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三现象,成绩直线下降是怎么回事?初三是什么现象?三年级现象也叫三年级效应,是指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成绩很优秀,到了三年级却一落千丈的情况。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应对?
无疑,这样的事情,双方父母都不愿意看到,但很不幸,这种事情确实发生在很多孩子身上。
孩子真的是成绩好吗?曾经看到一个妈妈的问题。她说她的孩子在学前班上过一年级的课程,拼音、识字、数学计算都没有问题。一年级的期末试卷可以得90多分。成绩这么好,她能跳过一年级直接上二年级吗?
另一位妈妈回答说:“恕我直言,高一期末考90分,在我们孩子的学校是很差的成绩。”
我同意后者妈妈的说法。不要说90分。高一的孩子考双百,家长深信孩子成绩真的很好。
孩子一入学,语文数学就能考100分。爸爸妈妈自然很开心,觉得孩子以后学习成绩没问题。恐怕现在高兴还为时过早。
众所周知,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会考满分或接近满分。纯粹用分数来衡量,可能80%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都可以说很好。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很简单,考试内容也很简单。考试都是很基础的东西比如生词,拼音,计算等等。,这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并不难。这个时候,如果你考不到90分以上,已经可以说你的成绩不够好了。但是,如果你考了95分以上,也不能算好,因为大部分孩子都能考上。
三年级是小学成绩的第一个分水岭当爸爸妈妈回忆自己的小学阶段时,很容易发现,那些一二年级名列前茅的孩子,到了三年级就明显变了。有的孩子会继续保持,有的会成绩下降,掉出班级成绩第一梯队。所以,初三孩子成绩突然下降,家长不必特别惊讶,因为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小学三年级可以说是孩子学习成绩的第一个分水岭。一二年级,大部分孩子都很乖。到了三四年级,有的孩子保持稳定,有的孩子成绩下降,有的成绩下降严重。到了五六年级,他们的成绩继续两极分化,典型的尖子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开始出现。
有点像跑马拉松。从起跑线开始,大家一起跑,慢慢的跑者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大。从一大群人一起跑,会组成一个长长的队伍。旅程越晚,队伍越长。最后一个跑者和最后一个跑者之间可能有很多公里。
当然,同样的分水岭在孩子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会出现几次。除了三年级,五年级还会再出现一次,大概是初二一次,高二一次。对于一个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到高三的孩子来说,等到高考的时候,站在他身边的同学,已经不再是小学初中那些排在他前后的同学了。
三年级现象,到底是怎么出现的?那么,为什么初三现象普遍存在呢?归根结底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
到了初三,学习内容会增加,学习难度会增加,考试题目会有更多的变化,而不是“闭着眼睛都能答”。这时,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
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继续保持好成绩,而学习能力不足的孩子成绩会明显下降。不是孩子学习成绩变差了,而是之前就存在的学习能力的问题,现在暴露出来了。简单来说,初三现象,或者说初三效应,凸显了孩子在学习上的综合实力
心理学家将学习能力概括为“个体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行为或思维持久变化的内在品质”。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力、运算力、计算力、听觉感知力、视觉感知力、学习成绩、自信心、独立性、灵活性、反思力等等。同时也包括学习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一个人有效甚至高效的学习。
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只有真正培养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才会越来越好。
有些家长,看不出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就会把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归结于孩子不学习、不努力、学习态度不好。所以采取的策略是,孩子学习成绩越有问题,监管越严,有的甚至打骂孩子。这不是一个好办法。态度再好也解决不了能力问题。
着急补课,很可能适得其反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学习成绩差,马上就想到补课,希望能尽快帮孩子把成绩差的科目补上。
的确,对于初三的孩子来说,补习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初三的课程内容并不是太多,难度也不是真的很大。如果多花点时间找老师重点指导,可以更快提高成绩。
我真诚的父母认为这种方法有利有弊。
好处是快速提高成绩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信心,保持学校生活的成就感,这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坏处是辅导班见效快,只会掩盖真正的问题——孩子学习能力不足。补课重在提高成绩,而不是学习能力。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即使3、4年级保持好成绩,5、6年级仍会出现成绩下滑,甚至可能成为初中学习成绩差的孩子。
所以,我诚恳的父母建议是,如果发现有初三现象,不要急着送孩子去补习班,通过重点辅导,帮助初三的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大部分家长在家里就能做到,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在家里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这是课外补习班的老师做不到的。
四大支柱,帮孩子提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父母应该从哪里开始?
真诚的父母是两个学童的父母。我们的经验是,学习能力有四大支柱。第一是阅读能力,第二是作业能力,第三是认真,第四是专注。它们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有这四大支柱的孩子,不用被父母盯着看,成绩也不会错;缺少这四大支柱,或者其中一两个支柱很弱的孩子,学习成绩可能很难提高。所以家长可以从这四个方向帮助孩子应对初三效应。
1。阅读能力
爱读书的孩子注意力更集中,这可以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投入同样多的注意力;爱读书的孩子知识面广,更容易对课堂上所学的东西举一反三;爱读书的孩子会思考,在学习中更容易发现课堂知识的趣事;爱读书的孩子,综合归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会更强,更容易吸收课堂知识;爱读书的孩子会主动学习,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
所以,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学习能力会更强。没有阅读习惯,只在课堂上学习,参加课外班的孩子,学习实力会弱很多。
近年来,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阅读一直被老师反复强调。语文教材《补边本》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如民老师甚至表示,高考的出题方式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改革,正在悄然改变。以前的量是7000字左右,现在是9000字,以后可能会增加到10000字,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即使不考虑阅读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只谈考试,缺乏阅读能力的孩子也会越来越难以应对。
其实孩子初三了,阅读能力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很多孩子根本看不懂考题。有些家长拿到孩子的试卷,总结孩子做错题的原因,会归结为孩子的“粗心”。事实上,不存在所谓的粗心大意。所有的粗心都没有被阅读或理解。
2。劳动力
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是啊,是啊,所以我天天盯着孩子写作业。我没有精疲力尽,我很生气。
我父母真正想说的是,父母盯着作业,却不能盯着孩子的学习能力。真正构成孩子学习能力四大支柱之一的,是他把作业当成自己的任务,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能力。
家长不陪孩子做作业。儿童可以获得以下五种重要的能力,每一种能力都与他们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3。责任心
认真就是做事态度认真,不马马虎虎。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都有鲜明的认真品质,孩子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他们对学习不够认真。
但是认真不认真就是不认真。和很多家长理解的不一样,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它包含了许多基本素质。有了这些品质,孩子才能表现得认真。只做各种“认真”的要求——你要认真听讲,你要认真做作业,你要认真——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我跟你说了几百遍要认真,你怎么不听?!"认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今天下定决心明天就能“纠正”的“错误”。认真的所有品质,都需要家长通过各种日常细节来帮助孩子慢慢发展。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是:
4。浓度
孩子的专注力也是很多家长遇到的难题。有的孩子会出现三年级现象,也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
专注和认真有关,但不完全一样。认真就是认真做事,专注就是全神贯注做事。老师说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边做作业边玩什么,不能专心读书,都不够好。
真诚的父母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几个原因:
总之,当家长在孩子身上发现初三现象时,要做的不是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帮助孩子“赋能”。如果要补课,真正需要补的是孩子学习能力的课,这是强化孩子阅读能力、作业能力、认真和专注的四大支柱。有了这些能力,孩子的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好。只靠补习班补课来“输血”真的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