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据说在重阳节的时候登高可以免灾避祸,所以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了下来。除此之外,重阳节登高还有辟邪气、祈福、感恩、采集、辞青等意。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重阳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有去登高望远的习俗。这个习俗主要来源于一个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 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 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此就有了九月初九登高躲避灾祸的风俗。
辟邪气之说
重阳节登高有辟邪气之说,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远望。
祈福和感恩
古代对山神有崇拜之情,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吉利之意
不过,也有说农历九月九日具有“宜于长久”的吉利之意。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即登高会)。”因此,重阳登高、饮菊花酒、女子在手臂上系茱萸囊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登高采集
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登高辞青
重阳节还是大自然中的节气之一,所以登高还有辞青的说法。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敬畏之心
还有一种说法是登高其实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在古代的时候,人民生活困难,大自然给许多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所以许多人都对大自然怀着一份敬畏之心。
关于重阳节登高的古诗精选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日登高 》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唐/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沉醉东风 重九》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我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参考资料:baike.baidu/view/50679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插茱萸
一、重阳节登高的由来: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
二、重阳节插茱萸的由来: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溼,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插茱萸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这一天各地活动丰富:出游、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等,并不局限于老人。
在南京,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这些都是老南京过重阳节的必备“节目”。而这些活动都来源于重阳节的传说。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时候登高望远有健身祛病的功效,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登高的风俗始于东汉,从魏晋南北朝至明清,南京的登高风俗尤为盛行。当时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登北极阁;城北登幕府山。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描画了重阳节登高、佩茱萸的习俗。专家告诉我们,佩茱萸其实有它的科学依据。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溼,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南京的风俗重阳节除登高、佩茱萸、赏菊花之外,还要吃重阳糕。“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其吉祥之意。
不过,我们的记者发现,照着老传统做重阳糕的店家屈指可数,可满城寻找的市民却多过往年。很多人特地从城北跑到夫子庙买重阳糕,就是想回味一下童年。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旧时南京人还用彩色小三角旗插在糕上,藉以表示登高(糕)之意,这类彩色小三角旗又叫“重阳旗”。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义。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节日诗|思乡诗哲理诗|闺怨诗爱国诗|婉约词咏物诗|咏史诗爱情诗|春节诗元宵诗|清明诗端午诗|七夕诗中秋诗|重阳诗咏春诗|咏夏诗咏秋诗|咏冬诗雨的古诗|雪的古诗风的古诗|花的古诗山的古诗|水的古诗
长江古诗 | 黄河古诗老师古诗|母亲古诗战争古诗|友情古诗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登高是重阳节的风俗,这源于一段民间传说。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常常出来作乱,祸害百姓。一次,瘟魔制造的一场瘟疫夺走了桓景的父母的生命,桓景自己也差点在这场灾难中丧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妻子和父老乡亲,下定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桓景四处访师寻道,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在仙鹤的指引下,他找到了那座高山,并见到那位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桓景,教给他降妖剑术,桓景勤学苦练,终于练就出一身降妖除魔的武艺。 一日,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学成,是回去为民除害的时候了。”仙长给他一包茱萸叶、一坛菊花酒和一把降妖宝剑,并且密授了避邪的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但是它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 后来人们就把九月初九登高的风俗看做是驱灾避邪的活动。到了魏晋,登高的日期已专定于九月九日。《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千金月令》也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菊以畅秋志。”东晋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方便,还自制了一种前后装有铁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那时重阳就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难怪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南宋时,据《武林旧事》载:“宫廷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帝要亲自登万岁山,皇宫上下一起吃花糕庆贺。 可见,重阳佳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是早已从古人沿袭下来的风俗了。 另外,在传统观念中,“九”与“久”同音,因此“双九”还预示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到1989年重阳节又被立为老人节…… 【相关链接】 “重阳节”在日本 “重阳节”节也是日本从中国学到的。不过时过境迁,稍有不同的是,他们更注重在这个节日赏菊花。中国古代,菊花被叫做“翁草”、“千代见草”和“龄草”,人们坚信菊花有驱除邪气、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在九月初九这天,人们借菊花祈求长寿。在日本,自奈良时期开始宫中和寺庙里会在重阳节设宴席赏菊。日本人在初八的夜里在菊花上盖上棉花,第二天用被露水打溼的棉花擦拭身体祈求长寿。同时还会举办一些与菊花相关的赛歌会或赏菊会。 在平安时代以前,秋收之际,村民以及百姓之间会过一种叫“栗子节”的节日,用栗子饭来庆祝。 进入平安时期后,日本开始举办菊花宴,对饮菊花泡的“菊酒”,插上茱萸驱除邪气。另外还会举行与菊花有关的赛歌会和现在所说的“赛菊会”。后来,举办赛菊会和赏菊会并不仅仅是在......>>
重阳节有必要晚上登高吗?符合科学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从诗词中能找到,古人有在重阳节登山望远的习俗。
晚上是否登高和科学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只能按当地习俗或个人喜好去决定是否晚上登高。
为什么重阳节要登高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我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爬山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户外运动,爬山可以增加肺部活动量,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够锻炼身体,因此周六日不妨约上三五知己一起爬山游玩。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那么, 重阳节爬山有什么意义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重阳节登高的意义。
重阳节爬山有什么意义不少人都读过这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重阳节是什么意思,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也会疑惑重阳节是什么意思,但是久而久之就过去了。那么重阳节爬山有什么意义?
重阳节别名“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为“祝寿节”、“女儿节”等,今天也被称为“老人节”、“敬老节”。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要爬山登高,"九九登高"中的"高"与"糕"谐音,重阳花糕还有"好运长长久久,生活步步高升"寓意. 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非凡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预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爬山注意事项爬山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但同时对爬山爱好者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讲究运动规律,不仅起不到相应的作用,还会产生诸多身体不适。我就来总结一下爬山注意事项有哪些。
1、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爬山虽好,但很“挑人”,如果自身患有心脏病,则不能进行爬山,容易引发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疾病。实在想爬山的话,最好选择坡度较缓的小山,且要注意劳逸结合。此外,患有高血压、癫痫、肺气肿、眩晕症等疾病的人群,最好不要爬山,可以进行一些幅度较小、强度较小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等等。
2、爬山之前要多喝水,爬山的过程中也要时不时地喝水,既可以稀释血液,也可以避免在爬山过程中出现身体缺水的情况。也可以喝一些含糖、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体力。
3、爬山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爬山前做一些热身运动,爬山时不宜追求速度,如果感到身体劳累或者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应该原地休息。
4、爬山要走人比较多的路线,通讯工具保持畅通,随时和外界取得联系。
5、爬山过程中如出现扭伤,不能进行局部按摩或者热敷,最好冷敷,时间为20分钟到半个小时,能起到镇痛和消肿的作用。
精彩推荐:
怎样保护眼睛夏天吃什么降火耳朵里面长痘痘 乳房下垂坐飞机流程跳绳的好处 牙龈出血拔罐减肥饭后多久可以运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