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
!我着几天也是啊!
所谓春困,它不是一种病而是人体
生理机能
对气候变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由于冬天本市天气寒冷而又干燥,人体为了抵御寒冷天气,皮肤就处于长时间的“收敛”状态,
血管收缩
,以减少身体热量的大量散失,以便维持正常的体温。由于血管的收缩造成体内各种脏器血流量增加,也必然造成人的大脑血流量的增加,因而大脑
神经细胞
所获得的氧气量也多。所以人们在冬季经常会感到精神焕发,劲头足。当然这也与冬季夜长昼短睡眠充足有一定关系。可是到了春天,由于天气回暖,
人体皮肤
状态开始由收缩转为舒张,并且血流量增加,相应的供给大脑细胞的血流量反而减少了,致使
脑神经细胞
兴奋度受到抑制,于是便出现
精神萎靡
不振、思睡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春困与人体中
维生素B1
的含量不足有关。因为春天的到来,人们的活动增多了,对B1的需求也增多了。那些对气候变化反应迟缓的人,由于此时对神经系统有
刺激作用
的维生素B1供不应求现象较为严重,故而
春困现象
也最为明显。
出汗,可以是正常情况,也可以是不正常情况。关键我们要清楚,出的汗是属于正汗还是病汗。
怎么鉴别正汗和病汗,只有把这个汗在我们的舌头上轻轻地舔一下,这个汗是淡淡的咸味,一般是属于正汗,不用顾忌它,或者是运动后,出汗很多,那也是正常的出汗,如果我们尝尝这汗的味道,它是淡淡的,就像水一样没有味道,那就是病汗。
另外如果是病汗,有两种情况。一个叫作自汗。一个叫作盗汗。
第一种是自汗,表现是是什么呢,就是在白天的时候,稍微动动就出汗,不动也出汗。而且这个出汗,是像水一样的流下来,就说明这个汗是很稀的,出完汗后我们的毛孔处于开放的状态,尤其是遇到空调,或者是在当风的地方,人特别的怕冷,这个就是自汗的表现。
第二种是盗汗。盗汗就像小偷一样,偷东西往往是选择晚上,那么盗汗也是在晚上睡眠的时候出汗。当我们睡着了以后,身体就出汗,而我们醒了以后,这个汗就慢慢的回收了。
那这两种汗,它的含义是不一样的。白天出的自汗,它是属于气虚的表现,而晚上出的盗汗,它是属于中医说的阴虚的表现。所以,白天气虚出汗,那就要用黄芪十五到三十克,白术十五克,煎水代茶饮用。出汗以后又有很怕风的,可以在黄芪白术这两味药里面加上10克的防风,拿来煲水。放在保温壶里面,可以每天使用。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保暖,当毛孔张开的时候,感觉是怕冷的,我们一定要穿上合适的衣服,或者围上围巾,保护我们的肩颈。慢慢这样的调理,就会很快的好转。如果是晚上阴虚出汗,那就要滋阴了,可以用麦冬,熟地,浮小麦,北沙参,这些来煮水或者炖汤,也能够滋阴。
晚上睡觉出汗,中医称之为盗汗。 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 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怎样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1)生理性盗汗:小儿时期,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时之内。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二)病理性盗汗: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除此还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检查血沉,抗结核抗体、胸片等,常可发现异常。有一点要注意,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综上所述,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作为家长,应仔细观察小儿,综合分析后再作出判断,不可盲目服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盗汗病人应怎样自我养护?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自汗、盗汗 病因症状 超乎正常生理性出汗(即气温高或高温作业、剧烈劳动或运动、衣被过厚、情绪激 动时汗出较多,气温低时汗出较少)的异常排汗或汗闭,称为汗出异常。根据汗出 时间、汗量多少及排汗特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白天不因劳动、日晒、厚衣 或发热而汗自出的,称为“自汗”;夜间入睡后不自觉的汗出,醒后汗止的,称为 “盗汗”;汗出而伴有畏寒、肢冷的,称为“冷汗”;病情危重,汗出淋漓不止, 如珠如油的,称为“脱汗”,又称“绝汗”;汗出而伴有发热,称为“热汗”;仅 头额部出汗而身无汗的,称为“额汗”;手掌、脚掌局部经常汗出而身无汗的,称 “手足心汗”;半侧身体出汗,或左侧、或右侧、或上半身、或下半身的,称为“ 半身汗出”;正常应汗出而反无汗的称汗闭。 汗出异常与阳气蒸腾津液及卫阳司汗孔开合的功能失常有关。邪热入侵、阳气偏亢 或阴虚内热,迫津外泄;或卫阳不固,气虎不敛津液,均可导致病理性的汗出过多。 反之,邪气外袭,卫阳被阻遏,或卫阳虚弱,汗孔开合失司而闭合;或阳气虚弱, 蒸津无力,均可使津液不得外泄而发生病理性的汗闭。 常见汗出异常的中西医疾病与发热基本一致。 “热汗”,可见于风寒表虚症、风温(热)表证、暑温表证、暑温气分证,阳明经证、 阳明腑症、热邪壅肺症、脾胃湿热证、大肠湿热,小肠湿热、膀胱湿热症、肝胆 湿热症、湿热伏募原症、疟伏募原症、疫毒内陷症等症候中,具体的辨证诊治参见 发热一节的有关部分。 “自汗”,主要见于气虚证,此外,还可见于气虚感冒症、气虚发热症、心气虚症 脾气虚症、肺气虚症、肾气虚症等症候,偏见于阴虚症。 自疗注意事项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劳累过度。 (2)注意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注意饮食调理,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 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盗汗者宜吃鱼、甲鱼、乌龟、蛤士蟆、猪肝、白 木耳、菠菜、白菜等。 (4)自汗者不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 量少饮或不饮酒。 (5)节制房事。 (6)多饮水,保持体内的正常液体量。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生脉饮口服液,每次服10毫升(1支),每日3次。用于自汗。 (2)补中益气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用于自汗。 (3)六味地黄丸,每次服8粒(6克),每日3次。用于盗汗。 (4)大补阴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用于盗汗。 2.验方自疗法 (1)生晒参6克,泡水代茶,徐徐饮之。用于自汗。 (2)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五味子10克,用水煎服,每日2 次。用于自汗。 (3)西洋参6克,泡水代茶,徐徐饮之。用于盗汗。 (4)浮小麦30克,炒熟,用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盗汗。 3.饮食自疗法 (1)羊肉50克、生姜10克、大枣7枚。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姜枣煨汤,熟后 吃肉喝汤,每日1剂。用于自汗。 (2)瘦猪肉50克、浮小麦30克、黑豆30克。瘦猪肉洗净切块,加入浮小麦 与黑豆煮熟,吃肉和豆、喝汤,每日1剂。用于自汗。 (3)粳米50克、白木耳15克、冰糖10克,共同煮粥吃,每日1次。用于盗 汗。 (4)红枣50克(去核)、浮小麦30克,煎汤,吃枣喝汤,每日一剂。用于盗 汗。 (5)大蒜1头、瓜蒌1个,先将大蒜捣烂,再与瓜蒌同煎,每日1-2次。本方 可治疗阴虚盗汗,滋阴清虚热。 4.外治自疗法 (1)每日早晚用拇指用力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直下四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 处)5-10分钟。用于自汗。 (2)郁金30克、五倍子9克,研成细末。取10克细末,用适量蜂蜜调成两 块药饼,置于两乳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用于自汗。 (3)取等量五倍子、煅龙骨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 日1次。用于盗汗。 (4)黄柏10克,研成细末,用冷开水调成两块药饼,置于两乳头上,外用纱布 固定,每日1次。用于盗汗。 5.其他自疗法 每天打太极拳1-2次。 避免误诊 自汗与盗汗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的症状,它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病、风湿病以及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所以在治疗汗 证的同时,更要注意治疗原发病灶。 自汗除已见于虚证外,尚可见于湿热内蒸、津液外泄者,并可伴见发热口渴、脘腹 胀闷、纳谷不馨、大小便欠利、舌苔黄腻等。此时宜清热利湿为主,不可进补,以 免闭门留寇。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