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缓解神经疲劳
在长时间用脑后,太阳穴部位会有胀痛的情况,对太阳穴进行按摩可以给大脑造成良性刺激,这样可以缓解神经疲劳。平时需要合理规划用脑时间,但是不建议长时间工作。
2、缓解头痛和头晕
在按摩太阳穴时,可以疏通头部的经络和气血,这样可以缓解头痛和头晕。但是如果一直存在头痛和头晕,也建议尽快前往专业的医院当中对身体状况进行检查。
3、养肝明目
因为在对太阳穴进行刺激时,可以让周边的血液循环加速,这样对于养肝明目有一定效果。平时适当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改善身体素质,对于眼睛和肝脏比较有利
揉太阳——小儿推拿起式第三招
定位取穴 :指眉梢延长线与外眼角延长线的交点,一般这个地方摸下去有个凹下去的小窝。
功效主治: 疏风解表,清利头目,调节阴阳。太阳穴是小儿推拿起式的第三招,调整左右两边的阴阳。
作用机理: 太阳穴,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一左一右意味着一阴一阳。怎么会有这样的功效出来?太阳穴的主要作用也是和天门、坎宫一样的,有一个宣散的力度在里面。它这个宣散力度起作用以后,你的头面部和眼睛附近的瘀滞缓解后,你会觉得头面部特别清爽,眼睛也比较明亮,从而起到疏风解表,清利头目的作用。调节阴阳的功效实际上就是揉按了两边太阳穴后能让左右两边阴阳相互融合,相互调节。所以这个穴位主要对调节我们左右两边阴阳平衡起到一个比较大的作用。坎宫是脏腑内部之间的协调,天门是讲人和自然之间的沟通,太阳则主要是讲自身左右两边阴阳的调整。因为它有疏风解表作用,自然也有发汗的作用,做头面部的组合手法有比较好的发汗作用。所以出现无汗症状时,用上面几个穴位解表发汗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当看到大家都在用这几个穴位,但有些人用了效果好,有些人用了效果不好,主要就是看有汗还是无汗,无汗时用效果是比较好的。因为本身它有疏风解表作用,发汗的作用就明显一些。
操作手法: 揉按法。揉按法在这个穴位上用时有个需要比较注意的地方,就是揉按时有一定的方向性,有方向性就涉及到一个泻和一个补。什么叫做补什么叫做泻呢?就是要看方向。比如说我们看一个人的侧面(图:头部经络侧面图),如果是左侧穴位,则逆时针方向揉按为补,顺时针方向揉按为泻。为什么在这里逆时针方向是补法呢?根据中医补泻原则:顺经为补,逆经为泻,在这个地方我们是顺什么经呢?督脉是从后面升上来,任脉从前面降下去。依据气血运行趋势,从后面升上来前面降下去的就是补法,反之则是泻法。对于太阳穴我们要从大的角度来看,不是看局部经络,因为太阳穴是经外奇穴,它不归哪条经管,而由督脉和任脉管,补泻方向就是这么来的。
临床运用: 泻法什么时候用呢?外感表实无汗时用。虚证头痛头晕时则用补法。所以大家揉太阳穴时要看补泻的手法有没有搞错,这个是有讲究的。而且虚证头痛一般都会有汗,有时候你看虚和实,怎么去分辨到底是虚还是实?从有汗无汗也能看出,但是不是绝对,只是说大部分情况下是这样的。你们看到有些人虚脱了,是不是就大汗淋漓啊,很多汗不断冒出来,和这个就有点关系了。
学员问: 是不是要用力压住来按啊?
答: 你的手一放上去,就会摸到骨面了,摸到骨面后就保持这个力度揉,不用另外再加力。(模特手法演示)。只要你的方向、力度、频率掌握好了就行。
注释解惑: 古时候的人确实是很讲究,一般称左边才是太阳,右边则是太阴。这两个区别出来是什么意思啊?是针对不同性别的宝宝用不同的手法。但是,现在大多也不太讲究。如果是男宝宝,你揉太阳就有发汗作用,揉太阴就有止汗作用;女宝宝则刚好反过来。
一、 天门(推攒竹)
【位置】眉心至前发际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自下而上地交替直推,称开天门,30 50次。
【功效】发汗解表、开窍醒神、安神镇惊等
【主治】感冒、头痛、无汗、发热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相配合应用。
【注意事项】施术不宜过猛,皮肤潮红为宜。
临床应用: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穴等合用;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
体质虚弱、出汗较多、佝偻病患儿慎用
二、坎宫
【位置】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稍做分推,称推坎宫,30 50次。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等。
临床应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开天门、揉太阳、揉耳后高骨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和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合用。
三、太阳
【位置】眉梢与目外眦中点后约一寸凹陷中。
【操作】两拇指自前向后推称推太阳;用中指揉该穴,为揉太阳,也称运太阳;向眼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 30 50次
【功效】推太阳:祛风散寒、醒脑明目。揉太阳:发汗解表,祛风止头痛。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感头痛,发热。
临床应用:推、揉太阳能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风热。若揉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头痛,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若外感表虚、内伤头痛用补法。
太阳穴深层脑组织是大脑颞叶。颞叶是大脑皮层的位听中枢。太阳穴一旦受到暴力打击,使位听神经受到强烈刺激.造成暂时性的平衡感觉丧失。
四、风池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作用】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通窍明目。
【操作】用拇指揉或用拿(按)法。揉30 50次,拿(按)3 5次。
【主治】头面病:头痛,眩晕,
五官病: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鼻衄,鼻渊,耳鸣,耳聋,咽喉肿痛;
神志病:失眠,癫痫;
外感病:感冒,发热,颈项强痛。
拿风池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发汗效果明显,往往立见汗出,若再配合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等,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多用于感冒、头痛、发热、无汗或项背强痛等症。
表虚证不宜用本法
五、百会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操作】用拇指端按或揉,按30 50次,揉100 200次,称按百会或揉百会。
【作用】按揉百会:安神镇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风、惊痫、烦燥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
临床应用:百会为诸阳之会,按揉百会能安神镇静、升阳举陷。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常配合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治疗遗尿、脱肛,常配合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灸百会,用于虚寒症。
六、迎香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揉20 30次,称揉迎香
【作用】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经、拿风池等合用。
临床应用:鼻为肺窍,穴居两侧,揉之能宣肺气、通鼻窍。用于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经、拿风池合用。
七、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高骨下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按3-5次,揉30 50次。
【功效】祛风散寒、发汗解表、止咳化痰定惊、安神除烦。
【主治】感冒、头痛、烦躁不安、惊风、咳痰多等。
【临床应用】 多与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
临床应用:揉耳后高骨主要能疏风解表。治疗感冒头痛多 外感四大手法 合用。同时能安神除烦,治疗神昏烦躁。
八、人中
【位置】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下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甲或食指甲掐之,掐5 10次或醒后即止,称掐人中。
【作用】掐人中:醒神开窍。常用于急救,对于昏迷不醒、窒息、惊厥或抽搐,多与掐十宣、掐老龙等合用。
斜向上45度效果更好。
九、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骨。 用汤匙边蘸水自上而下刮,称刮天柱骨。推100-500次。
【功效】祛风散寒,降逆止呕。
【应用】项强、发热、惊风、呕吐。
临床应用:推、刮天柱骨能降逆止呕,祛风清热。治疗外感发热、项强等症,多配合拿风池、掐揉二扇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