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总想玩iPad。父母应该怎么做?父母有没有尝试过把iPad送给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边肖慢慢解释。
小雨的故事
小雨从小愿望就受到限制,他想要什么父母都拒绝。爸爸妈妈认为我们不能纵容他,要让他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总是按照他的方式发展。
刚开始,小余经常会感到挫败,怨恨父母。后来他有点麻木,放弃了希望。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自然,他很少有机会吃糖,吃巧克力,玩玩具。但也正是因为“稀缺性”,糖、巧克力、玩具对小玉有着更大的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对父母的感情是冷的,对物质的渴望却是热的。这是育儿的初衷吗?
一个孩子的故事
孩子是从小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孩子,他的父母会尽力满足他所有的愿望。他们认为孩子只有一个童年,所以要尽量让他开心。
他一起床就可以看电视,还可以斜靠在沙发上让爷爷一边喂他一边看电视。当然,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甜甜圈,炸鸡翅,巧克力,糖果。简而言之,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玩得很开心。你一定知道被宠坏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比如《虎妈猫爸》里的罗茜茜上学前。
孩子虽然没有小雨的困扰,但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可能昨天被老师批评了,不想去幼儿园了;可能今天下雨,不想去幼儿园。反正最后爸爸妈妈都会同意的。于是他越来越不愿意上学了。在幼儿园,因为他任性,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孩子不喜欢和他玩。
从上面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
如果不让孩子的愿望有机会得到满足,除了影响亲子关系,孩子也就没有机会面对自己的欲望,学会自控。就像没下过水练过泳的孩子,将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欲望,更容易被一扫而光。
但是所有的愿望都可以一次满足。孩子不会知道界限在哪里,总想着挑战父母的底线。
所以,单纯的拒绝和满足是有负面作用的。
所以我一遇到小朋友就总想玩iPad。我该怎么办?
把iPad给孩子
单纯拒绝或完全满足孩子的愿望是不合适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太晚了,找个平衡点吧”。其实这个说法太简单了。看来适度就够了。其实父母自然要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这里面包含了一种亲子之间的爱,孩子会带着信任去探索世界,学会自我管理。
不过,还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家长也要限制孩子的需求,比如“巧克力和炸鸡翅不能吃太多”、“不能一集接一集地看‘iPad’里的动画片”。
父母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能够适当的满足自己,学会必要的自制力,学会权衡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得失。
小红,五岁半,非常喜欢看卡通片《章鱼》。
妈妈和小红一致认为:“妈妈也觉得章鱼怪是一部很精彩的动画片。你喜欢看,妈妈也觉得很好看。但是,每晚时间有限。除了看电视,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要做。每天只能看一集,但想看哪一集由你自己决定。看完了能不能关掉iPad?"
小红欣然同意。但是他第一次不愿意关掉剧集,用了三分钟才关掉。他期待的目光仍不时流向母亲。妈妈说:“节目很精彩。你还想看吗?这么吸引人,让你马上关手机都不容易。虽然晚了几分钟,但是你自己关机了。“真不错。“下次你按时关机,会节省时间。晚上可以再选一本故事书,妈妈会给你讲。"
在妈妈的鼓励下,小红打开iPad,找到自己想看的动画片,然后关掉,越来越自然。有一次,我妈出去逛街,只有小红和爷爷在家,没人监督他看几集。他自己看了一集也关掉了,爷爷有点惊讶!
这样,上面对话中的漫画也可以换成巧克力、糖、玩具和电子游戏。如果孩子们愿意,欢迎他们参加谈判。比如小红说,“周末时间比较多。能不能看两集?”完全可以讨论,何乐而不为。
你看,小红的妈妈给予孩子爱和信任,与孩子沟通协商,鼓励孩子管理自己,逐渐获得胜任感。
小红的玩伴杨洋,6岁。起初,他无法停止玩游戏。回家后他无所事事,就想着先玩玩。
后来我妈同意他控制时间,每次玩十分钟,周一到周五每天一次,周末一天两次。
在最初的几天里,杨洋仍然很容易忘记时间,也不能及时关掉电脑。每次我妈都跟着催,和他闹了很多次矛盾,差点让她停了开游戏的决定。后来我想,既然提醒有问题,那我就下载电脑闹钟吧。孩子们在玩耍前设定好自己的时间,闹钟响了就关掉。另外,他做了一个游戏时间表,让他自己填。
有时候,闹钟一响,他就停下来,他会自豪地说:“零误差。”大家不再因为玩游戏而不开心。
所以,自制力不是避免,而是一步步培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