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虚荣心理,常表现为下列几种攀比行为:
1、比美
如挑新衣服穿,看见别人穿了件新衣服,一定要买件漂亮的;穿了双新鞋会时时把脚伸给别人看。
2、比富
夸耀自己家的“空调”、“音响”,自己和爸爸“乘飞机、住宾馆”等等。
3、比“能”
以“神童”自诩,认为自己什么都会。常说:“这有啥稀奇,我会算几百加几百呢!”爱听表扬、受不了批评,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大哭大闹,失去心理平衡。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样呢?
1、家庭的熏陶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往往是从家长身上习得的。当家长抱怨孩子非名牌不穿、爱慕虚荣时,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注意以身作则,是否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如果家长自己平时就在意外表和名牌,那么也就怪不得孩子想要穿得更好,用得更好。
2、同伴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模仿的对象也渐渐从家长转为同伴。我们常说“人以群分”,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人分群以后通过耳濡目染渐渐趋向同化。特别是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所在群体的影响。
3、希望引起同伴注意
从心理角度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爱慕虚荣,对于孩子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如果让虚荣心恣意扩大,就会让孩子走上贪图享乐、撒谎欺诈,甚至少年犯罪的道路。幼儿阶段的孩子,生活经验少,又喜欢做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知识面不广,又容易把现实与虚构的混在一起;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想象力又非常丰富。孩子向别人夸自己家的东西如何如何好,自己又去过哪些好地方,其目的仅仅在于引起同伴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尊重事实、爱慕虚荣的习惯。
4、社交范围扩大
孩子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喜欢,开始在意自己及家人的外貌和物质条件。此外,“爱面子”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成长,在大环境下,孩子自然会有盲目的从众性。
5、凡事都想争第一
孩子在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中,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建立,对许多事情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喜欢做第一,喜欢领头,喜欢通过物质来展现自己的实力。
6、自信的缺失
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却很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或学校等集体后,原本很出众、备受夸赞的孩子,会发现在新集体里自己只是再平凡不过的一员,自尊和自信受到巨大打击,原本的锐气和上进也被现实给磨光了。相比之下,穿名牌、攀比、争第一同样可以获得自尊心的满足和别人的关注,让自己的自信从这些方面重新获得。
孩子爱虚荣,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及时给予纠正:
榜样示范
家长应加强自身修养,言谈举止,不落俗套,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样子。
文艺作品引导
通过故事《谁最美》、歌舞剧《劳动最光荣》等文艺作品,使幼儿明白整洁、合体、大方的衣饰也是美,爱劳动、爱学习、乐于助人的品德更美。
少表扬
当孩子成功地做了一件事时,尽量不在众人面前夸奖他,别人夸奖时,应转移话题,加以制止。
高要求
如果孩子做事总比别人做得快、做得好,就要交给他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使他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别人指导和帮助。进行受挫折训练,教孩子学会调节情绪,经受失败的考验是很必要的。另外,不管经济条件如何,家长都不能放纵孩子的消费欲,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逐步纠正孩子追求穿戴、羡慕虚荣的坏习惯。
不放纵孩子
首先,家长自己不能有这种想法:“我的孩子不能比别的孩子差。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应该有;别的孩子没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如果连家长都有这种虚荣心,那么就很难在实质上帮助孩子,反而会推着孩子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做家长的不应放纵孩子,去满足他们越来越膨胀的虚荣心。
树立荣辱观
帮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荣辱观。也就是对荣誉、地位、得失、面子要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一个人应该有一定的荣誉感,但面子“不可没有,也不能强求”,如果“打肿脸充胖子”,过分追求荣誉,显示自己,就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歪曲。
掌握好正确的比较观
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引导孩子多从社会价值而不是个人价值的方面去比较。例如,比一比个人在社会中作出的贡献,而不是只看到自己个人的好处;要拿自己的学业成绩、对班级贡献的大小等方面的成绩来比较,而不是比吃、比穿、比用、比玩,要立足于自己实际情况来比较,不要与自己能力相差大的同学作比较,否则容易造成自满情绪或自卑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