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育儿方式,从中收获到了什么启发?

这种育儿方式,从中收获到了什么启发?,第1张

这种育儿方式,从中收获到了什么启发?

有一种额外成本很小的育儿方式。不需要你多读育儿书,孩子会变得更合作,和你的关系更好,学习更主动,学习成绩也大大提高。你会对这样的方式感兴趣吗?

也许你会说,这不可能。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容易的事?

东东是我班的一个小男生。他体力弱,走路有点软。他觉得自己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或者被其他小朋友撞倒。而且他皮肤容易擦伤,所以每次老师都特别照顾他,怕引起家长误会。

有一次,我带着班里两三岁的孩子去附近的大滑梯。大滑梯边上有个爬架,距离大,没有防护措施。看到小朋友都在玩,他也跑到这个架子上,开始想爬上去。

东东刚开始爬第一格,腿就开始发抖,很不稳。站在架子旁边的老师想扶他下来,但东东还是坚持躺在架子上,明显想试试。

那一刻,我突然想鼓励他爬起来。于是我走到书架前,对老师说:“让他试试。我可以看。如果他倒下了,我会跟着他。不会有大问题的。”

下一刻让我终生难忘。他小心翼翼地抬起颤抖的双腿去够上面的台阶,双手向上一推。有时他不得不尝试几次才成功。偶尔会喊一句“推,加油!”“哇,我爬了一格!”过了很久,他终于爬到了架子顶端的滑梯平台上,依然抖着腿,双手紧握着高杆。

但是,他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这段经历给他带来了足够的自信和成就感——他知道自己能行。

在那天接下来的户外时间里,他一直在反复练习爬铁架。爬的速度越来越快,他的动作越来越熟练,腿也不抖了,我也越来越放松。

东东的故事并不是个例。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研究伙伴去加利福尼亚的一所小学给学生们做了一种新型的智商测试。

他对老师们说,你们学校20%的孩子都很有潜力,一年之内成绩肯定会有很大提高。同时他要求老师保密,不能告诉学生这个消息,自己知道就好。8个月后,罗森塔尔教授重返这所学校,发现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大相径庭。

但实际上这些被告知很有潜力的孩子只是被随便挑出来的。孩子还是孩子,老师还是老师,学校还是学校。“这些学生和其他孩子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老师心目中对他们的看法不一样。”

因此,罗森塔尔教授的结论是:当老师对孩子有更高的期望时,孩子的行为也会更符合老师内心的期望。

这个经典理论后来被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预期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或称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effect),或称“期望效应”,是指人们(通常是儿童或学生)在被赋予更高的期望后会表现得更好的一种现象。

无论是东东还是罗森塔尔教授实验中的孩子,都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老师对一个学生“巨大潜力”的信念确实激励了这个学生在学业上表现得更好。同样,当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有负面或否定的看法时,这个学生的表现通常也不会特别好。

作为父母或教育者,我们需要知道——你的信念会影响你的行为,你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信念,从而塑造孩子的行为;最终,孩子的行为会强化你对孩子的信念和印象。

你的信念,你的行动,别人的信念,别人的行动,无论这四点中哪一点发生积极的变化,都可能发生预期效应。然而,其他人的信念和行为是你无法控制的。你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信念和行动。

期望效应的关键点在于你从心底里相信你孩子的可能性。当然,很难一步到位。你可以从调整自己的信念和行动开始:

对信念的调整了解孩子发展的基本规律

父母的焦虑其实大部分来自于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个时候,一些科学的育儿书籍可以帮到你很多。第一,可以提前做一些心理准备,调整对孩子的期望。第二,你可以从书中获得很多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育儿方法。

比如你了解到孩子1岁多扔东西主要是因为好奇,是空inter-sense的探索,你可能不会担心孩子以后习惯的养成,反而会为他们的探索而欣喜。

如果你知道孩子的大脑神经还没有发育好,你跟孩子说了实话,他也不一定能理解。你会照顾孩子的情绪,会更容易和他感同身受。

觉察你对孩子的真实看法

给自己一些空的空闲时间,问问自己,如果要把孩子介绍给别人,你会怎么介绍?你心里到底是怎么看待孩子的?

比如你觉得孩子是个有出息的人还是个不可救药的人?如果没有什么可以证明孩子在某些方面会成功,你还相信孩子会有这种潜力吗?

意识到自己内心对孩子的真实看法,有意识地提高对孩子的期望。

允许孩子暂时的失败

当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要鼓励孩子反思:我从中学到了什么?我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告诉孩子,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任。如果小坑太多,避免掉进大坑。

对行为的调整反思你对孩子说话的方式

文字可以微妙地表现出内心的状态。

有些家长会故意对孩子说坏话来激励孩子,这样明显会让孩子感到紧张。有些语言会给孩子无形的压力,比如“好孩子,这个问题你一定不能失分”,达不到预期的状态。所以,你的说话方式不妨:

1。直击目标:“如果目标达成,你想怎么庆祝?”
2。不带判断或建议的客观描述:“我观察到你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发生什么事了吗?”
3。注意说话的时机:避免在孩子不寻求帮助时频繁打断或给出建议。

觉察你的非言语表达

在罗森塔尔后期的研究中,他开始关注非语言交际在“期望效应”中的作用。

他发现,在期待的状态下,成年人和学生的语调、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许多与人类表达密切相关的非语言信息会变得更加温暖和友好。与人交流时,我们话语内容传达的信息只占7%,38%靠语气,55%靠肢体语言。

通常很难注意到文字以外的信息。这个时候,除了自省,依靠家庭视频或者家庭老师的反馈,也可以帮助提醒自己。

孩子的一点点进步也要说出来

预期效应是一种系统动力,需要通过一点点积累势能。

一旦你开始关注孩子的进步和优点,你会逐渐建立起对孩子的信心,你会越来越敢于让孩子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

在“预期效应”被发现半个世纪后,它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脑科学发现了大脑的可塑性,心和意志可以引导我们想要塑造的方向。

从现在开始,你愿意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甚至信任自己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72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7
下一篇2022-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