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俞简介

少阴俞简介,第1张

目录1 拼音2 概述3 肾俞的别名4 出处5 特异性6 穴名解7 所属部位8 少阴俞的定位9 少阴俞穴的取法10 少阴俞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少阴俞的功效与作用12 少阴俞主治病证13 刺灸法 13.1 刺法13.2 灸法 14 少阴俞的配伍15 文献摘要16 少阴俞研究进展 16.1 对肾脏功能的影响16.2 对膀胱的影响16.3 对肠功能的影响16.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6.5 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16.6 对巨噬细胞的影响16.7 增强 *** 活力16.8 治疗遗尿16.9 治疗尿频16.10 治疗血尿16.11 治疗腰痛16.12 治疗肾绞痛16.13 治疗尿毒症 17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少阴俞 1 拼音

shào yīn shù

2 概述

少阴俞为经穴别名,即肾俞。《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王冰注:“少阴俞谓第十四椎下两傍肾之俞也。”

穴位 肾俞 汉语拼音 Shenshu 罗马拼音 Shenshu 美国英译名 Kidney Locus 各

号 中国 BL23 日本 23 法

国 莫兰特氏 V23 富耶氏 V23 德国 B23 英国 B23 美国 BI23

肾俞为经穴名[1](Shènshù[2]BL23)。出《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1]。肾俞是肾的背俞穴[1][2]。肾即肾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肾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肾俞[1]。肾俞穴主治肝肾、膀胱等疾患:如腰脊酸痛,小便淋沥,尿频尿闭,遗尿尿血,阴中疼痛,遗精白浊,阳痿旱泄,月经不调,痛经,血崩,赤白带下,不孕,头痛眩晕,视物不明,耳鸣耳聋,水肿,消渴,咳喘,虚劳,中风失语,手足不遂,失眠健忘,癫疾,少腹急痛,肾泄,骶部疼痛,脚膝拘急,遗精,阳痿,早泄,不育,遗尿,白带,腰背酸痛,头昏,耳鸣,耳聋,小便不利,喘咳少气,带下,腰痛,溺血,泄泻,目眩,虚喘,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现代又多用肾俞穴治疗肾炎,肾绞痛,肾下垂,尿道炎,肾结石,糖尿病,神经性耳聋,斑秃,性机能障碍,腰部软组织损伤,尿路感染, *** 缺乏,膀胱肌麻痹,膀胱肌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哮喘,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3 肾俞的别名

少阴俞(《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肾念(《灸法残卷图》)、高盖(《针灸学》(南京))。

4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在十四焦(椎)之间。

5 特异性

肾俞穴为肾之背俞穴。

6 穴名解

肾即肾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肾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肾俞[1]。

肾为人体的泌尿器官,五脏之一。《说文》:“肾,水脏也。”《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载:“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释名·释形体》:“肾,引也。肾属水,主引水气灌注诸脉也。”本穴系肾在背之俞穴,内应肾脏,是肾气转输、输注之所,治肾疾要穴,故名之。[3]

7 所属部位

腰部[4]

8 少阴俞的定位

标准定位: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5]。

肾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肾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肾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肾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肾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肾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9 少阴俞穴的取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肾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1]。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上2个棘突,旁开1.5寸处取穴[6]。

10 少阴俞穴位解剖

肾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分布著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分布。肾位于腰方肌和腰大肌的前面,脊柱的两侧是腹膜后位器官。在腰背部的投影为:后正中线外侧2.5厘米和8.5厘米处各作两条垂直线,通过第十一胸椎和第三腰椎棘突作两条水平线。在上述纵横标志线所围成的左右四边形范围内,即相当于左右两肾脏的体表投影位置。肾门在肾区内,投影在肾区的内侧半,约相对于第一腰椎体的水平。经肾门的主要结构。从后向前排列有输尿管、肾动脉和肾静脉,还有围绕其间的神经纤维、淋巴结、淋巴管和脂肪组织。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和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1]。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腰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7]。

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通过[5]。

11 少阴俞的功效与作用

肾俞穴具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

肾俞穴有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1]。

肾俞穴为治疗腰部疾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腧穴[8]。

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旁,与肾脏内外相应,是肾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处所,故能治疗肾脏病[8]。

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肾二者主水液,司二便,故肾俞穴能治疗水液代谢失常而致的一切疾病[8]。

肾为先天之本,又为生殖发育之源,男子藏精,女子系于胞中,故肾俞穴可治疗妇科及男性病[8]。

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取肾俞穴又能治疗耳部病和腰部病[8]。

肾俞穴与肾脏相应,而为之俞,有益肾固精、清热利湿之功。凡痛之涉及于肾者,如虚劳,羸瘦、腰痛、梦遗、胸胁胀满、耳聋、目黄、溺血、浊淫,以及女子带下、月经痛等,均可取此。[3]

12 少阴俞主治病证

肾俞穴主治肝肾、膀胱等疾患:如腰脊酸痛,小便淋沥,尿频尿闭,遗尿尿血,阴中疼痛,遗精白浊,阳痿旱泄,月经不调,痛经,血崩,赤白带下,不孕,头痛眩晕,视物不明,耳鸣耳聋,水肿,消渴,咳喘,虚劳,中风失语,手足不遂,失眠健忘,癫疾,少腹急痛,肾泄,骶部疼痛,脚膝拘急,遗精,阳痿,早泄,不育,遗尿,白带,腰背酸痛,头昏,耳鸣,耳聋,小便不利,喘咳少气,带下,腰痛,溺血,泄泻,目眩,虚喘,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现代又多用肾俞穴治疗肾炎,肾绞痛,肾下垂,尿道炎,肾结石,糖尿病,神经性耳聋,斑秃,性机能障碍,腰部软组织损伤,尿路感染, *** 缺乏,膀胱肌麻痹,膀胱肌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哮喘,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肾俞穴主治肝肾、膀胱等疾患:如腰脊酸痛、小便淋沥、尿频尿闭、遗尿尿血、阴中疼痛、遗精白浊、阳痿旱泄、月经不调、痛经、血崩、赤白带下、不孕、头痛眩晕、视物不明、耳鸣耳聋、水肿、消渴、咳喘、虚劳、中风失语、手足不遂、失眠健忘、癫疾、少腹急痛、肾泄、骶部疼痛、脚膝拘急等[1]。

肾俞穴主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不育、遗尿、月经不调、白带、腰背酸痛、头昏、耳鸣、耳聋、小便不利、水肿、喘咳少气[7]。

肾俞穴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阳痿,遗精;遗尿,小便不利;耳聋,耳鸣;腰痛;水肿[6]。

肾俞穴主治遗精,阳痿,遗尿,溺血,泄泻,头昏,目眩,耳鸣,耳聋,虚喘,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水肿,腰痛;以及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等[5]。

现代又多用肾俞穴治疗肾炎、肾绞痛、肾下垂、肾盂肾炎、尿道炎、肾结石、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神经性耳聋、斑秃、性机能障碍、腰部软组织损伤等[1]。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阳痿,早泄,遗精, *** 缺乏;

2. 外科系统疾病:肾下垂,膀胱肌麻痹及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

3. 其它:月经不调,腰痛,哮喘,耳聋,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13 刺灸法13.1 刺法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1]。

直刺0.5~1寸[7][6],局部有酸胀感[6],可向臀部和下肢部放散[6]。

直刺1~1.5寸[5]。

注意:肾俞穴不能深刺,以防刺伤肾脏[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39240.。

13.2 灸法

可灸[1][7][6]。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4 少阴俞的配伍

肾俞配殷门、委中,有行气通经络的作用,主治腰膝酸痛。

肾俞配京门,为俞募配穴法,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肾俞配听宫、翳风,有益肾气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肾俞配关元、三阴交,有壮元阳,助运化,利水湿的作用,主治肾炎,小便不利,水肿。

肾俞配三焦俞、关元,治尿频[6]。

肾俞配心俞、神门,治失眠、健忘[6]。

肾俞配耳门、听宫,治耳聋、耳鸣[6]。

肾俞配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治下肢麻木、瘫痪[6]。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食多身羸瘦、两胁引痛……久喘咳、少气、溺浊赤,肾俞主之。骨寒热、溲难,肾俞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肾俞、内关,主面赤热。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虚劳羸瘦。

《针灸大成》:肾虚水肿。

《针灸大成》: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水脏久冷,心腹膜满胀急,两胁满引少腹急痛。

《医宗金鉴》:下元诸虚,精冷无子。

《太平圣惠方》:理虚劳,耳聋,肾虚及水脏胀,挛急腰痛,小便浊,阴中疼,血精出,五劳七伤,冷呕,脚膝拘急,好独卧,急肿如水。

16 少阴俞研究进展16.1 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针刺肾俞可使患者泌尿功能明显增强,酚红排出量也较针前增多,尿蛋白减少,高血压下降,这种效应一般可维持2~3h,个别可达数日,患者水肿也减轻,甚至消失。动物实验证实给造有输尿管瘘的狗从胃内或直肠内灌入一定量的水,在肾泌尿量增加的基础上,针刺“肾俞”可引起水利尿的抑制,同时伴有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功能状态不同,针刺肾俞可有不同效应。例如,健康人在水负荷下,针刺肾俞配复溜则表现为抗利尿作用。[6]

针刺肾俞穴,对正常机体的水利尿作用有抑制作用,但对肾病尿少者有利尿作用[1]。对出现蛋白尿的慢性肾炎或高血压患者,可使尿蛋白减少或消失[1]。

针刺健康人肾俞,可引起肾曲小管排泄量增加,对肾小球滤过值无影响。

用毫米微波照射正常家兔和急性缺血家兔的“肾俞穴”后,肾血流量皆较前明显升高。切断肾神经后,肾血流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未切断肾神经者(P<0.05)。

16.2 对膀胱的影响

针刺肾俞对膀胱张力有一定的调整作用,针后可使紧张性膀胱松弛,松弛性膀胱紧张[6]。

针刺家兔肾俞穴,引起膀胱内压上升占17.91%,下降占34.86%。

16.3 对肠功能的影响

针刺肾俞,对肠功能障碍者可使其肠功能正常化,说明针刺肾俞有调整肠功能的作用[6]。

16.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针刺肾俞后RBCC3bR升高,说明受体兴奋、红细胞免疫黏附活力增强,RBCIC降低(可能与细胞加速运送和处理免疫复合物,使红细胞膜上空位C3bR受体数目增多有关),从而增强机体潜在代偿能力。[6]

16.5 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如在家兔或大鼠的“足三里”、“肾俞”针刺,结果发现尿中17 酮类固醇的含量明显增高,肾上腺皮质变厚,细胞体积增大,腺体重量增加。有人针刺肾上腺皮质萎缩、分泌功能低下的模型大鼠的“肾俞”,发现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激活作用。有人给实验大鼠注入地塞米松,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活动抑制,同时血浆外源性糖皮质激素保持在高水平的背景下,针大鼠双侧“肾俞”15 min,其血浆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地塞米松对照组。因此,针刺肾俞穴可以消除地塞米松对肾上腺皮质分泌活动的反馈抑制。结果提示,对某些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需要采用激素治疗的患者辅以针刺治疗是可行的。[6]

16.6 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针刺“足三里”、“肾俞”,可见家兔巨噬细胞功能有明显增强,但连续针刺7次(每日1次)反看不出明显反应。[6]

16.7 增强 *** 活力

艾灸肾俞等,能使肾阳虚大鼠 *** 活力显著增强。

16.8 治疗遗尿

以肾俞输穴注射治疗遗尿200例,配三阴交,药物用阿托品注射液。结果:痊愈88例,占44%;显效58例,占29%;好转40例,占20%;无效14例,占7%。总有效率为93%。[6]

取肾俞等,针灸加埋线,治疗250例,有很好疗效。

16.9 治疗尿频

灸肾俞、命门治疗老年性尿频症70例,用悬灸法,灸10 min后,再配神门、太溪穴,常规针刺,留针40~60 min,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结果:痊愈37例,显效25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7%。[6]

16.10 治疗血尿

以肾俞、足三里输穴注射疗法治疗肾病血尿39例,取双侧腧穴,药物用鱼腥草注射液6 mL,板蓝根注射液6 mL,交替用药,每次注射另加磷酸川芎嗪2 mL,混合使用。每周3次治疗。结果:基本痊愈16例,好转16例,无效7例。痊愈16例中见效时间最短为半个月,平均时间为2.4个月。[6]

16.11 治疗腰痛

以肾俞、大肠俞、委中、承山治疗腰腿痛1793例。结果:痊愈1420例,显效256例,好转46例,无效29例。[6]

16.12 治疗肾绞痛

以肾俞、委中、足三里治疗肾绞痛25例,针刺根据虚实实施提插捻转补泻手法,留针25~40 min,期间行针加强 *** 。结果:显效22例,占88%;好转3例,占12%。总有效率为100%[6]。

针刺患侧肾俞等,治疗85例,对疼痛有较好疗效。

16.13 治疗尿毒症

足三里正确手法图片

足三里正确手法图片,足三里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适当按摩足三里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艾灸通常在这个针灸穴位进行,这对身体有益。以下是关于足三里正确手法图片内容分享。

足三里正确手法图片1

足三里在哪?

足三里位于小腿的前

外侧,外膝眼(犊鼻)直下三寸,且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或者用手从膝盖的正中往下摸,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三厘米有小凹陷的地方便是足三里。这个穴位按上去会有轻微的酸麻感,并且会伴有酸胀感。

足三里的保健作用

足三里的穴位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三养生保健全身强壮的重要穴位,能够预防衰老、缓解疲劳、强壮神经,针灸按摩还能够起到预防脑血管意外发生的作用,除此之外也是强健消化系统的常用要穴。

补肾益气

按摩足三里,能够起到补肾益气的作用,像是肾气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遗尿、尿频、【遗】精、阳痿、早泄以及腰疼都有非常好的的改善作用。

强经健步

足三里的按摩可以促进四肢经络强健,特别是对双腿的强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像是四肢经常肿胀、膝盖酸疼、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脚气、末稍神经炎等疾病的恢复与保健作用都很显著。

预防改善肠胃问题

足三里主消化系统,是胃经的穴位。像是一些有肠胃方面问题的人,都是应该经常按摩足三里的,比如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腹泻、便秘以及胃痉挛、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胃肠炎、肠梗阻等,疾病的患者,都是需要经常按摩足三里的。

提高免疫力

足三里对很多疾病都有作用,可以调节神经衰弱、失眠和头疼,还能帮助过敏性鼻炎以及其它耳鼻问题都可艾灸或者按摩足三里穴。

什么时候不可以按摩足三里?

按摩足三里非常方便,不受地点的限制,像是午休、课间等,可以随时拍打、按摩,但是最佳的按摩事件是在午后一点左右。

每天早上七到九点是胃经最活跃的时候,此时候按摩足三里穴能够加速脂肪的'消耗,晚上八点到九点按摩也可以有助消化。但是,饭后是不宜马上对足三里进行刺激的。而且每次按摩等事件不能超过半小时,十分钟最有就可以乱,每天按摩一到两次。

按摩足三里的禁忌

足三里到按摩对身体非常有好处,大多数人也都是适合按摩的。但是其实按摩的过程中也是有一些禁忌的事项,大家一定要牢记。

不能按的人

但是如果你的小腿有伤,或者腿部的肌肉拉伤以及腿部的皮肤有外伤的时候,都不宜按摩足三里,以免受到刺激后加重伤情。

不能太用力

按摩足三里的时候切忌不可太用力,因为力道过大会导致淤血,按摩的时候感到微微的酸痛就可以了。

不能按太久

按摩的时间不宜超过三十分钟,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肌肉、皮肤受到刺激,从而出现疼痛或淤血的情况。

足三里按摩方法

足三里可以敲打、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如果选择敲打,需要手握空拳,以拳背或者小鱼际的位置轻轻敲打。选择按摩的时候可以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用力打圈按摩。

足三里正确手法图片2

1、足三里的位置

足三里在小腿的前外侧,胫骨与腓骨之间,犊鼻穴下方三寸的位置。犊鼻穴也就是外膝眼的中心处。如果要找到足三里,就要知道外膝眼的位置。顺着自己膝盖前正中线往下摸,可以摸到髌韧带,髌韧带的两侧有两个凹陷的地方,内侧的凹陷叫做内膝眼,外侧的凹陷就叫做外膝眼。

2、取穴方法

(1)找到外膝眼后,用自己的手掌往下量四横指,胫骨外侧边沿就是足三里穴,按压有酸胀感。所谓四横指就是除掉大拇指外,用其它四指并拢。然后进行测量,即为同身寸的三寸。

(2)取坐位,膝关节呈90度,用手掌心按住同侧的膝盖顶部,五指自然朝下。定好中指指尖的位置,往外侧一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

(3)取站位,腿要绷直,弯腰,用同侧手的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除了大拇指外,其余四指头垂直向下,中指指尖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

3、足三里的功效与作用

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等功效,常用于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肠虚弱、腹泻、便秘、急慢性胃肠炎、肥胖等问题。由于足三里有出色的养生功效,民间素有“每天按摩足三里,胜吃一只老母鸡”的说法。

足三里的刺激

刺激足三里最好的方法是艾灸,艾灸时最好采用隔姜灸。

操作方法

(1)生姜切成硬币的厚度的薄片,用针在姜片上戳几个眼儿;

(2)将艾条做成艾绒,将艾绒搓成不散的圆锥体(脾胃功能弱的老年人艾绒的大小可大一些,壮实的成人和孩子可小一些)

(3)把艾绒放到生姜片上,点燃艾绒。

(4)如果感觉非常烫时要及时把艾柱取下。

(5)对于脾胃特别虚的人可以一次艾灸两柱。对于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可每日灸,每次10分钟左右;对于体质相对壮实的人可以采用隔日灸。

足三里正确手法图片3

长期按摩按摩足三里穴还可以收获到这些好处:

1、补中益气

这是按摩该穴位的主要功效之一,足三里穴是土经土穴,可帮助调整脾胃,而脾胃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按摩该穴位,可以起到补中益气的效果。老话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其理亦在此。

2、止泻功效

如果你属于脾胃虚弱或虚寒引起的腹泻,那么,你就可以试试刺激足三里穴,止泻效果明显但如果是因痢疾或湿热引起的腹泻,单独按摩该穴位效果不理想,需配合其它穴位。

3、促进食欲

该穴位还是胃经合穴,所以按摩它,还可以帮助治疗胃病及胃经诸病,尤能调畅胃气,从而改善饮食不节、食欲不振等症状。

4、安神止痛

该穴位所在的足阳明胃经可治疗神志病,所以按摩它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安神镇静的效果。此外,按摩足三里穴该可以帮助缓解气滞、气虚、血虚、积食、胃虚以及脾虚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腹痛的症状。

可见,按摩足三里穴,可帮助我们解决多种健康问题。但是它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找准了位置,掌握了正确的按摩方法,才能达到想要的目的。那么,在家想要按摩足三里穴,应该如何取穴呢?

在家如何自行取穴?教你正确方法

第一步:将腿部保持屈膝状态,先找到外膝眼。

第二步:明确好剧烈,差不多在外膝眼下四指宽。

第三步:在外膝眼下四指宽与小腿正中央的骨头外侧交汇处,用拇指按在骨头与肌肉的缝隙里。

找准位置后,可以试试以下2种方式来自我保健:

一是按摩:这个操作比较简单,平时闲的时候就可以按一按,力度以可以忍受的程度为宜,按揉结合,直到出现酸、麻、胀等岗位为宜,1次5-10分钟左右。

二是艾灸:主要有艾炷灸和艾灸条两种,前者对操作有严格要求,需在专业人士下进行,以免烫伤后者相对安全点,很多药店或网上都可以买到,方法是点燃一头的艾条,然后放到合适的距离,以皮肤保持热而不烫为最佳距离,1次灸10-20分钟左右。

适当按压或针灸足三里穴,可以起到多种功效,上述已经将足三里的位置以及按压方法都给大家详细介绍过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4193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0
下一篇2023-02-20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