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是万能的!孩子还得学会和同龄人“玩到一起”!

阅读不是万能的!孩子还得学会和同龄人“玩到一起”!,第1张

阅读不是万能的!孩子还得学会和同龄人“玩到一起”!

孩子爱学习,爱读书。父母自然很高兴,但是你知道吗?孩子不能只是喜欢读书,还需要和同龄人交流,学会和同龄人“一起玩”!

寒假就要到了。相信很多妈妈已经开始为孩子规划寒假生活了,其中有一项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标配——读书。“寒假看什么”成为这一时期妈妈们最关心的话题。

的确,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比如家里的角落里到处都是书,或者为孩子设计非常温馨舒适的阅读角,希望孩子能爱上阅读,并从中受益。有些家长甚至表示希望书籍能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家长可以休息一下,不用再承担养育的辛苦责任。

而当孩子出现明显的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打骂脏话、逃课逃学等。,有些家长甚至指望给孩子看几本书,让这些现象消失。但我想说,书不是药,不可能代替父母治好孩子的“各种病”。而孩子的行为问题或某些症状,往往需要通过审视与父母的关系,或父母调整教养方式来改善。

这并不是说要抛弃读书,或者说读书对孩子的成长不重要。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指望解决孩子成长到阅读的所有问题。

尤其是在孩子的青春期,这是建立自我认同最关键的阶段。事实上,在孩子更小的时候,也就是7岁活力基本奠定之前,我鼓励他们与同龄人交往,与比自己稍大或稍小的孩子交往(日本的一些幼儿园会实行“三人组”的设置,3、4、5岁的孩子组成固定的团队,每半天定期玩耍),让他们在真实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人格结构。

因为人是群居动物,真实的体验比间接的体验更能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成人的性格结构,对事物的思考,行为习惯等。,很多都是从真实的关系和经历中获得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真实的关系——我们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幸福。

在这样一种关系的建构中,书籍是间接的体验,它在扩大我们的认知、增长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的想象力、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智慧方面,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但对于一个人的人格修养来说,这种体验是单向的、不真实的、读者导向的。读者决定自己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量以及自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的无限自由过程,会很容易增加一个人的自恋——一切都围绕着“我”发生,一切过程都可以由“我”决定。对于这部分的理解,参考孩子看电视电影,玩网络游戏或者手机游戏更容易理解,也就是都是单向的虚拟的,不现实的体验。

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经历很多“别人说了算”,才能有效培养一个人的真实感。

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一些写作和阅读的爱好者和作家,都是比较内向和敏感细腻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处理现实生活问题和人际关系时,可能不如其他领域的工作者和谐。

这里绝对不是贬低或不尊重作家,而是从一些极端的案例和现象中,我们确实看到,一个完全沉浸在虚拟和虚构的世界中,靠间接经验生活的人,往往社交能力很弱。

这也印证了古语“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忽视给孩子创造更多真实、真实的体验:平时多带孩子去和同事或朋友的孩子玩,多让他们认识和自己差不多大的邻居和朋友。寒暑假参加一些陌生孩子组成的冬令营等。,让孩子体验到真实互动带来的愉悦与焦虑、失落与满足、爱与被爱、矛盾与冲突、讨厌与喜欢、悲伤与烦恼……

孩子只有养成健全的人格,才能更好地享受阅读,在阅读带来的精神体验中拓展心智,促进自身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6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7
下一篇2022-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