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孩子有两张脸?是什么让孩子有两面性?一位宝贝妈妈抱怨说,自己的孩子5岁,正在幼儿园上中班,但是妈妈发现了一个现象:妈妈反映浩天在幼儿园是一个很守纪律很乖巧的女孩,但是为什么回到家就发脾气,无理取闹?家长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就像幼儿园和家里两个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估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在家里好像没人怕,但是一到幼儿园就听话了,只听老师的话。只要老师告诉他们,他们就能做得很好。
这就是幼儿园老师所说的5+2=0的孩子在幼儿园5天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一个周末2天,孩子全部丢弃,再次归零!
为什么孩子会变得“两面人”?
找出原因并不难。幼儿园有一套系统的、固定的纪律规则。幼儿在长期遵从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定势会转化为一种习惯。在家里,就不一样了。没有规则,孩子一哭,家长很容易妥协。孩子根本不需要自制力,所以变得不听话。
为什么会有如此鲜明的对比?教师如何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和钦佩?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为孩子们制定了明确的规则
学生在学校有什么规矩?让我们看看这里。
这些规则一定要做到:
按时到校。
衣服很整洁。
见到老师打个招呼。
课前准备好书和笔。
坐直了。
仔细听。
认真做课内练习。
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放学后按要求完成亲子作业。
不能违反以下规则:
不能带零食来学校。
不要骂人。
不要打。
上课不能小声说话。
不允许带小纸条。
不要搞小动作。
不能影响别人上课。
类似的规则还有很多很多。如果要总结提高的话,就是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
有了这样一套规则,老师在面对班上几十个孩子的时候就不会惊慌失措,从而控制局面,保证一切井然有序。
回头看看大部分家庭,怎么会有这么明确的规定?现在,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你能清楚地说出房子的三个规则吗?家里有成文的规定吗?估计很多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老师给了孩子明确的奖惩
光有规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写在纸上的规则都是空字,真正付诸实践的才叫做规则。
在学校,规则的执行就是奖惩。从幼儿园开始,就有我们又爱又恨的小红花。更好的表现,除了积累更多的小红花,还可以升级成大红花,最后可以得到真正的带香味的红花。这些红花不仅会奖励你,最重要的是告诉全班同学,让你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其他所有的奖励也是这朵小红花的升级:表现好的可以获得证书和奖品,可以站在全体同学面前,讲述他们的光辉事迹。
只要你表现好,校规就兑现了。老师不会轻易承诺,只要承诺了,就会遵守。
但是很多家长呢?很多时候,承诺容易,兑现难。
最小的事:你快点吃,吃完这一口就看电视。结果,没有
更大的事情:你可以快点写作业,然后你就可以下去玩了。结果,没有
更大的事情:你好好学习,考试有进步就给你买IPAD。结果,没有
这至少带来了两个问题:
第一,很多承诺不应该做。孩子做一些事情是必要的,不应该答应给他们奖励。
其次,如果你随便答应,却不遵守,会蚕食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时间长了,你说什么孩子都不会信。这一点都不奇怪。
现金奖励只是一方面,现金惩罚更重要。在学校里,如果一个孩子在某些方面犯了错误,老师会及时根据规则惩罚他。例如,如果你在考试中作弊,你的成绩将被取消。
同样,对比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规则下的很多惩罚措施都是装饰品。孩子不按要求做,又哭又骗。只要吵得厉害,大部分家长都会心软,让步。不要说惩罚。反而变成孩子威胁父母。
长此以往,父母口中的所谓规矩呢?大家都在抱怨:我们给孩子制定了规则,但就是行不通。这是真的吗?
老师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这个怎么说?即老师向孩子传递正面形象,要求学生做什么,老师会带头做;但是父母往往把自己当成外人,只问孩子怎么样,从来不问自己。
我们来看看教师的工作状态。
要求学生不能迟到,老师会早到。很多值班的老师和校长经常提前到校门口等学生。不值班的老师会提前去办公室准备上课的材料和工具,下课铃响的时候会准时出现在讲台上。
要求学生上课不能随便说话,老师有自己的原则。上课不能接电话。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老师会加班。按时检查亲子作业。
再看看很多家长的日常:
要求孩子不要玩游戏和手机。结果如何?整天拿着手机。甚至吃饭的时候都忍不住要摸几下。这怎么能阻止孩子玩手机呢?
叫孩子不要看电视。结果如何?当孩子们做作业时,他们在客厅看电视。开怀大笑。这怎么能让孩子安心学习呢?
要求孩子认真做作业,进步。结果如何?我不管工作,每天倒数。如何让孩子从你身上获得正能量?
老师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至少是以身作则。所以老师批评学生的时候,孩子都愿意听,因为老师就是比我做得好。
所以,让孩子喜欢你,崇拜你并不难。可以从这三点入手:
第一:给孩子定规矩;
第二:按规矩有奖有罚;
第三:自己以身作则!
如何才能改善这种情况?
正确的爱孩子,不要溺爱。
溺爱孩子,无原则迁就。父母本意是爱孩子的,实际上却害了孩子。因为溺爱,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代替了孩子稍加努力就能完成的事情,从而形成了任性、自重的坏习惯。
所以,父母不仅要爱孩子,更要懂得爱孩子。他们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他们应该理性恰当地对待孩子,把爱与教育结合起来。
不要什么都做反而让孩子做自己的事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年轻的父母认为宝宝年龄小,能力差,吃饭穿衣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什么都替孩子做;或者怕让孩子自己做事情会惹很多麻烦,越帮越忙,所以为了省时省事,什么都做。
这一方面影响了孩子很多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滋生了孩子过度依赖的心理,让孩子缺乏主动性。
爸爸妈妈们要注意,宝宝自己能做的事情,永远不会被安排代替。一定要相信宝宝,放开他们的手脚,积极创造条件让宝宝动手动脑,锻炼他的能力和意识。
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多鼓励孩子。
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讲道理,动感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保证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和密切联系是保证孩子教育惯性的重要途径。爸爸妈妈要知道幼儿园作息制度的套路。孩子回国,不要放纵。他们要尽量按照幼儿园的纪律约束孩子,持之以恒,形成合力,让孩子把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变成自觉行动,养成有序的生活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