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胸椎
外文名
Thoracic vertebrae
都有
椎体、椎弓和突起
胸神经
共12对
胸椎(T)有12块椎骨,T1-12自上而下,第1胸椎有时也称为第8颈椎,胸椎与颈椎和腰椎有明显区别,它有肋骨协助维持稳定。实际上在脊柱的胸段是一个由胸椎、肋骨和胸骨组成的桶状结构,与颈椎和腰椎相比,因其稳定性好,错位的机会较少。
一个典型的胸椎椎骨都有椎体、椎弓和突起,椎骨自上而下(即胸1至胸12)逐渐增大。在椎体的后面有棘突,侧面有横突,左右各有一个关节突。在椎体侧面后部近体上缘和下缘处,各有半球形肋凹,与肋骨形成肋横突关节。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棘突较长,伸向后方,并依次相掩,呈叠瓦状。这些都是与颈、腰椎不同的解剖特点。
胸脊神经,脊髓胸段发出的胸神经共12对,在同序胸椎下缘穿出,都有前支和后支。前支除第1胸神经参与臂丛外,均不成丛,称为肋间神经,走行于肋沟内。后支向后进入背部,又分为内侧支和处侧支,支配背部。
胸段的交感神经与脊神经同行,可以称为内脏神经,调节指挥内脏的活动,其中胸心神经、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内脏最下神经等,分别分管心脏、胃、肝、胆、胰、小肠和肾的功能。因此,胸椎的错位,与整个内脏功能及全身健康状况有极密切的关系。
【森 英俊(医学博士)】 有效缓解高血压.低血压症状与改善体质的穴道 POINT ●血压分为最高血压(收缩压)与最低血压(舒张压)。 ●如要改善高血压,还须留意肥胖或动脉硬化等连带状况。 高血压 这是指血压值持续居高不下的状态。根据日本高血压学会的指标,是指收缩压140㎜Hg以上、舒张压90㎜Hg以上的状态。大致区分为原因不明的原发性与原因明确的续发性。 (编辑推荐:降血压穴位!降血压中医秘方:实用3穴道摆脱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因为遗传、体质、其他环境等因素造成的高血压。整体约有90%是属于这个类型。 续发性高血压 以肾脏疾患引发的肾性高血压最多,另有内分泌性或心血管性高血压等。这种类型应以原疾患的治疗为优先。 低血压 虽然没有指标等定义,不过一般来说是指收缩压100㎜Hg以下(舒张压50∼60㎜Hg以下),会因心悸、喘不过气、循环障碍等而出现晕眩、起床后状态不佳、发冷等临床症状。低血压也分为原发性与续发性。 原发性低血压 绝大多数的低血压是因遗传或体质造成的。多见于纤瘦型的女性。会出现食欲不振或晕眩等各种不定愁诉。【森 英俊(医学博士)】 有效缓解高血压.低血压症状与改善体质的穴道 POINT ●血压分为最高血压(收缩压)与最低血压(舒张压)。 ●如要改善高血压,还须留意肥胖或动脉硬化等连带状况。 高血压 这是指血压值持续居高不下的状态。根据日本高血压学会的指标,是指收缩压140㎜Hg以上、舒张压90㎜Hg以上的状态。大致区分为原因不明的原发性与原因明确的续发性。 (编辑推荐:降血压穴位!降血压中医秘方:实用3穴道摆脱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因为遗传、体质、其他环境等因素造成的高血压。整体约有90%是属于这个类型。 续发性高血压 以肾脏疾患引发的肾性高血压最多,另有内分泌性或心血管性高血压等。这种类型应以原疾患的治疗为优先。 低血压 虽然没有指标等定义,不过一般来说是指收缩压100㎜Hg以下(舒张压50∼60㎜Hg以下),会因心悸、喘不过气、循环障碍等而出现晕眩、起床后状态不佳、发冷等临床症状。低血压也分为原发性与续发性。 原发性低血压 绝大多数的低血压是因遗传或体质造成的。多见于纤瘦型的女性。会出现食欲不振或晕眩等各种不定愁诉。 带你认识与便秘较具成效之主要 穴道 天枢 取法:神阙(任脉)往外2寸处,腹直肌中即是。 解剖:腹直肌、〈肌支〉肋间神经、〈皮支〉肋间神经(前皮支)、[血管] 浅腹壁动脉、上腹壁动脉、下腹壁动脉 临床:消化器官疾患(腹泻、便秘)、泌尿器官疾患(肾炎、膀胱炎)、生殖器官疾患(月经不顺、子宫内膜炎、子宫出血、精力衰退等)、畏寒怕冷等 字义 「天」是指人体划分为上(天)下(地)两半时的上半身,「枢」则是中枢、重要地方之意。意指此经穴位于划分天之气与地之气的重要场所。 厥阴俞 取法:第4与第5胸椎棘突之间往外1.5寸处即是。 解剖: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肌支〉副神经、颈神经丛分支、背肩胛神经、脊髓神经后支、〈皮支〉胸神经后支、[血管] 颈横动脉分支、肋间动脉背支 临床:心脏与呼吸器官疾患、肋间神经痛、肩膀酸痛、上排牙齿疼痛等 字义 意指厥阴心包经的腧穴。经常显现出心包经的异常,是反应点也是治疗点的重要经穴。 心俞 取法:第5与第6胸椎棘突之间,神道(督脉)往外1.5寸处即是。 解剖: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肌支〉副神经、颈神经丛分支、背肩胛神经、脊髓神经后支、〈皮支〉胸神经后支、[血管] 颈横动脉分支、肋间动脉背支 临床:心脏瓣膜症、心悸亢进症、狭心症等心脏疾患;高血压、剧烈头痛、脑溢血、眼睛充血与结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五十肩等 字义 意指少阴心经的腧穴。经常显现出心脏疾患引起的异常,是反应点也是治疗点的重要经穴。 膈俞 取法:第7与第8胸椎棘突之间,至阳(督脉)往外1.5寸处即是。 解剖:斜方肌、竖脊肌、背阔肌、〈肌支〉副神经、颈神经丛分支、脊髓神经后支、胸背神经、〈皮支〉胸神经后支、[血管] 肋间动脉背支 临床:心脏疾患、呼吸器官疾患、消化器官疾患(尤指吐血、胃酸过多等)、孕吐、盗汗、神经衰弱、歇斯底里症等 字义 「膈」意指横膈膜,分隔为上焦与中焦,可见此经穴是位于心脏与肝脏之间,主要用以治疗血液疾病。 肝俞 取法:第9与第10胸椎棘突之间,筋缩(督脉)往外1.5寸处即是。 解剖:斜方肌、竖脊肌、背阔肌、〈肌支〉副神经、颈神经丛分支、脊髓神经后支、胸背神经、〈皮支〉胸神经后支、[血管] 肋间动脉背支临床、肝脏疾患及眼科疾患(尤指视力衰退、夜盲症等)、胆石症、黄疸、肠胃科疾患、肋间神经痛、腰痛、晕眩、神经衰弱、失眠症等 字义 意指厥阴肝经的腧穴。经常显现出肝脏疾患引起的异常,是反应点也是治疗点的重要经穴。 脾俞 取法:第11与第12胸椎棘突之间,脊中(督脉)往外1.5寸处即是。 解剖:腰背腱膜、背阔肌、竖脊肌、〈肌支〉胸背神经、脊髓神经后支、〈皮支〉胸神经后支、[血管] 肋间动脉背支临床、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部(消化器官)疾患、胆石症、黄疸、糖尿病、慢性鼻窦炎、眼科疾患等 字义 意指太阴脾经的腧穴。经常显现出脾、胃部疾患引起的异常,是反应点也是治疗点的重要经穴。 胃俞 取法:第12胸椎与第1腰椎棘突之间往外1.5寸处即是。 解剖:腰背腱膜、背阔肌、竖脊肌、〈肌支〉胸背神经、脊髓神经后支、〈皮支〉胸神经后支、[血管] 肋间动脉背支临床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部(消化器官)疾患、胆石症、黄疸、糖尿病、慢性鼻窦炎、眼科疾患等 字义 意指阳明胃经的腧穴。经常显现出胃部疾患引起的异常,是反应点也是治疗点的重要经穴。 肾俞 取法:第2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命门(督脉)往外1.5寸处即是。 解剖:腰背腱膜、竖脊肌、〈肌支〉脊髓神经后支、〈皮支〉腰神经后支、[血管] 腰动脉背支临床、泌尿器官疾患(肾炎、肾盂炎、膀胱炎等)、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 字义 意指少阴肾经的腧穴。经常显现出肾脏疾患引起的异常,是反应点也是治疗点的重要经穴。 风池 取法:与风府(督脉)等高,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解剖: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肌支〉副神经、颈神经丛分支、脊髓神经后支、〈皮支〉颈神经后支、枕小神经、[血管]枕动脉临床 感冒、脑部疾患(头痛、头沉、高血压、脑充血、脑溢血等)、鼻部疾患(慢性鼻窦炎等)、眼耳疾患、肩膀至后颈部的酸痛等 字义 「风」意为风邪,「池」则有聚积之意,意指此处为风邪汇集地,感冒或中风时的反应点,能有效加以预防与治疗的经穴。一般认为风邪是从膀胱经的风门进入,聚积于风池,再汇聚至督脉的风府。穴名里有个「风」字的经穴全都能有效应用于治疗感冒。 肩井 取法: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外缘中央的中间处即是。 解剖:斜方肌、〈肌支〉副神经与颈神经丛分支、〈皮支〉锁骨上神经、[血管] 颈横动脉临、肩膀酸痛、脖颈僵硬、头痛、晕眩、眼耳鼻齿等疾患、神经衰弱、歇斯底里症、半身不遂、上肢神经痛等 字义 「肩」意为肩膀、肩上部位,「井」则是涌出、起源、井穴等意。意指此穴为肩上部位的经气涌出的重要反应点与治疗点。 本文摘自《超图解经络.穴道》/森 英俊(医学博士)/台湾东贩
人体的各部分名称:
骨骼系统
一、中轴骨:
椎骨,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后期发育为1块骶骨)、尾椎4块(后期发育为1块尾骨)。
二、胸廓:
1、胸骨。
2、肋骨(从第一到第十二,共12对)。
三、颅骨:
1、脑颅骨,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顶骨、颞骨(各1对)。
2、面颅骨,包括: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
扩展资料:
肌肉系统:
一、头部肌
1、颅面肌、颅顶肌、眼周围肌(眼轮匝肌)、口周围肌(口轮匝肌)。
2、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二、颈前外侧肌
1、颈浅层肌和颈外侧肌,包括: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2、舌骨上肌群,包括: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3、舌骨下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体器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