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生完孩子的妈妈一般都会有一些烦恼:脖子疼、腰痛、背痛、漏尿、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下降...他们认为这些都是自然衰老现象,或者归咎于“坐月子后没坐好”。其实这些症状都与女性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有关。
那么,你了解盆底肌吗?
盆底肌是指封闭盆底,紧密悬挂尿道、膀胱和阴道、子宫和直肠,并固定其位置的肌肉群。它有很多功能:控制排尿,排便,保持阴道紧缩,增加性快感。
女性怀孕时,腹压和盆腔器官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再加上子宫重量越来越大,盆底肌肉不断受压,逐渐放松。
什么是盆底肌功能障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以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等一系列盆底损伤和缺陷为特征的疾病。
导致PFD的原因有很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孕期子宫的增大,重力对盆底的慢性牵引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妊娠期激素水平的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增加了POP的风险。
分娩时,盆底受到胎头挤压,盆底被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引起盆底神经变化,肌肉损伤,结缔组织分离,导致骨盆松弛。
自然分娩只是盆底肌肉松弛的原因之一
胎儿是通过阴道分娩的。一般宝宝头部直径在9-10cm左右,即分娩时阴道要扩张到9-10cm(正常阴道直径为2.5cm)。被生下来的孩子挤压后,阴道明显扩张,盆底肌肉完全破坏,弹性明显下降。这个很好理解,但是简单的认为只有顺产才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是错误的。
除了怀孕、分娩等原因,长期便秘、超重、肥胖、长期咳嗽、雌激素水平变化、年龄增长、剧烈运动等都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剖宫产的女性也需要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其实不管是剖宫产还是顺产,怀孕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女性盆底的一种损伤和消耗,只是程度上有区别而已。怀孕期间,随着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隆起,向下突出,使重心前移。此时的腹压和盆腔器官的重力都指向盆底肌肉,并且随着子宫重量的增加,盆底肌肉受到持续的压力,导致肌纤维变形,肌张力低下。很多因为剖宫产而忽视产后盆底康复的女性,中年以后开始遇到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漏尿等问题。
如何看待产后盆底肌恢复
产后监测、盆底肌肉损伤评估、及时康复训练是防治盆底功能障碍的首选。
所以产后42天是盆底肌恢复的最佳时间。分娩后42天必须评估盆底肌肉力量。小于等于3级,需要通过生物和反馈技术、不同频率不同能量的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等手段,唤醒肌肉神经和纤维的本体感受器,增加盆底肌肉的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
可以在家里做的盆底练习
盆底肌锻炼(PFMT),又称凯格尔锻炼(Kegelexcercises),让妈妈们有意识地锻炼以耻骨-尾骨为主的盆底肌肉群(即肛提肌)。每次重复收紧肛门至少3s,然后放松,连续做15-30分钟为一组练习,每日2-3组,6-8周为一疗程。
第一步:站姿凯格尔运动
第二步:卧姿凯格尔运动
第三步:跪姿凯格尔运动
盆底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好!
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有其“黄金时间”。越早训练,效果越好。如果不做任何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变得松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到了中老年以后,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有的甚至会发展成子宫脱垂。如果你已经过了产后黄金训练期,也不用担心。现在逐渐锻炼也能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