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vs孩子
孩子到了幼儿园,发现这里有许多和自己一样年龄的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也都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这么多宝贝在一起,遇到一个喜欢的球,一个漂亮的毛绒兔子,就可能引起争抢。到了傍晚,爸爸妈妈去接孩子,会发现孩子手上怎么青了一块,脸上怎么紫了一块?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是偶尔出现,则不必过于惊慌。听孩子讲讲事情的原由和最后解决的结果。遇到纠纷、冲突,孩子能够自己锻炼着去面对和解决,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成长经验,大人不必去插手帮助孩子解决他们之间的正常纠纷。
相反,如果出现的次数较多,而孩子对于这种状况非常担忧时,就要引起家长的重视。有必要抽时间和老师做一个细致的谈话,了解孩子在园时是否较胆小怕事,是否临座的孩子侵犯行为较多。如果是,可以请老师适当调换一下座位,远离侵犯行为较多的孩子。同时,鼓励孩子在遇到其他小朋友的不公正对待时,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让其他小朋友知道,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受人欢迎的,自己是不会接受这样的行为的。
而如果自己的孩子恰恰是好动手“招惹”是非的调皮蛋,那就要及早清楚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不喜欢,更不欣赏他这样的举动的。一个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的孩子才是让爸爸妈妈喜欢和骄傲的孩子。
2、孩子vs老师
随着孩子对幼儿园环境的熟悉,老师逐渐加大教学与游戏在一日生活中的比例。这时,部分孩子会觉得幼儿园不如刚开始那样自由了,因为对刚入园的孩子,老师更多的是宽慰和照料,象妈妈一样温柔和耐心。而对于入园已经两个多月的孩子,老师对他们有了更多的要求,让孩子能安静坐下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那么,不乐于集体活动的孩子,往往需要老师的额外关注,增加了老师工作的难度和强度。而孩子却并不见得领情,他可能仍然坚持自己的自由活动方式,不喜欢老师提的新的要求,不接受老师态度的变化,这时,就可能出现孩子与老师的冲突。
作为爸爸妈妈,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多和孩子沟通,多和老师沟通。一旦发现孩子有与幼儿园教学、生活要求脱节的现象,可以向老师讨教,也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让孩子学会理解和尊重老师的工作,懂得每个人都应遵守集体的纪律。另一方面,可以和老师商议,给孩子一个更长的过渡期,同时感谢老师给予的关照和帮助。
3、家长vs老师
有时家长与老师也会意见不一致,出现冲突。孩子刚上幼儿园时,老师给孩子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关注,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哪怕就掉了一滴眼泪,老师也能注意到。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自理能力增强,老师不再帮助孩子穿每一件衣裤,也许孩子尿裤子了,老师也没有发现,这时候,家长就会不满意。此外,家长交了每月的托保费,接孩子时,比较关心孩子都吃什么了,学什么了。由于年龄小的孩子观察、记忆和表达能力都有一定局限,孩子未必能够真实表述,明明学过《蚂蚁搬豆》的儿歌,吃了土豆炖鸡肉,一到家长问起来,孩子却说不上来。这种情况,也易引起家长误解,以为孩子什么也没学,营养伙食也跟不上。
这时候,老师与家长都应注意相互的配合与沟通。幼儿园要定期地向家长介绍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要一对一地和每一个孩子沟通,和每一个家长沟通。家长也要注意查看幼儿园班级贴出的一周教学活动计划表,营养食谱,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增强孩子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不要过高地期望老师能够照料到孩子的每一个细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