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有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人际交往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惟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期间,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淡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过度依赖问题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系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在现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常常把孩子视为“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当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时,最先想到是父母,在这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他们就生成了以来感。但随着重复这样的恶性循环,小学生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有的小学生到了高年级也要家长给他们穿衣、吃饭等。
其次,表现为自我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报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序言: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社会对性格内向的孩子特别不友好,大家会觉得孩子在以后生活的时候,就会遇到特别大的困难,孩子也不想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就没有办法认识更多的朋友。但是小编觉得父母应该对孩子放心,虽然说孩子的性格内向,但是孩子并不是一个坏人。他们在生活过程中,虽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在孩子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很好的克服,家长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变得活泼一些。这样就能够让孩子认识更多的朋友,让孩子更好的融入新的环境。
一、花更长的时间融入新的环境在每次开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会一个人坐在书桌前玩耍,他们不和同桌交流,也不和前后座的人交流,只是默默的看着别人。小编在看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觉得非常的心疼,过了一周之后,孩子就会和周围的孩子熟悉起来,也会更好的融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小编建议我们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掌握一些社交技巧,在这个社会中,我们需要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如果不交流的话,我们就不会认识更多的朋友,这样就会影响到大家的生活状态。
二、适当的活泼一些对于我们来说,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虽然说这个社会对性格内向的人不是特别友好,但是小编建议父母也要学会合理的看待,因为孩子的心思是非常细腻的,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贬低孩子的话,孩子就会变得非常的自卑。我们可以让孩子适当的活泼一些,这样就能够让孩子认识更多的朋友。也可以让孩子去培养一项兴趣爱好,这样再遇到有相同爱好的人,也能够尽快的熟悉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