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胆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心血管功能降低。会出现记忆减退、思维混乱、反应迟钝等症状。如果人体缺铜,会造成贫血、动脉硬化、胆固醇升高,头发变白,肤色素脱失(白癜风)等病症。
人体内含铜量为100—200毫克,其广泛分布在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中。铜参与造血过程,是铁的得力助手,它能影响铁的吸收、运送和利用。铜也是生物系统中一种独特的催化剂,参与抗坏血酸氧化酶、酪氨酸酶、尿酸酶和半乳糖酶的合成,同时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单胺氧化酶等30余种酶的活性成分,另外铜还具有提高白细胞消灭细菌的能力和调节内分泌腺等功能。
人体长期缺铜,会使各种生理活动发生阻碍,易产生各种病理改变,
比较明显的是可使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尿酸升高,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形成冠心病。还会引起贫血症、小儿缺铜综合征及白癜风等疾病。据近年美国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美国有2/3的人因铜的摄人量不足,而普遍有心脏病的症状。美国近30年来,人均食人的铜含量明显降低,同时期心脏病发病率增加44%。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报告,全世界死于心脏病的人占死亡总人数的第一位,而法国人死于心脏病的人却是倒数第二。法国人心脏病死亡率低与他们爱吃禽、畜(尤其是鹅、鸭)的肝及肾有关,而肝和肾是禽畜饮食中铜的蓄积池,因而法国人食物中摄取的铜含量相对较高,可见铜对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铜与铁不一样,人体对铜没有贮存的机构,所以必须每天从食物中摄取一定数量的铜,以弥补胆汁中排出去的铜。牛乳中铜的含量较低,仅为0.02毫克/100克,这就是为什么喝牛乳的婴儿与少儿易缺铜的原因。专家建议适量在牛乳中加入花粉,作为婴儿和少年儿童补铜的途径。
每100克松花粉中含铜0.413毫克。
铜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很多重要作用。铜可促进铁的吸收、运输及利用,因此贫血也与缺铜有关;铜与骨骼及胶原组织关系密切,可促进生长发育;铜还能影响到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缺铜有碍智力发育等。由此可见,铜营养失调,体内铜缺乏或过剩时,都可引起疾病。小儿缺铜表现为全身营养不良、长期腹泻、体重减轻、肝脾肿大、发育迟缓、皮肤苍白、毛发由黑变黄且易断、低色素性贫血,经铁剂治疗无效。有的患儿还要出现皮疹、浅表静脉扩张、视觉反应迟钝、肌肉张力低下、骨质疏松等。
此外,还有一种叫“钢丝样头发综合征”的疾病,虽不多见,但属于先天性铜代谢缺陷而发病。主要表现为头发硬而卷曲、色浅易断、面色苍白、大脑发育受到影响、智力低下等。
缺铜可引起低血铁——低血铜——低血清蛋白综合征,简称“三低综合征”,病名就准确反映出该病临床检验的诊断依据。表现症状有低色素性贫血、面色苍白、水肿、肝脾肿大、易怒、生长发育停滞等。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严重缺铁而干扰了铜的吸收、利用或增加铜的排泄所引起。本症的治疗应采取综合疗法,在输血的同时可补充铁制剂和铜制剂,全面而均衡地加强营养。
缺铜与白癜风也有关系,一般常见皮肤病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有传染性。而白癜风这种特殊皮肤病是由于自身代谢紊乱造成的,因而无传染性。白癜风的临床表现,就是皮肤上出现大小不同、程度不等的白斑。白斑出现的部位多为脸部、胸背部、四肢及手足部位的皮肤上。头部出现白斑时,毛发也随之变白。皮肤上为什么会出现白斑?这要从黑色素说起。人的皮肤构造自表及里分为5层,其中最里层(称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含有黑色素。人的肤色差异就取决于这两层中黑色素的多少,即使是白种人,皮肤中也有少量的黑色素。黑色素的形成首先是血液中的酪氨酸(氨基酸的一种)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多巴”,而“多巴’’又进一步转变成黑色素储存在皮肤内。铜是酪氨酸酶的重要成分,因而缺铜时此酶活性降低,使黑色素生成减少,从而导致皮肤和毛发的颜色变浅变白。研究表明,白癜风患者的血清铜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血液中形成黑色素的“原料”酪氨酸含量也比正常人少,这都充分说明缺铜是白癜风的主要病因。此外,缺钴也是其重要因素。
人们常把头发由黑变白看成是衰老的表现,但也有少数在青少年时就出现白发,俗称“少白头”。对头发中微量元素的检测分析表明,头发颜色与其中的铜含量有一定关系。黑发中的铜含量高于黄发和白发,女性头发中铜含量又高于男性,进一步证实了肤色和发色都与黑色素的含量有关。造成“少白头”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与遗传、体质等因素有关,但缺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北方地区的饮用水硬度高,含钙多,抑制铜的吸收,导致头发中黑色素缺乏而变白。另外,由于农作物长期施用氮肥,使水和食物中的氮化物含量增加,摄入体内后也影响到对铜的吸收和代谢,使黑色素生成减少,导致少数青少年过早出现白发。
除此之外,铜缺乏还可促进心肌梗塞、冠心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
铜有极强的抗癌功能,并以得到确认。铜的吸收
一般情况下,铜的摄入量婴幼儿期为0.4~1.0mg/日,成人为1.5~3.0mg/日,吸收率30~40%。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上部是铜的主要吸收部位,其肠吸收是主动吸收过程。膜内外铜离子的转运体为ATP酶,依靠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供能,能将主动吸收的铜与门静脉侧枝循环中的白蛋白结合,运至肝脏进一步参与代谢。
铜的排泄
铜主要通过胆汁排泄,胆汁中含有低分子和高分子量的铜结合化合物,前者多存在肝胆汁中,后者则多在胆囊胆汁中。铜可以通过溶酶体的胞吐作用或ATP酶的铜转移作用而进入胆汁内,胆汁中的铜也可是肝细胞溶酶体对存在于胆汁中铜结合蛋白分解的结果。血浆中铜大多与铜蓝蛋白结合或存在于肾细胞内,很少滤过肾小球,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铜量甚微。当铜的排泄、存储和铜蓝蛋白合成失衡时会出现铜尿。
在人体的作用
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内血蓝蛋白的组成元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铜主要从日常饮食中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了维持健康,成人每公斤体重每天应摄入0.03毫克铜。孕妇和婴幼儿应加倍。缺铜会引起各种疾病,可以服用含铜补剂和药丸来加以补充。
铜在人体内含量约100~150mg,血清铜正常值100~120μg/dl,是人体中含量位居第二的必需微量元素。含铜的酶有酪氨酸酶、单胺氧化酶、超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血铜蓝蛋白等。铜对血红蛋白的形成起活化作用,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在传递电子、弹性蛋白的合成、结缔组织的代谢、嘌呤代谢、磷脂及神经组织形成方面有重要意义。
铜缺乏可引起如下疾病:
1.贫血
一般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皮肤黏膜及指甲等颜色苍白,体力活动后感觉气促、心悸。严重贫血时,即使在休息时也出现气短和心悸,在心尖和心底部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
2.骨骼改变。
临床表现为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3.铜与冠心病。
4.铜与白癜风病。
5.女性不孕症。
缺铜会使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失调,使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导致失眠,久而久之可发生神经衰弱。
人体缺铜可适量增加摄入含铜较高的食物,如鱼、虾、蟹、玉米、豆制品等。
铜离子可以消毒杀菌、卫生防疫。例如:可以杀灭易于在水中滋生的大肠杆菌和痢疾等病菌,清除水中传播血吸虫病的蛞蝓和螺等软体动物,以及传播疟疾的蚊子幼虫等疾病携带体。它还可以应用在游泳池内,防止绿藻污染和通过地板传染足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