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足岁开始至三足岁称为幼儿期,这一时期是儿童智力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是人的特殊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优秀才能的标志之一是才能的早期表现。幼儿期也是人的个性品质开始实际形成的时期,幼儿期个性的形成是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培养孩子在德、智、体几方面更顺利、更健康地成长,以配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出人才和早出人才,应特别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培养。
人的大脑蕴有细胞总数大约为100亿个左右,其中70-80是三岁之前就形成。在这一时期主要形成言语、音感和记忆细胞,大脑的各种特征已日趋完善。人们把这个阶段称为“三岁之貌、百岁之才”,意思是三岁之前形成的才华能决定他的一生。并有“三岁定八十,七岁看终身”的说法,这是说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和养成的习惯,年至八十还能保留着,七岁的孩子他的品性素质已基本定型,可决定他的一生。
孩子在三岁以前的幼儿期,是一个变化复杂的过程,这个时期在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发育都比较快,例如:从不会说话发展为能说比较长的语句;从不会走路到能够独立地行走。这些进步,都是从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学习而来的。因为孩子最欢喜模仿学习别人的动作,为此,如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思想教育和耐心的引导,就会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的身体健康,不生疾病,就算完成了抚育的责任,这种想法是不够完整的,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要使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健康的意识,获得正常的生理和精神的发展,如逐步培养他具备刚毅、正直、纯朴坚定的内在思想基础,聪慧敏捷的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之从各方面匀称的发展。这样长大以后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大家知道人是通过眼、耳、鼻、舌、皮肤这五个感觉器官,利用视、听、嗅、尝、触的不同刺激和反应,逐步对客观世界增强认识。孩子的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主要通过外界丰富多彩的新鲜事物给他不断的刺激和强烈的反应,逐步的增强和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渐渐地趋向完善。
幼儿期的孩子语言发展较快。语言本身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形式,学会说话是个显著的进步,它包括听懂别人说的话,和自己会说话两个方面,孩子首先是听懂别人说话,然后才学会自己说话。在一岁左右时说话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在非常快乐或惊讶时,或者有某种迫切需要并且在熟人面前时,才肯说话。由于这时所说出词句的含义还不够确切,因此只有与孩子亲近的人,根据其说话的表情和动作,以及说话的情境才能听懂。
一岁半至两岁左右学习说话的积极性就高了。在这阶段,孩子已开始掌握真正的词句,词的特有功能已初步形成。一般都欢喜与成人讲话,这时就需因势利导,可有意识地通过实物如:图画、玩具、禽畜等,帮助孩子丰富认识,增加语言内容。要耐心地、反复地、一样一样的教给他,而不能一次教得太多,因为孩子年龄还小,记忆力有限,必须讲求效果。
三岁左右的孩子,说话已能成句,懂得的事情也多了,这时候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譬如:作为家长已答应了孩子所提出的合理要求,那么就应该尽力去做到,以满足孩子的愿望,如果已经答应了而又不去做到,会使孩子失望,次数一多,慢慢地会使孩子失去对你的信任,日后孩子也会做失信的事。幼教学家马卡连柯曾说:“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忧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说明了作为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对孩子都有非常深刻的直接的影响。在这一年龄的孩子对周围环境外界事物的反应相当敏感,如见到邻近的孩子打人骂人,他也会学样。因此,孩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成人的言行和周围的环境。
以上情况说明对孩子的教养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如果对孩子过于放任不管,就会使孩子自由散漫;过于偏护溺爱,就会使孩子主观任性;管束得过于严厉,使孩子迟钝呆板,这些都是缺乏正确方法教养的结果,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幼儿期是个性正在形成的时期,如坏的行为和习惯一旦形成,再予纠正,就要花更多精力。为此必须抓住时机,给孩子以优良的道德教育,让他在幼小心灵中撒下美好的种子,使之日后成为聪明机智具有高尚情操、利国利民的有用人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