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天之后,和孩子们坐在一起看绘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看绘本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就是爱看同一本书。我们做什么呢
孩子只是读了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如果他们不读其他的呢?
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绘本阅读,但是孩子总是选择那么多自己喜欢的书,其他的都不太喜欢读。我该怎么办?
我赞成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宝宝喜欢重复,一本书恨不得你连续讲十遍。你可能会想,一直看同样的东西不累吗?孩子不打扰,他们的注意力是发散的,不像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抽象出一个“故事梗概”。他们读书,每读一遍,都可能有新的发现。我家曹保果现在8岁了,仍然有同样的问题。比如他这个暑假翻了好几遍《丁丁历险记》,但是书架上还有很多新书。我的方法是先安慰自己,随他去吧。然后,我把我想让他看的书放在显眼的位置,我自己拿过来翻,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果你想特别用力的推一本书,就跟他说有一本书特别好看。你想看看吗?如果孩子想一直看一眼,就成功了。如果他一眼就说不,下次再试。
孩子小一点,就会“找机会推荐”。比如他们去公园会推荐他看《公园里的声音》《小小自然博物馆》等等。只要能和孩子现在的经历相关,一般都会很乐意看一看。
孩子可以阅读超龄绘本吗?一些专家建议不要给孩子读超龄绘本。这个“超龄”是怎么定义的?有没有以能力而不是年龄为标准的绘本选择方案?
一般绘本的封底都会看到“适合阅读年龄”的推荐,0-3岁,3-6岁等等。灵感绘本喜欢写0-99岁左右。年龄推荐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在网上买书的时候。你无法判断它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因为你没有看到书的所有内容。有“推荐”更方便。另外,不同年龄的孩子在阅读方面确实有不同的特点。鲍晓想了解世界,喜欢细节和重复。长大后开始把自己的经历投射到书中,逐渐知道书中所谓“人物”的符号是有意义的...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阅读特点和需求。
仅仅用“年龄”来划分似乎不太合理。毕竟阅读能力和年龄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即使有一般的按能力“绘本方案”,但买书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其他的变数。
我喜欢刘未鹏写的一句话:“与论文中的数据相比,现在的孩子才是最科学的证据”。所以我觉得你选书的时候要悠着点。你的孩子是选书的重要标准。比如孩子对明星感兴趣,可以买各种泰空类的书。自己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喜欢的话可以买。能打动你的书,一定有可取之处。有时候孩子今天不看,可能过几个月或者一两年还会再看。
不同绘本的风格和情感因人而异。很多时候,孩子的观点和我们不一致。现在我想通了。我可能不喜欢某一种画风,但我可以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画风。绘本就像美术馆。让孩子接触不同风格的作品是有好处的。
有被高估或低估的绘本吗?有哪些‘被高估’的绘本?有哪些不出名但值得拥有的绘本?
说到高估,你可能会认为是“著名奖”和“著名作者”的书。我们往往会对这类书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当我们看一看它时,我们可能会感到“一般”。
默默发光的金书还真不少。比如雪夜林边拦马,弗罗斯特的诗,余光中的翻译,安静的画面,精美的书籍设计,精心设计的字体,雪花般的文字。
还有《三只山羊嘎嘎嘎》,改编自一个北欧民间故事。它使用常见的三个重复来推进故事情节。读起来很流畅很有节奏感,画面看起来是几笔粗线条,但却莫名其妙的有力。
再比如《男孩和熊》系列,有点像延时剧的无字本。它有很多细节,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你读得越多,它就变得越有趣。《艾特熊和塞纳老鼠》系列是一个轻快感人的小故事,很温暖。
科普读物几岁读比较合适?孩子刚满一岁。他能开始看科普书的绘本吗?
科普读物,刚开始读的时候可以有。我不是说要给小扎这样不到半岁的孩子看量子力学。但是让我们考虑一下。孩子从出生就在学习“科学”,认识和探索世界。宝宝的认知类书籍也可以算是科普书籍;我觉得两三岁的时候给孩子介绍一下没问题,比如《第一次发现》、《小小自然图书馆》,他们简单的知道世界范畴;接下来,《小牛顿》和《拉鲁斯》以及加古里兹的那些,除了介绍“什么”,也讲“为什么”。在三四岁的时候,你可以开始读给你的孩子听,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和孩子一起做书本上的小科学实验也很好玩。
对于地理和历史书,我先介绍了地理书,今年又给孩子介绍了历史书。因为空的概念更容易让孩子体验,比如从家里到幼儿园就是空的变化。但是历史的概念比较抽象,孩子真正理解时间的概念需要时间。
选绘本就像吃饭。饮食多样化,营养更加均衡。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