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肌是小腿后面浅层的大块肌肉,俗称小腿肚子.肌的下端形成坚韧的跟踺连结跟骨,对人的直立和行走起着重要作用.
什么是跟腱,什么情况下跟腱会断裂?
跟腱是小腿三头肌,也人体最粗大的肌腱之一。跟腱是由腓肠肌肌腱与比目鱼肌肌腱汇合而成,对机体行走、站立和维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跟腱能承受很大的张力,除了特殊的运动和个别的疾病外,跟腱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发生断裂。
01
跟腱断裂高发于年龄在30~50岁的男性患者,女性的发病率相对的较低。这个年龄段的患者由于他们有运动的需求,随着体重年龄的增长,跟腱也在退化,承受能力也在变弱,在运动中就容易发生断裂。跟腱断裂的高发人群是运动员,以及先天性胶原异常、感染性疾病、年龄增大、高温、肌腱钙化等情况都会导致跟腱断裂。跟腱断裂会出现足跟痛、肿胀、行走无力、不能提跟等情况,脚后跟会有压痛感。
02
跟腱断裂有两类高发人群特别要引起注意,一类是平常很少做运动的人,而突然间参加高强度的体育运动,这样的人群很容易引起跟腱断裂。另一类人群是常年长时间参加体育运动的,也是很容易引起跟腱的断裂。而在气候交替的季节,由于季节的温度低变换,也是很容易引起跟腱断裂的,一般为冬春交接和夏秋交接时。
03
跟腱断裂可分为直接外伤和间接外力两种。直接外伤如重物打击跟腱,导致跟腱损伤断裂,皮肤裂开出血,伤口可见跟腱组织,很容易诊断。不过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跟腱回缩不易察觉漏,所以在诊断过程中要特别的细心,以免延误病情。间接外力如高出落地不当等,导致的跟腱断裂,患者常有足后跟后方有木棒击打感觉,伴有提重无力无法完成蹬地、跳跃等动作。表现为跟腱处出现凹陷,行走困难以及推行无力等症状。
04
当怀疑跟腱断裂时,应该立即停止一切的运动,禁止走路,坐下来检查伤口,避免进一步加重病情。我们可以采用冰块冷敷来减少断裂引起的疼痛和肿胀,也可以将脚固定住,减少跟腱的受力,避免跟腱进一步遭受损伤。跟腱断裂后应该立即送往医院,通过医学仪器的检查,可明确跟腱断裂的位置,对患者有更好的对症的治疗方案。
总得来说,容易发生跟腱断裂的人群,在做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动时要正确的掌握运动的技术要领,切莫用蛮力,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适当的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如有发生跟腱断裂的情况,应该立即去医院检查,以免造成病情加重。以上仅是笔者个人观点,欢迎评论和补充。
跟腱就是,把脚掂起来,在小腿的部位,有一处凹进去,那里到脚底就是跟腱长。
传统体表测量中一般对跟腱长的定义为:小腿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至跟骨结节的垂直距离。这样测量的结果实际上是腓肠肌内侧肌腱的长度。在实践中也有采取腓肠肌内、外侧头交点(即小腿人字纹顶点)至跟点的垂直距离表示。这也不是跟腱长。
真正的跟腱长定义为:腓肠肌肌腱和比目鱼肌肌腱融合处至跟点的垂距 。跟腱既然是腓肠肌肌腱与比目鱼肌肌腱汇合而成,就应以两肌腱完全汇合的那一点开始计算跟腱长度,即应以比目鱼肌的腱长代表跟腱的长度。
扩展资料
跟腱断裂的伤害
直接外伤引起的开放性跟腱断裂伤处皮肤裂开出血,伤口内可见跟腱组织,易诊断。部分患者因跟腱断裂回缩不易察觉易漏诊,后多因提踵无力再次就诊。可于伤时进行捏小腿三头肌实验进行诊断。
间接外力导致的跟腱断裂发生于踝关节背伸位进行弹跳或蹬踏动作时。患者常诉有足跟后方有棒击感,随即出现提踵无力,无法完成蹬地、跳跃等动作。表现为行走困难及推进无力并伴有跛行。跟腱处出现凹陷。
接下来的几小时或几天内软组织逐渐肿胀。踝关节后方出现延足跟的瘀斑。最易明确诊断的检查方法是通过挤压小腿后方肌肉(Thompson征)来判断腓肠肌-比目鱼肌复合体的连续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跟腱断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