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关于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的“笑话”在网上热传。这一次,主角不再是“绝望的母亲”,而是“愤怒的”父亲。
老婆给我发微信,我看了好几遍,真的笑出了内伤。
短短一分钟的视频里,这位爸爸的情绪很到位,来回自如。当疫情势不可挡时;短暂的沉默,还有气势,颇有一种在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
“戏笑”(效果)不输于任何顶级情景喜剧。爸爸,我真的在过马路,过斑马线。不帮我奶奶我才帮你。
笑完转发,不禁感慨-
每当万家灯火的时候,我就在想,有多少家庭在上演这种场景相似的“作业情景剧”。
父母咬紧牙关,强压怒火,一遍又一遍的谈论话题。孩子间歇性的“短路”让人觉得反复遭受了一万次心理打击。
日复一日,周而复始,这个工作是父母(通常主要是母亲)做不了的。写作业的勇气,梁静茹真的给不了。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来适应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在感性思维之前,发散思维要转化为一定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从信任马到被管教,孩子需要通过反复练习-错误-纠正-练习-错误-纠正来进行过渡和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在父母眼里自然会出现“这么简单都是错的?”?”,“教不了这么多次??".
孩子的挫败感很快传递给大人,大人又把孩子的挫败感放大到自己的身上。“砰!”妈妈爆炸了!
白天上班已经够累够烦了。晚上回家总希望寻求一些安慰。我不能,儿子。为什么不学着做一个更好的总公司呢?!完全不是这样的。
“我读书的时候很快就写完作业了!”老子父母从不辅导功课,不也考得挺好的吗。“老子当年。。。。。."
但是今天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和当年真的是天壤之别。根据自己的经验,家长发现套现现在的问题完全没用。原本他们有足够的自信掌控所有的事件,却发现自己完全“失控”了。
“失控”会让人恐惧,而恐惧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愤怒”——“砰”,爸爸爆炸了。
分析归分析,你要做你该做的。作业还是要辅导的。不想撕就要再撕一次。谁更适合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和妈妈更亲近。
在“婆婆模式”和“后妈模式”之间的切换比较顺畅。相比爸爸,妈妈更有耐心,也是一个炸药包。我妈的导火索比较长,爆炸时间会稍微晚一点。
但缺点是妈妈纠正孩子一些坏习惯的效率可能没那么高。后妈模式下,孩子的坏习惯会收敛。往往在孩子转回婆婆模式的时候,孩子一放松,撒娇,那些问题就又暴露出来了。
爸爸坚决不妥协。在“高压”下,孩子会有意识地避免犯错。
但是在当今的中国社会,还是有很多爸爸是店主。偶尔辅导一下作业,要么是为了减轻内心的愧疚,要么是习惯性地“不信这个邪”。你要证明给你老婆看,你不行,老子能行!
结果绝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打脸。
所以,作为千千万万“公公”大军中的一员,我觉得还是交给“万能的妈妈”来做作业辅导比较好。
诶,我还没说完呢。先放下手里的砖头吧。爸爸也有重要的工作要做,不仅要做,还要不折不扣的做。
妈妈辅导我作业的时候,爸爸要做好“后勤”。主动做家务,洗碗,拖地,端茶倒水。不能总让老婆白天上班,晚上辅导作业。之后就要忍受“内伤”,忙这忙那了吧?
爸爸要学会当“出气筒”和“垃圾桶”。妈妈,爆炸,弹片横飞,难免误伤“非战斗人员”爸爸。
“所有的坏习惯都是遗传自你”,“你永远不知道怎么要求你的孩子学习”——倾听,耐心,不要反驳,不要火上浇油搞理论。谁还没来得及说气话?
知足吧,可以吗?好吧,你去吧!你不能吗?不行就憋着。骂完你,夫人,你就可以听话了。骂你总比骂孩子好吧?
爸爸应该是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缓冲器”。不参加“战斗”,就要时刻观察“战况”。
一旦有你妈要爆发的迹象,你要及时介入,暂停一下,休息一下。给妻子一些宽慰和感谢的话语,减少她的怨恨。给孩子一些鼓励,缓解他的紧张情绪。
什么?不好意思说如果我哄老婆?那你告诉我,你还能做什么!
文字不粗糙。我不是老师,也不是教育专家。我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我和孩子妈妈会因为补习而时不时爆发。
但是时间久了,我渐渐开始明白,孩子的学习之路还很长,而且是长跑,不是短跑。
这只是开始阶段。有点落后,有些不适应。都很正常。打好基础,养成好习惯,一切都会慢慢变好,时间最终会改变一切。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对于孩子,父母要学会“放松”自己的期望——学会接受自己的孩子不拔尖,自己的孩子很普通。
说点不爱听的。父母大多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如果你做不到,为什么要让你的孩子去做?
最后,我还是想对视频中这位父亲再次辅导作业的勇气表示敬佩,对在辅导作业过程中日复一日饱受摧残的妈妈们说一声:谢谢你们,为了孩子,你们真的辛苦了。
梁静茹实在给他不了每天辅导作业的勇气。但歌里唱的,对我们这些“饱受摧残”的心来说,听起来还是有点温暖和鼓励的。
如果我坚强任性
会不小心伤害到你。能不能委婉的提醒一下
虽然我的心太急,但我更害怕错过你
爱情真的需要勇气去面对流言蜚语
只要你去找
我的爱有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