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定位:位于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简易取穴:位于耳屏下缘前方,张口时凹陷处即是。
2 听会穴穴位解析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该穴名意指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汽,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汽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
3 听会穴穴位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4 听会的作用听会穴属胆经,位于耳前,是胆经之气入耳中,出耳前之处,疏通耳部经气,调节耳部气血运行之力颇强,是治疗各种耳疾之要穴,本穴邻近面部,具有疏面,齿风邪,清热消肿止痛的作用,可治疗头面,风热肿痛之疾。
1 听会针刺方法取穴法:坐位,耳屏切迹前方0.2-0.5寸,在听宫下0.5寸。
简易取法:先取听宫穴,由听宫直下,耳屏前下凹陷处,与耳屏间切迹相平,用手掐按,该处张口时有一凹陷,闭口时则关闭,该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斜向后内与矢状面成45°。
进针深度:直刺微向后斜,进针1-1.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针刺点周围有微痛。
2 听会穴穴位层次解剖1.皮肤:由耳颞神经和耳大神经分布。耳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耳大神经是颈丛的皮支,由第2-3颈神经纤维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和颞浅动,静脉,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也是颈外动脉的直接延续,分支营养腮腺及额,顶,颞部的肌肉和皮肤;颞浅静脉是下颌后静脉的属支。
3.腮腺囊(鞘):由颈深筋膜的浅层,在腮腺的后缘分成浅,深两层,包被腮腺而形成。
4.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呈三角形。腮腺实质内面有面神经丛,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和上颌动,静脉等穿过。
3 针刺听会的作用主治听会属胆经,穴在耳前凹陷处,针之能使听觉得以聚会,故本穴具有疏通气机闭塞,清泄肝胆湿热,祛风邪开耳窍之功,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耳内疼痛,下颌关节脱位,牙痛,腮肿,口眼歪斜。
4 听会穴常用配伍疗法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祛风清热,利耳通络,如配下关,外关,合谷,曲池,列缺,治疗外感风热,上扰窍络之耳鸣,耳聋,下颌疼痛;配太阳,风池,外关,合谷,治疗风热头痛;配下关,地仓,翳风,合谷,太冲,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风火齿痛,腮肿。
2.配大椎,翳风,风池,足临泣,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治疗热毒蕴结之聤耳流脓。
3.配翳风,中渚,太冲,行间,丘墟,侠溪,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旺之耳鸣,耳聋,聤耳,耳痛,下颌肿痛等。
4.配翳风,中渚,劳宫,内庭,丰隆,哑门,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治疗痰热郁结之耳鸣,齿痛,聋哑等。
5.配下关,水沟,内关,间使,针刺泻法,理气启闭,治疗气厥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
6.配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针刺补法,补益气血,培元聪耳,治疗气血亏虚之不能上奉之耳鸣,耳聋。
7.配下关,颊车,耳门,翳风,合谷,足三里,针刺补法,补虚壮筋,健固关节,治疗经筋弛缓之下颌关节脱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