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的友爱相处主要表现应当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与互相同情。有些家长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们接触同伴,使这些孩子没有和同伴相处的生活经验,虽然他们能从书本中懂得不少友爱的道理,也能讲出许多友爱的故事,但不能和同伴友爱相处。所以,培养孩子友爱相处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怎样培养孩子与同伴友爱相处呢?
1、树立良好的榜样。道德品质的教育不能专靠说教、训斥和责备,应当在教育者的直接影响下形成。因为孩子有巨大的模仿性和感受性,和睦的家庭关系与教师之间的团结、互助、友爱,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作用。有些孩子把心爱的玩具给同伴玩时,他们会说:“我妈妈也是这样做的”,或者说“老师喜欢我们这样”。可见,良好的榜样对孩子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要讲道理。榜样的力量只有当儿童理解时才具有决定意义,如果是幼儿就要向他们解释清楚,说明友爱相处的必要性。文艺作品、故事、童话中的人物是孩子喜欢的,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向他们进行友爱教育,使他们懂得和同伴相处中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向雷锋学习,发扬关心与谦让精神,向大象伯伯学习,帮助小动物。这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集体活动的重要性。幼儿对同伴的友爱只能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因此,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创造条件,比如帮助孩子找朋友,让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一起看书、看电视等,也可以带孩子到小朋友家作客。由于共同活动所引起的感情使他们容易产生友谊。
但是,每个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开始时由于互不了解,有的孩子任性、固执,有的孩子喜欢独占,称霸称王等,这时,随时都可使他们在共同活动中产生矛盾,影响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家长或老师不但要帮助孩子找同伴,还要给予指导和帮助。
大人在指导孩子和同伴友好相处中,首先应尽量让孩子们彼此熟识,相互了解。多数孩子喜欢和性情温和、能干、有本领、有特长的孩子玩,喜欢和那些关心他、爱护他的孩子玩,所以家长应向孩子介绍同伴的优点,使孩子产生对同伴的信赖和喜爱,产生共同活动的愿望。如小明妈对小玲说:“小明搭的大轮船可好啦!你和他一起玩吧!”小玲就会带着羡慕、敬佩的心情去接近小明,如果小明妈说:“小明,你最会抢玩具,和小玲玩不许抢”,这样会使小玲在玩前对小明产生一种恐惧和厌恶心理,也就不想和小明玩了。
大人还要教育孩子在共同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商量的习惯。开始时可交给孩子们一个共同任务,要他们去合作完成,如搭一辆车、做一朵花。也可叫孩子们在开始共同活动之前商量一下,玩什么?怎么玩?孩子们通过他们自己商量出来空共同游戏或订立的规则,他们会乐意去做并会自觉地遵守规则。当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生矛盾时,应教会孩子自己去解决,使他们学会尊重同伴意见,克服自己的缺点,愿意互相让步,互相帮助的情况下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并继续活动下去,如玲玲和珍珍都要圆积木当车轮,但两人手上的圆积木都不够搭怎么办?他们经过商量后,决定把圆积木合起来,共同搭成了一辆大卡车。顺利地解决了矛盾,并使他们学会运用合作与商量的本领。
4、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孩子对同伴的同情心表现在他对同伴的关心和帮助上,如珍珍生病了,小玲给他送去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和点心。贝贝胆子小,伯猫,一个人不敢出去,珍珍就主动去帮助他,和他一起走过猫的身边。珍珍、玲玲、贝贝的友谊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只想到自己,“这是你的玩具,别给人玩啊!“这是你的书,别给入看啊I”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心目中没有同伴,也就不可能有友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