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食欲差、胃不好,一按一揉人体哪个“养胃穴”能缓解呢?炎炎夏日,很多人要么不思茶饭,要么靠冷食和冰块“延续生命”。不知不觉间,脾胃都受伤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中脘穴是胃经的募穴(即经络中气血最丰富的地方)。认为“脾胃百病皆可治”,也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的重要穴位。对于胃痛、恶心、胃胀,刺激中脘穴可以护胃止疼;平时适当按摩也能养胃,增进食欲。中脘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胃经在此聚气。位于人体中线,肚脐上方4寸(胸骨下段与肚脐连线中点)。具有调和脾胃、理气止痛的作用。
指压时应采用仰卧位,放松肌肉,慢慢呼气,四指下压,6秒后离开双手,重复10次,每日2 ~ 3次,直至局部发热。取穴:位于上腹部,前正线上,肚脐上方4寸(胸骨下段与肚脐连线中点)。将右手掌放在左手掌背上,手掌贴在肚脐上。吸完后先顺时针搓肚脐,再逆时针搓,各50次。此外,艾条灸神阙穴可防治体质虚弱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为什么孩子总是堆积食物?也会有食物堆积的表现。我把这叫做无形的积食,其实是伤脾的。此时,即使每天喝粥,孩子的舌苔仍然厚腻,说明有食物堆积。
因为脾胃虚弱,这样的孩子抵抗力弱,容易出现外感疾病、咳嗽、缠绵等问题。可以说,这种积食导致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我见过的那些不容易调整的孩子特殊的身体问题,往往都是在这里找到根源的。调理脾胃的日常按摩食谱:补脾经、搓腹、捏脊、搓足三里。顺着拇指的桡侧边缘,沿着指尖向关节处推。力度要轻,但不要太重。通常需要三到五分钟,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几个月大的孩子可以做两三分钟,两三岁的孩子可以做五分钟,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做十分钟。
总结起来就是十个手法,按、揉、捏、推、拿、捣、运、搓。结合这几年的临床经验,我觉得推、揉、揉、捏脊是医生最常用的手法,但是按压、揉捏是家长在家给孩子操作最方便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有急性外伤,如皮肤破裂、骨折、溃疡或急性出血,是不允许按摩的。按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双手拇指肚按在脾俞穴上,另一种是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两侧脾俞穴,由轻到重逐渐用力,每次3~5分钟。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你可以每天或隔天按一次。一个疗程5次左右,一般2个疗程后,就能有效改善儿童厌食、停滞的情况。
小儿脾胃虚弱,可以用按摩的方法来进行调理,建议按摩腹部,穴位如气海、关元、上脘下脘也可以按摩足三里穴,但是需要按摩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连续按摩半小时以上,每次按摩的时间和下次按摩时间间隔1天左右,连续按摩1个疗程,一般能够见到效果,同时也要注意从饮食方面进行调理。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有脾胃虚弱的困扰。不过健脾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调节饮食,运动锻炼等等,其中按摩穴位,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人体中的穴位多达720个,分布在我们全身各个地方,其中也不乏对脾胃有益的穴位,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络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具有宁神和胃的作用,常按摩内关穴不仅可以滋养胃部,还可以治疗心悸失眠。
2、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的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是胃经的合穴,也是三大 养生 保健穴之一,有健脾和胃、舒筋活络的作用,常按有助于改善胃肠方面的问题。
3、天枢穴
天枢穴在腹部位置,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具有调节肠胃的功能。经常刺激天枢,可以治疗腹胀、大便干燥、便秘或腹泻的症状。
4、中脘穴
中脘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四寸,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的作用。有消化系统疾病,腹胀,腹痛的患者,可以通过按揉这个穴位来缓解。
5、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人体腹部正中间的脐部,具有温中补虚、调和脾胃的功能,对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差等症状都有着很好的调理作用。
6、丰隆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1寸,距胫骨前沿二横指,具有止咳化痰、和胃降逆的作用,可用于呕吐、呃逆、便秘、腹胀肠鸣。
7、阴陵泉穴
食指沿小腿内测骨内缘向上推,抵膝关节下胫骨向内上弯曲凹陷处即是。具有清利湿热、健脾益肾的作用,可以用于湿气重,脾胃不好。
这7个穴位,对于脾胃保健有着良好的效果,大家可以试着做一做,如果您有脾胃方面问题,也可以问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健康 真探社# #真相来了# # 健康 科普大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