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穴,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出自《灵枢.本输》,为足阳明、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此穴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之功,在临床中应用较广。穴名释义:“关”,即机关,为开阔之枢机;该穴正当下颌关节处,有关牙齿的开阔故名之于“关”;因为其在颧骨弓下,并与上关穴相对,故名之于“
下关”。另一说,下关者,因牙关分上下二处,上关即客主人,位于下关穴之上;下者,下片部也,牙关是开合之机关,属下,两“关”相对,故名下关。1 取穴方法闭口取穴,下关
穴位于耳屏前约1拇指横指,当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此穴闭口有孔,张口即闭。另一取法:闭口,由耳屏向前遁摸有一高骨,其下有一凹陷(张口时则该凹陷闭合突起),此凹陷即是下关穴。2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与颞骨颧突之间→翼外肌。浅层布有耳颞
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面横动、静脉等;深层有上颌动、静脉,舍神经,下牙槽神经,脑膜中动脉和翼丛等。3 穴位功能消肿止痛,聪耳通络,疏风清热,通关利窍。4 主治疾病(1)耳聋、耳鸣、聤耳。《图翼》说下关穴治:“耳鸣耳聋,痛痒出脓。”(2)齿痛、口歪、面痛、牙关紧闭、面神经麻痹。《铜人》说下关穴主治:“偏风,口目歪,牙车脱臼”。(3)下颌脱臼、颞下颌关节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4)眩晕、颈肿。5 常用配穴(1)合谷、下关,功能清热止痛,主治阳明热邪上扰之牙痛。《备急千金要方》: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完骨;口失欠、下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2)大迎、颊车、下关、地仓、巨髎、风池,功能疏风通络牵正,主治风痰阻络之面瘫。《甲乙经》:口噼配颧髎、龈交、下关。(3)下关、听宫、太冲、中渚,功能疏风清热降火,聪耳利窍,主治肝胆火旺耳聋。《甲乙经》:耳鸣耳聋配下关、阳溪、关冲、腋门、阳关。6 临床应用(1)牙痛、牙龈肿痛、牙关开合不利,口噤用穴义:本穴正当下颌关节处,是牙齿开合之机关,且属足阳明经,其经脉人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上述病证取本穴常用于治疗齿痛、牙关不力、口噤等症,对风火上冲和阳明热盛所致者效果更优。(2)面痛、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用穴义:足阳明经循行于口、鼻、面部,上述病证,取本穴可疏通经络,消肿止痛,对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面痛、口眼歪斜均可选用,常与颧髎、颊车、地仓、合谷等配伍应用。该穴皮肤由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分布,深层由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分支翼外肌神经支配,并支配咬肌,下牙槽神经、舌神经等。(3)耳聋、耳鸣、耳痛、聤耳流脓用穴义:本穴位于耳前,其阳明经脉“上耳前,过客主人”,其经筋“颊结于耳前”。又本穴为足阳明、少阳之会,足少阳经脉“下耳后……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因此针本穴有疏风清热,通关利窍,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耳部多种疾患。(4)眩晕、颈肿用穴义:风火热邪,上扰清窍则眩晕;火热结聚于颈部则肿痛。本穴位于牙关,属阳明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其经脉循行于头、颈部,且与足少阳、足太阳等经交会,用本穴可清泄三经火热,治上证属热者。综上所述,若在临床中能灵活运用下关穴,根据辨证选择不同的配穴,疗效更佳。在初期进行蜂针的病人,宜用点刺与散刺的方法,避免蜂针后过敏反应强烈,而且肿胀过甚影响美观。____摘自《蜜蜂杂志》
液门穴在我们身体的手背部位置。这个穴位出自于《灵枢.本输》一书。液门穴具有缓解治疗头痛、目赤、耳痛、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发热等病症的作用,降浊升清、疏风散邪、清热消肿是这个穴位的功效。
液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头痛、目赤、耳痛、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发热等。
2、按摩液门穴的功效:降浊升清;疏风散邪、清热消肿。
液门穴的主治病症
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颅息,属手少阳三焦经。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息,停息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冷降,如风停气止之状,故名。
【取穴位置】
位于头部,当角孙穴与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解剖位置】
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
【功能主治】
头痛、牙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癫痫等。
【穴位配伍】
配风池、太阳、天冲、脑空,治偏头痛、头风病;
配太冲,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