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腺病毒肺炎:6个月至2岁发病率高,全身中毒症状出现早,稽留热,精神萎靡、嗜睡。肺部体征出现较晚,咳嗽频繁,可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发绀多在发热4—5天开始出现肺部湿啰音,出现晚,以后因肺部病变融合而出现肺实变体征X线胸片改变出现较肺部体征为早,特点为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
3.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临床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多呈弛张热,婴幼儿可呈稽留热。中毒症状明显,面色苍白,咳嗽,呻吟,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出现早,双肺可闻及中、细湿啰音,易并发脓胸、脓气胸。常合并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
4.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是症状与体征不成比例。起病多较缓慢,学龄儿童多见,婴幼儿亦不少见。刺激性干咳为突出的表现,常有发热,热程1—3周,肺部体征不明显,故体征与剧咳及发热不一致,中毒症状也不重。
更多备考资料可到官网查找
39种,甲类传染病有2种,乙类传染病有26种,丙类传染病有11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是指: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扩展资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第四十三条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疫区内采取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但是,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封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疫区封锁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四十四
条发生甲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肺炎,顾名思义是一种肺部的炎症,炎症可以表现为全身症状,病原菌释放毒素(外毒素、内毒素根据病原体而定),刺激机体产生大量内生致热源,导致中枢体温调定点上升,故体温要升高,体温升高则需大量产热,故会有寒战;咳嗽咯痰是一种防御性的表现,有利于清除病原体,这也是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当炎症波及胸膜的时候,各种致炎因子及炎症介质作用于神经末梢,故会产生疼痛;呼吸困难就更好理解了,肺组织炎症,对肺泡换气甚至是各级支气管的通气功能肯定会有影响,因为炎症是以渗出为主要环节的。以上你提到的症状,如果咳铁锈色痰的话,就肯定是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是一种以纤维素渗出为主要改变的炎症,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渗出,肺叶实变,肯定会影响呼吸功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