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象征着富贵吉祥、思念家乡与亲人。
自古至今我国都将茱萸作为祭祀、药用、佩戴之物,还形成了一种茱萸风俗,以古人习惯来看,每到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都会佩戴插有茱萸的布袋,驱虫的同时也表示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与记挂。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就曾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实就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都佩戴了茱萸,却发现兄弟当中少了一位,便是王维自己,以反写的手法和极具象征意义的茱萸写出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感怀与向往,也表达了与亲人难以割舍的爱与思念。
插茱萸的民俗发展
插茱萸是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相传始于东汉,晋代成俗。
历史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秋高气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时,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所以古人或头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游兴,并把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
直至民国时期,一些文人秋季聚会请贴的常用款式为:“×月×日,登高萸觞,候光。”到民国以后,茱萸风俗逐渐衰退。但民俗仍然保留着。
茱萸的寓意是辟邪去灾,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出现。
诗中“茱萸”的意思是一种植物重阳节有佩戴的植物,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这里突出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扩展资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该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