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幼儿心理健康访谈法及措施
我们知道儿童有心理问题,常常自己不会主动的求助,都是养育人发现孩子出现了一些行为的异常,才来求助的,尤其是六岁以下的儿童,或者是原则上12岁以下儿童的初始访谈,都要求监护人或者养育人一起陪同来到咨询室来见咨询师。心理咨询不是一个短期的工作,初始访谈尤其重要,同时要面对孩子和父母。
首先,第一次见到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确来干什么的,就要问孩子的姓名叫什么,告诉孩子咨询师叫什么名字,并且要跟孩子说,是爸爸妈妈约了我,来见你们,爸爸妈妈对你有一些困惑,他们想让你来这里见我,我们一起工作。
第二,接下来告诉孩子,我和你的爸爸妈妈会谈关于你的事情,了解你是如何长大的,所以当我和你爸爸妈妈会谈的时候,你听到任何话,你想说都可以打断我们,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
第三,既然爸爸妈妈委托我和你一起工作,没有经过你的允许和委托我不会告诉你的爸爸妈妈我们谈了什么,所以同时也希望爸爸妈妈在今后我和孩子工作的过程中,也不要随意问孩子或者问我和孩子会谈的内容。
第四,也要申明,在未来的工作中,如果爸爸妈妈有什么困惑的话,他们仍然也可以来找我,但是解决你爸爸妈妈的困惑,和我们访谈的内容,不是一回事。我依然会保密我们的谈话。
第五条,要让孩子第一次来就感觉到他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意愿,他明确的知道我是为他工作的,那接下来就要约定,以后工作的时间,频率,还有付费等,首次的访谈中都要涉及到,让父母有一个边界,孩子做心理咨询,有哪些规定是如何进行的,以上这些都是儿童心理咨询初始访谈的核心内容。
收集“信息碎片”、整合与解读、调整与发布。“马赛克方法”的一大亮点是永远留有一块“空白格”,让教育者进行创新和突破。第一,收集“信息碎片”,聆听孩子的碎片化信息;第二,整合与解读,在收集了“信息碎片”后,我们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解读,才能更加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第三,调整与发布,利用创新突破的方式,不断的调整,创建属于孩子的舞台。
“马赛克方法”是由英国学者克拉克和莫斯于2001年提出的一种研究儿童的方法,被认为“较好地回应了近十年来英国及国际范围内对于倾听儿童声音的兴趣与研究方法的局限之间的矛盾”。它将传统的访谈、问卷等形式和参与式工具相结合,利用混合的方法来激发儿童充分表达自身观点。每通过一种方式,研究者便可较为客观地获得儿童的某一观念和看法,而多种方式可构成对儿童的完整看法。这就像一片片马赛克锦砖整合成绚丽的画,因此被称为“马赛克方法”。
家长对老师关于孩子的问题有什么反应,很多家长说: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但回家后就不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存在不一致。要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家校双方都要围绕孩子的发展保持联系和沟通。因此,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总会有家长问:有人过得怎么样?或者:这次怎么样?那么,如何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
以前我对这方面没怎么关注,我说话直截了当,没有谈技巧。结果,谈了很久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了父母的误解,让自己被动了。意识到这一点,我在和父母再次交流时,非常注重自己演讲的内容和方法,不断摸索、实验、总结。和家长谈话要遵循两个原则:避免“抱怨式”的谈话方式,这样会让家长误以为老师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孩子,
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产生抵触情绪。与家长沟通要注意谈话的战略性和艺术性,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建立谈话。家长应该觉得老师在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老师比自己更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机会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咨询的态度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让家长产生信任感,愿意与老师充分沟通,达到预期目的。具体步骤如下:报告儿童的近期发展(进展和问题)。
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家长需要配合什么。这个步骤的很好运用,为我们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开了一个好头。掌握了最基本的原则,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安排。比如上新课的时候,因为家长不太了解老师,不会有太深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的注意力焦点转移到孩子的发展和进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