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式和16式不了解;但也查了一下;好像是武术实行段位制给分段的一段和二段的套路(都是根据杨氏改变的)。没啥意思,太条条框框。
48式太极拳是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于1979年组织编创的太极拳套路,是根据杨氏改编的普及套路。
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从汲取杨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56式是国家体委根据陈氏老架一二路拳创编的竞赛套路。
83式是陈发科(陈长兴的曾孙)根据陈氏老架一二路拳的基础上独创的新架一路拳。个人认为83式是最有难度也最有效果的;没有几年基础的很难流畅连贯的一次从头到尾打下来这套;当然陈发科创的新架二路炮锤更是弹跳难度多发力猛烈;难度更在83式之上。如果说上面的都是基础拳的话;这个新架就应该真正的培养功力的拳。
48式太极拳口诀
起势
一、 白鹤亮翅
二、 左搂膝拗步
三、 左单鞭
四、 左琵琶
五、 捋挤势(三)
六、 左搬拦捶
七、 左棚捋挤按
八、 斜身靠
九、 肘底捶
十、 倒卷肱(四)
十一、转身推掌(四)
十二、右琵琶势
十三、搂膝栽捶
十四、白蛇吐信(二)
十五、拍脚伏虎(二)
十六、左撇身捶
十七、穿拳下势
十八、独立撑掌(二)
十九、右单鞭
二十、右云手(三)
二一、右左分鬃
二二、高探马
二三、右蹬脚
二四、双峰贯耳
二五、左蹬脚
二六、掩手撩拳
二七、海底针
二八、闪通背
二九、右左分脚
三十、搂膝拗步(二)
三一、上步擒打
三二、如封似闭
三三、左云手(三)
三四、右撇身捶
三五、左右穿梭
三六、退步穿掌
三七、虚步压掌
三八、独立托掌
三九、马步靠
四十、转身大捋
四一、撩掌下势
四二、上步七星
四三、独立跨虎
四四、转身摆莲
四五、弯弓射虎
四六、右搬拦捶
四七、右棚捋挤按
四八、十字手
收势
48式太极拳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易于开展,普及性强
2.健身强体,医疗作用
3.内容充实,动作全面
4.动作优美,陶冶情操
名称由来
太极拳属武术一大拳系。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的。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就是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意即“太极”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太极拳取的也是这个意思。太极图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
太极拳一词,最早见于署名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根据文献和口头资料,王宗岳的遗作,是清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省永年县)武澄清(1880年-1884年),在任职河南省舞阳县县令时,得于县属北舞渡镇家盐店,时间约在清咸丰二年(1852年)或稍晚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有无王宗岳此人,研究者迄今尚无定论,近十余年来有人还提出《太极拳论》是武禹襄(1812年-1880年)的化名之作。不管上述议论谁是谁非,有一点可以肯定: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原件,谁也没有看到过。
武禹襄的长甥李亦畲(1832年-1892年)于光绪七年(1881年)将王宗岳武禹囊的拳论和自身体会,手书三册传世,俗称“老三本”。自藏本封面题名《太极拳论》,下注“后附小序并五字诀”。赠郝和本封面题名《王宗岳太极拳论》,下注“后附小序并五字诀”。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太极拳理论著述。“太极拳”之名、王宗岳和武禹襄的拳论见诸于文字记载的,均首先出于此抄本。
1928年定稿的《清史稿》,在《卷五百五列传二百九十二艺术四》中记载:“清中叶,河北有太极拳,云其法出自山西王宗岳……至清末,传习者颇众云。”这是太极拳之名见诸官方史书的最早记载。说“河北有太极拳……传习者颇众”,证明永年人杨禄禅、武禹襄所传拳术已正式定名为太极拳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