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天早上小家伙会很畅快地背上小书包和妈妈一起步行到幼儿园,然后轻松愉快地跟妈妈说再见。 放学回来后总是像只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跟爸爸妈妈分享他在幼儿园的趣事,会把他学到的内容读给妈妈听,会教妈妈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歌舞。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如此迅速,我真的很开心。
这个过程首先要感谢幼儿园所有老师的耐心引导和辛勤付出,同时也是跟家长的配合密切相关的。我不敢说自己是个非常完美的家长,但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是个非常用心的家长。我经常会总结和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是否合理,自己是否情绪化地用语言暴力伤害了孩子,自己是否参与了跟幼儿园老师的良好互动,如果有做得不足的地方,一定会第一时间改正自己。因为我坚信一个原则:孩子如果出现了差错,家长一定脱离不了干系。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完善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我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因素(暂时总结的是这几点,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一步补充):
第一,保持跟学校教师的良好互动及充分沟通。
我强调“良好”和“互动”,是想提醒各位家长,不是说我们只要机械地一切听老师指挥就够了,也不是说家长天天拉着老师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或者闹着要看老师教案之类的粗鲁行为。而是真正地做到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体谅老师们的辛勤付出,给与老师们充分的信任,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这些话说起来很简单,但不是每个家长都能真正做到的。比如要求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是不是每个家长都做到了呢?老师们一整天忙得口干舌燥时,你非但没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一下,却还在为了孩子身上的某一处小小擦伤责怪他们照顾不周,甚至怀疑他们虐待孩子?或者是,你天天忙着打麻将,忽略孩子的教育,却责骂老师们没有教会你的孩子读书写字?
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真的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情绪和教学的成效。比如我之前就提到过我带的一个班上有一个家长,对老师的工作处处刁难,甚至放言侮辱,说是学校老师不负责任,从而滋生了这么多以盈利为目的的培训机构,这不是把所有人都一竿子打死了吗?这种极端不信任的恶性互动,最后导致的结果可能是,教师上课要么带着不好的情绪,要么就是因此而施展不开原有的学习计划。
第二,培养孩子尊师重道的习惯。
对老师的尊敬和崇拜是孩子产生学习欲望的最重要因素。我们家孩子每次回来总是会把学到的内容读给我听,比如,“1像树枝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或者“yummy yummy, I want to eat ”,这时候我就会一脸崇拜地看着他说:“你好棒,这些都是老师教给你的吗?你们老师好博学好厉害哦! 那你多学一点回来再教我读好吗?”孩子就会学得更起劲。现在小家伙已经认得从1-100的数字了,还认识一些拼音中的韵母声母,还记得大部分水果的英文单词。有的家长问我:“你是个老师,那肯定是你经常教他喽,他是不是都会写字了?”其实大家都想错了,我从来没有刻意去教他学习什么。因为我想让他保留一种对学校老师的崇拜感以及对知识学习的新鲜感。孩子在群体中跟着老师的学习是更有效、有趣的。
第三,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就像刚才我说的,我没有刻意去给他传授知识,我们只是在他才六个月的时候就拿书让他接触,让他觉得书本是很有意思的东西。然后在他开始感兴趣的时候就给他讲故事听,再到后来每天晚上睡前的亲子阅读,以及在生活中培养他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他现在只要一看到书就会自己拿起来认真看,有时会问我里面的内容,有时可以自己静静地看上半个小时。幼儿期的孩子,不在于会背诵多少首诗或者会写多少字,而是让他养成一种阅读的习惯和学习的爱好,绘让他终身受益的。
第四,家庭良好学习环境的熏陶。
我周末的大部分工作是给初高中的学生进行英语课外辅导,我发现学生的成绩跟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有的家庭真的是书香门第型,一进门就发现他的父母都在看书,这样的孩子学习起来的效果当然是非常明显的。也有的家长自己忙着玩手机看电视,却一直催促孩子去学习,这样就难免会让孩子有一种不平衡的心理:“凭什么你一直在玩,我就不能玩?”
所以我是特别注意这些的,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从来不会去打牌(我也真的不会,学都学不会),也不会玩手机,更不会去跟别人说长道短。孩子眼里的妈妈,要么是伏案备课,要么是捧书阅读,要么是提笔练字,要么是研究中草药,要么是听着音乐做家务,要么就是给他做手工绘画,要么就是一起去运动。他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耳濡目染中形成的,而不是我逼着他去看去学的。有时我在备课,他就把书抢过去看,还会问上面的内容怎么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