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孩子对吗?界限,原则,感情,想法,孰对孰错?哪个更重要?我来讲一个朋友C小姐和婆婆的真实故事。
C小姐休产假上班后,婆婆一直帮她带孩子。平时婆媳之间因为育儿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同,会有些小摩擦,但都是一步一步的凑合着过。直到孩子一岁多,一次枸杞事件让C小姐体验到了真正的无力感。那段时间,婆婆为了健康,开始吃枸杞,每天嚼一把。她自己吃的时候还喂了一把给孙子。C小姐无意中听了孩子的话,非常惊讶。她和婆婆沟通,说孩子太小不能吃枸杞,会损害婴儿体质。但我婆婆坚持并反驳说,每天吃几片没必要大惊小怪,枸杞对身体有好处。C小姐无奈,愤怒,不安,焦虑。她想尽办法劝她,婆婆却一直等到她上班了才继续喂孩子。直到有一天,孩子突然开始流鼻血,而且止不住,大部分的funrun都得去医院。出门前,C小姐对老公说,能不能让婆婆陪她去医院,让医生给婆婆一个科学的解释?医生的诊断证明是枸杞,婆婆在旁边认真听着医生的“告诫”。至此,枸杞事件告一段落。
很多请老人带孩子的家长都经历过C小姐的感受——无助、愤怒、焦虑、不安。这种心情也是中国父母和中国家庭特有的。我们大多数人都受到传统、经济、社会保障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已进入“隔代育儿”模式。年轻父母和老人因为育儿问题产生矛盾也成为普遍现象。
这种矛盾通常是两个阶段中最尖锐、最明显的。一个阶段是孩子出生后的一两年内。婴儿期的烦恼太多了,喂奶,洗澡,哄孩子睡觉,生病,做辅食,学走路,说话。一切都是大事,矛盾会密集爆发。新手父母照着书,老人照着经验,于是各种琐事就来了。要不要给宝宝一个枕头?一定要母乳喂养吗?多穿一件还是少穿一件?生病了需要马上吃药吗?做辅食需要用不同的招数进行科学操作吗?需要对孩子娇惯还是严格……
还有一个阶段是孩子上小学前后。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专注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而老人往往很难完成监督和习惯养成的任务。比如老人爱看电视,这是很多家长的槽点,孩子放学后看。或者说,老人控制不了孩子看动画片玩手机。我见过不止一个家庭因为老人爱看电视,影响孩子学习而做出重大改变,比如给老人单独租房,或者母亲干脆辞职,自己在家盯着孩子。
每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都很羡慕那些老人极其厉害的家庭。的确,有些老人真的配做全职妈妈。他们的孩子吃好喝好,学习可以有人监督,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可以完成,性格乐观开朗。这样,父母就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容顺利地规划和推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我见过这样的老人。我儿子一个同学的奶奶,几乎是全能。这个身材瘦小,穿着考究,穿着整洁的老太太每天负责接送孩子,包括各种课后兴趣班。她和其他家长说话没有任何违和感,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家长会开放日奶奶很活跃,兴奋地拿着手机拍下孩子上课睡觉的地方,把她知道的各种信息告诉其他家长;孩子的作业由她监督,然后上传到家长群。如果有英语作业,老奶奶会问老师怎么读,怎么写。她和老师的沟通总是及时到位,也很享受学校的各种活动。感恩节她会兴奋地晒在群里作为礼物,她也很高兴分享自己孩子的一个小进步。尤其是她每次抱起孩子,看到孩子时给的表情都是那么的慈爱。这个奶奶没有把带孩子当成任务,而是变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和孩子一起体验新鲜事物,让孩子和社会保持一种特殊的联系,不被时代淘汰,像年轻人一样兴奋和充满活力。
而这仅限于羡慕。千万不要拿自己的老人和别人比。每个家庭都没有可比性。在我带着两个孩子的这些年里,我总结出了一个经过无数波折的道理。每个人手里的牌都不一样。抱怨手里的烂牌是没有意义的。你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打好自己的一副牌,达到一个相对合格的水平。更别说你手里全是烂牌,也打不出来。连孩子都能生,连孩子都能养,说明牌不会差。你缺的是发挥它们的勇气和智慧。
你手里的牌包括你的经济状况,工作情况,个人身体状况,夫妻关系,当然还有帮你带孩子的老人的状况。解决老人带小孩的问题,你要把它放在你的整副牌里,任何一张牌都和老人的这张牌有内在联系。如果你反复权衡,发现只有老人可以带头,那就降低要求,心态会平静很多。
再来说说那个C小姐吧。她给我讲了枸杞的精彩故事后,叹了口气说:“其实婆婆能帮我带孩子就很好了。至少我可以出来工作。不能对老人有这么高的要求。”当时我们坐在出租车里,在北京一个雾蒙蒙的冬夜,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只有微弱的路灯隐约可见。我突然茫然地看着窗外。似乎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年轻父母都像一个穿越黑夜的旅人,背负着太多的东西。如果有那么多的人和事能为你照看好前方的路,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力,微弱的一点光,至少你还能继续前行,所以你应该心存感激。
一个家庭有了孩子,加入了老人,其实就是一个小规模的组织。不再是只有两个人的夫妻店。这个组织需要管理者,决定这个组织的分工,最大程度影响组织内部的关系和氛围。妈妈或者爸爸应该扮演这个角色。只是一个老人是遗嘱执行人。他不应该替你管理和做决定,你也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他可以和你完全一致,顺利完成任务。我们单位也是这样。不是每个高管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不是每个高管都能把握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不是每个管理者都是对的,不是每个管理者都能顾全大局,化解危机。
老人只是帮你“照顾”你的孩子,也就是照顾他们,照看他们。他不负责教育,这是父母的责任。不要想着偷懒,不应该偷懒。所以在这个组织中,父母不仅是管理者,还是第一执行人,老人只是第二梯队。不是谁花时间陪孩子,而是谁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如果你发现老人和你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孩子受到了老人的影响,你首先应该从自己和亲子关系上找原因,而不是把责任都推到老人身上。
我们和老年人经历的时代不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和坚持。很难不偏不倚地在同一条赛道上行驶。降低对老人的要求,意味着你可能要在姿态上妥协,在争执中让步,甚至要牺牲子女的部分利益。只要这个利益不是根本的、致命的,在你的承受范围内,我觉得是可以牺牲的。
当然,如果你觉得标准已经降到了最低,或者无法和老人达成一致,那就不要勉强自己维持现状。你可能要辞职或者雇个保姆。很多纠结来源于父母不想牺牲更多自己的东西,想把权宜之计变成最好的铺设计划。可惜你不是导演,老头也不是你生活中的演员。老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来配你的生命,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他事与愿违,不满意,很正常。如果他满意了,那就是意外的惊喜,也是你的幸运。
喜欢亲子婚恋专家林,经常看她的一些文字。她曾经这样形容自己,因为对物质要求不高,所以穿着简单,从而避免了很多这方面的麻烦;因为对别人要求低,所以从不报什么高期望,所以也少了很多人际交往的烦恼。从这些方面节省下来的精力和时间可以用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做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事情。记得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对任何人期望过高,对自己都是负担。降低对老人的要求,你可能会减少一些麻烦,头脑会更清晰,对老人的付出会有更客观的评价;把烦恼、纠结、挣扎的精力从这里省下来,用在夫妻关系的管理上,用在与子女关系的建立上。毕竟只有夫妻关系和谐,亲子关系牢固良好,附近的问题才有解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