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准妈妈从怀孕的那天起就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但很多准妈妈在欣喜之中也增加了些忐忑,特别是新手妈妈,不知道产前产后该如何调理。本期小编为各位准妈妈传授些干货:产前安胎、产前准备、产后疾病防治、月子食谱……有了这些干货,您还怕产前产后手忙脚乱么?
产前安胎
中医学对胎孕的认识由来已久。认为与脾、肾二脏的关系最为密切,产前安胎调理,以补肾健脾为大法,以导师张良英教授经验方保胎饮(菟丝子、炙黄芪、党参、白术、桑寄生、续断、杜仲、阿胶、甘草等),但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物调理同时,重视综合调理,如生活有节、饮食营养、调畅情志、避免忧虑和恐惧、孕早期及后期禁性生活等,以静养胎。保护母胎健康至分娩。
孕期忌食:
活血类:桃仁、山楂、蟹爪、慈姑;
滑利类:薏苡仁、马齿苋、茄子、木耳;
大辛大热类:肉桂、干姜、麻雀肉、桂圆;
酒类饮料。
产前准备
1、选择分娩方式。一是阴道分娩,二是剖宫产。若无剖宫产指征,应首选阴道分娩,对母子双方均有益处,但是,入院后要完善相关检查,临产后观察产程进展,发现异常则可选择剖宫产。
2、心理准备。临产后规律的宫缩疼痛逐渐加剧,需做好充分的心里准备,战胜疼痛,产前许多准妈妈会出现害怕、焦虑、担心等,可通过散步、聊天、听音乐等方式缓解,若出现预产期延后,不必过于担忧,关注宝宝胎动即可。
3、身体准备。临近生产时,合理饮食,补充营养,保证良好的体力迎接分娩,若发现阴道流水,则可疑破水,立即平卧位并住院,切忌起床防脐带脱出。
4、物品准备。住院资料:身份证,医疗保险卡、母子健康手册、相关病历等。准妈妈洗漱用品、就餐用品等,宝宝换洗用品、饮食用品(奶瓶、奶粉等)。
产后常见病
1、肺栓塞:若产后呼吸急促、喘不过气,休息后仍无缓解,需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2、晚期产后出血:产后1-2周最常见,表现为阴道少量或中等量间断甚至持续出血,或为急骤大量出血。
3、产褥感染:产妇早期低热为脱水引起,随后突然高热,伴有异常恶露等,应考虑感染可能。
4、产后抑郁症:最常见的产后精神综合征之一,出现情绪低落、精神抑郁等症状,严重者可伤害婴儿或自杀,应引起重视。
5、急性乳腺炎:初产妇易出现乳汁郁积,致乳房结块,红肿热痛、发热。应保持乳汁畅通,避免发生乳腺炎。
6、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小腿疼痛,同时伴有充血、肿胀、低热等症状时,应注意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7、尿潴留:产后6小时内不排尿,没有尿意或尿量很少,警惕尿潴留的发生。
8、此外还应注意产后子宫脱垂、产后尿失禁、产后身(腰)痛、产后痔疮等疾病的发生。
产后注意事项
1、充分休息:不宜过早及过度操劳,以免产后血崩、子宫脱垂等,但亦适当活动,促进身体复原。
2、防寒保暖:注意居室保暖和空气流通,不可当风坐卧,衣着厚薄适中,以防感冒或中暑。
3、饮食有节:饮食要富于营养而易消化,慎生冷、肥甘、辛辣之品。
4、个人卫生:温开水擦洗外阴,勤换内裤和卫生垫。汗出较多者,需经常擦浴及换洗内衣。
5、严禁房事:产后百日内,不宜行房事,以减少产后病的发生。
6、定期检查:产后42天应详细检查,包括会阴、剖宫产伤口,子宫恢复等情况,保证产妇健康的恢复。
中医调理
1、药物调理:针对产后“多虚多瘀”的生理特点,传统中医主张药物调理,适当服用“补虚化瘀”之剂,以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为中药复方加减使瘀血化,新血生。调理时结合辨证,以气虚为主者,补虚化瘀剂中以补气为主,若为血虚,补虚化瘀剂中以补血为主,通过调理助气血恢复,促进身体复旧,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2、情志调理:产时过度紧张,产后血虚致肝旺,调理不当,致阴阳失衡,损害脏腑。需产妇、家属、医护人员三方配合,家人的呵护与关心,及医护人员待产妇如亲人,用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言语与行动,帮助产妇解除思想负担,增强信心,建立有利于产后恢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3、饮食调理:新产后形体劳倦,脾胃俱伤,宜食粥茹蔬,禁食高粱厚味,产后气血亏虚,运化机能减弱,饮食必当易消化,富有营养之品,宜食鱼、肉、蛋和新鲜蔬菜,烹调以煮、炖为宜,少食多餐,多喝汤水,忌生冷、辛辣、坚硬或过于肥甘油腻,免伤脾胃。
月子食谱
1、五谷饭
食材:大米65克、糯米15克、玉米碎4克、小米4克、薏苡仁4克、饮用水120毫升。
功效:温补肾气,健脾益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