧扬手,乃可下针,防止膈肌下沉,或有伤之也。伤膈肌,则呃格不休[4]。

14.2 灸法

可灸[2][10]。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6]。

艾灸巨阙穴,每次5~10分钟,可治治胃下垂[8]。

15 巨阙穴的配伍

巨阙穴配心俞、郄门、通里治心绞痛[2]。

巨阙穴配中脘、丰隆、通谷、后溪治癫狂[2]。

巨阙穴配足三里、内庭治反胃吞酸[2]。

巨阙配上脘,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腹胀,心腹满。

巨阙配灵道、曲泽、间使,有理气宽中,养血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痛,怔忡。

巨阙配心俞,属俞募配伍法,有养心安神,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心慌,心悸,失眠,健忘,癫狂。

巨阙配膻中,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胸痛,蓄饮,痰喘。

巨阙配内关、心俞,治心痛、心悸[7]。

巨阙配关冲、支沟、公孙、阴陵泉,治霍乱[7]。

巨阙配风池、后溪、申脉,治癫痫[7]。

巨阙配合谷(补)、三阴交(泻),治子上逼心、气闷欲绝[7]。

巨阙配心俞,治烦心[7]。

巨阙配中脘、天突,治咳逆上气[7]。

16 特效 ***

按揉巨阙穴善治胃下垂[8]。

17 文献摘要

《扁鹊心书》:风狂,先灸巨阙五十壮,又灸心俞五十壮。

《针灸甲乙经》:热病,胸中憺憺,腹满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满,瘛疭,心痛,气满不得息,巨阙主之。狂,妄言,怒,恶火,善骂詈,巨阙主之。息贲时唾血,巨阙主之。胸胁支满,瘛疭引脐腹痛,短气烦满,巨阙主之。狐疝,惊悸少气,巨阙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上气咳逆,胸满短气牵背痛,灸巨阙、期门各五十壮。巨阙、照海主瘛疭引脐腹短气。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中烦满,热病,胸中痰饮,腹胀暴痛,恍惚不知人,息贲时唾血,蛔虫心痛,蛊毒霍乱,发狂不识人,惊悸少气。

《针灸大成》:主上气咳逆,胸满短气,背痛,胸痛,痞塞,数种心痛,冷痛,蛔虫痛,蛊毒猫鬼,胸中痰饮,先心痛,先吐,霍乱不识人,惊悸,腹胀暴痛,恍惚不止,吐逆不食,伤寒烦心,喜呕发狂,少气腹痛,黄疸,急疸,急疫,咳嗽,狐疝,小腹胀噫,烦热,膈中不利,五脏气相干,卒心痛,尸厥,妊娠子上冲心,昏闷。

18 巨阙穴研究进展18.1 对胃下垂的治疗作用

针刺巨阙对胃下垂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以2寸长针,从巨阙透左肓俞,针入后手提针柄与皮肤呈45°角,慢慢上提,第1次提针10 min,以后每次提3~5 min,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20例,治愈47例,显效12例,好转49例,无效12例。也有报道向脐左压痛点透刺40 min,结果显效31.48%。胃下垂治疗后有显著好转(P<0.001)。另外,针刺巨阙对胃的张力有一定促进作用,临床症状也有相应好转。

18.2 增强食管蠕动、放宽管腔

现代研究证实,分别针刺健康人巨阙、膻中、天突各穴或同时针刺以上各穴,用钡餐透视摄片观察,可使钡剂下移加快,食管蠕动增强,管腔放宽,痉挛解除[4]。

18.3 对胆道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4467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2023-03-12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