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肉毒中毒,又称为肉毒杆菌食物中毒。肉毒杆菌本身是无毒的,有毒的是它的芽孢,当它进入厌氧(缺氧)环境后,便很快滋生出肉毒杆菌毒素(外毒素)。
说到食物中毒,大家想到的或许都是通常发生在夏秋季,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为主要症状的胃肠型中毒。然而,还有一种食物中毒,虽然不常见,但却具有潜在致死性,不可小觑,那就是肉毒中毒,又称为肉毒杆菌食物中毒。临床上以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因此这种类型又叫做神经型食物中毒。
肉毒杆菌可分为A、B、C、D、E、F、G七种血清型,能对人致病的以A、B和E型为主C、D型主要见于禽畜感染,F型较少见。肉毒杆菌本身是无毒的,有毒的是它的芽孢,当它进入厌氧(缺氧)环境后,便很快滋生出肉毒杆菌毒素(外毒素)。所有血清型的肉毒杆菌都能产生外毒素,这种毒素有剧毒,对人的致死量仅仅只有0.01mg,肉毒中毒正是由于外毒素所致。
肉毒中毒的潜伏期通常在12~36小时,最短者2~6小时,时间长的可达8~10天,中毒剂量越大潜伏期就越短,病情越重。肉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人食用被肉毒杆菌外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主要由上消化道吸收,胃酸及消化酶都不能将其破坏。而吸收后外毒素主要作用于颅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及植物神经末梢,阻断胆碱的释放,使肌肉收缩运动障碍,发生软瘫。由于这些原因,肉毒中毒后的临床表现除了可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之外,其他症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眼内外肌瘫痪可出现眼部症状,如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严重中毒者,可累及咽肌,出现吞咽、咀嚼和发音困难,甚至呼吸困难。重症患者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死亡原因多为延髓麻痹所致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及误吸肺炎所致继发性感染。
肉毒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其抵抗力极强,在干燥、密封和阴暗的条件下,可保存多年,高压灭菌120℃需20分钟方能将其消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预防肉毒中毒的发生,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特别是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的食物,以及发酵的豆、面制品等,容易滋生肉毒杆菌,且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因此,食品罐头的两端若有膨隆现象,或内容物色香味改变者,应丢弃,即使煮沸也不宜食用。谷类及豆类也有被肉毒杆菌污染的可能,因此禁止食用发酵或腐败的食物。
作者:小伍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进食了污染肉毒毒素的食品,并且在食用前未进行彻底的加热处理。中毒与饮食习惯有关,主要为家庭自制的豆酱、臭豆腐、面酱和豆豉等发酵食品;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吃了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物后,1~7天出现头晕、无力、看东西模糊、眼睑下垂,随后咀嚼无力、张口困难、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颈无力、垂头等。严重的导致呼吸困难,多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预防肉毒梭菌中毒是对可疑污染食物进行彻底加热。自制发酵酱类时,盐量要达到15% 以上,并提高发酵温度;要经常日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不吃生酱。发生中毒者应尽快将其送往医院治疗。
业已阐明,在体内肉毒毒素特异性的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表面受体相结合,然后由于吸附性胞饮而内转进入细胞内称为毒素的内转(internalization),使囊泡不能再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有效地阻抑了胆碱能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与此同时,毒素与突触前膜结合,还阻塞了神经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从而干扰了细胞外钙离于进入神经细胞内以触发胞吐和释放乙酰胆碱的能力。乙酰胆碱释放的抑制,有效地阻断了胆碱能神经传导的生理功能,尤其是神经一肌肉接头部位特别敏感,引起全身随意肌松弛麻痹,呼吸肌麻痹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