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一次家长会上做过调查,问父母你爱你的孩子吗?98%的家长答案是肯定的,同样的问题问学生,你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吗?竟然只有25%的学生感受到了父母的爱。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只有爱心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为了提升父母爱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
(一)攀比成风
常常听到许多家长指责孩子绘画没有王五的漂亮,唱歌没有刘二的好听。比来比去,结果事与愿违,孩子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比得什么信心也没了。这就是攀比成风的突出表现。
比较并没有错,关键是要学会比较。比较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当孩子处于表现出色、有点骄傲时,最好运用横向比较,让孩子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当孩子处于低潮,缺少自信时,最好运用纵向比较,将孩子的今天与昨天比,明天与今天比,即使从倒数第一变成了倒数第二,也应该肯定孩子的进步和努力。
(二)不准失败
对子女期望过高,这是我国当今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普遍存在的心理。许多家长要求孩子只能成功,不准失败,失败了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给孩子增加了许多心理压力。
(三)强行塑造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父母以专制的手段把自己的心愿强加于孩子的身上,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既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又剥夺了孩子的幸福和快乐。
(四)过分溺爱
某大学的一位学生,在开学不到两个月的时候,生病感冒,只得打电话让他妈妈请假去照顾他。结果妈妈问他是怎么感冒的?他说:“按你标的衣服顺序穿衣就感冒了。”过分的溺爱,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造成孩子缺少自理能力。
我们只有了解亲子教育的原则,走出这些误区,才能让孩子心灵舒展,健康成长。
二亲子教育的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其实家长不需要说很多教育的理念,不必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只要有良好的关系就行。我说的良好关系不是过度亲密的、过度依恋的纠缠关系,而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相互尊重的关系。妈妈处处关心孩子、照顾孩子,并不是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妈妈理解孩子,孩子理解妈妈,妈妈绝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第二个原则:用成长、发展的眼光而不能用凝固的眼光看孩子。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惩罚他;一种是认为孩子犯错误对他的成长是重要的。一个八岁的孩子打动物,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件严重的事情,但是清华大学的刘海洋用硫酸烧熊就会产生公愤。为什么?因为,每个年龄段的人只能犯这个年龄段应该犯的错误,这是社会容许的错误。所以我们不要把孩子犯错误看成重要的事情,甚至我可以鼓励孩子犯他那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犯错误恰恰是帮助孩子成长,如果父母不让孩子犯错误,孩子小时候没有从犯错误中学习到责任和聪明的应付。
第三个原则,教育方式大于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正确或错误不重要,有效才重要。很多家长读了许多教育孩子的书,结果是书读得越多越糟糕,跟孩子搞得像仇敌似的,你不能在孩子面前扮演专家角色,很多孩子藐视权威,家长越权威,孩子越不想听话。正确和错误不重要,有效才重要。这种教育不容易妨碍孩子建立适合自己也适合社会的价值体系,伦理与哲学思想,审美态度与世界观。
三、亲子沟通艺术
家长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其中尊重、信任、理解孩子尤为重要。
(一)平等对待,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孩子的爱好与选择,尊重孩子的思想与观念。没有尊重,一切教育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实,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时时都在呼唤平等与尊重。家长应该把孩子看成一个社会性的人,他生来就有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试想一个在家长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在常常受父母的“男女单打”或“混合双打”中长大的孩子,会有人格的尊严吗?只有在成人尊重中做人,才能学会自尊进而尊重他人。
(二)积极期待,信任孩子
社会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段顺口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本是对官场腐败的强烈讽刺,可用在教育上,也是入木三分!一个“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行”字,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一个“行”字,唤起了孩子对生命的挚爱;一个“行”字,让孩子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受。持之以恒的相信孩子行,是让孩子心灵舒展、生命快乐成长的秘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