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但到了明朝万历中叶的时候,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历史上,大臣劝诫帝王的现象是一直存在的,但在万历年间,朝中大臣们争相暴风骤雨般地抨击皇帝,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强硬,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在古代社会中也是空前且绝后的。
敢于骂皇上,直接骂,毫不留情地骂,在中国历史上以明朝最为突出。右都御史漕运总督李三才上书指责万历皇帝:“今阙政猥多,而陛下病源则在溺志货财。”
御史冯从吾上书警示皇帝:“(皇帝)谓圣体违和,欲以此自掩……天下后世,岂可欺乎?”礼部主事卢红春揭露皇帝“装病”说:“若真疾耶?则当以宗社为重,毋务为豫乐以为基祸;若非疾也,则当以诏旨为重,毋务以矫饰以起疑。”
户科给事中田大益痛斥皇帝:“陛下驱率虎狼,飞而食人,使天下之人,剥肤而吸髓,重足而累息,以致天灾地坼,山崩穿竭。”
工科给事中王德完责道:“民何负于君?而鱼肉蚕食至于此极耶!”注意,这些激烈的言辞,放在任何给一个朝代,恐怕帝王都难以容忍。而上述的话还不是最激烈的。
李三才历数历代昏庸君王比较万历皇帝,声称:“陛下迩来乱政,不减六代之季。”甚至说出了“天神共愤,大难将作”的骇人心魄的话来。而李三才竟然也因这样的奏疏,被朝野传颂,他本人居然几乎被大家拥戴入阁!
其实敢于痛骂皇帝的大臣每个朝代都能找出一两个,比如说明朝的海瑞就是其中代表。但是相比起其它朝代,宋朝这个朝代无疑是非常特殊的。这个朝代的大臣们称得上是一言不合就痛骂皇帝,而皇帝面对他们的痛骂也只是忍气吞声。宋朝皇帝对大臣如此宽厚主要是因为宋太祖曾经立下一个“不得杀上书言事人”的誓约。
在这个誓约的影响下,宋朝逐渐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宋朝大臣的对皇帝的制约力有所增加,皇帝自然也就要对他们的直言进谏多加宽容。据说,宋光宗执政期间曾经有一年因为天象异常而下诏求言,结果朝中一位名叫俞古的大臣在得知此事之后便上书痛骂他。俞古在上书的折子中叱骂宋光宗不成器,政绩远不及宋仁宗。
宋光宗在看到这个折子之后自然非常生气,他想要将这位臣子贬至偏远州郡,但是却遭到了朝中其他大臣的反对。负责书写处罚诏书的臣子还直接罢工,拒绝起草俞古的处分诏书,以至于宋光宗最后只能取消对俞古的处罚。
整个宋朝,被臣子骂过的皇帝远不止宋光宗一个,而骂过皇帝的臣子也绝对不止俞古一人。不过最后因痛骂皇帝被问斩的宋朝臣子却不是很多,其中缘由就是因为宋朝国策的独特性。所以在宋朝痛骂皇帝还能免受问斩处决的臣子不单单只有一个,而是有一群。
宋朝出现过一个神奇的现象,史官敢怼君王,为什么他们这么厉害敢怼皇帝呢?这主要还是因为宋朝开明的官吏制度。皇帝的身份十分尊贵,拥有着至高的权利,也代表着天选之人,可以说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所以基本上没有人敢忤逆皇上的意愿,更别说当面直接怼皇帝了。但是在宋朝,就有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史官敢当面进言骂皇帝。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宋朝对官员的惩罚力度最小,宋朝的官吏制度非常的好。宋朝对官员和知识分子都十分的尊敬,对他们没有重刑,所以许多宋朝的官吏都敢于说真话。宋太祖在建立宋朝之后,就下令,不能因为官员们上书直言就打击报复或杀头,这个政令一直延续下来。
正是因为宋朝后来的皇帝都遵守这个政令,才形成了良好的官吏制度。整个官场的氛围比较好。另一方面就是宋朝的程朱理学,他要求读书人要自我要求,加强自身管理。宋朝的史官们有着更高的道德自律标准。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官场风气很好,出现了许多秉公办事的好官吏。所以有时候他们教育起皇帝来,就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在其他朝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正是因为宋朝良好的官吏制度和宋太祖宽容对待知识分子的政令,使宋朝涌现出许多敢于直言怼皇帝的官员,如包拯,宋慈,苏轼,范仲淹这样的官员。所以也只有宋朝才出现了史官当面怼皇帝的奇景,这全有赖于宋朝开明的官吏制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