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这么好动,你是不是有多动症?”家里有一个好动的孩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从早到晚不停歇,要么爬上餐桌一遍遍跳到地板上,要么到处扔玩具,要么在沙发上蹦蹦跳跳时高分贝尖叫。我们来看看儿童多动症是怎么回事?
面对这样一个不断出现的“小恶魔”,疲惫嘶哑的父母难免会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
我们来看看吧。
儿童多动症的误诊率高达40%
调皮好动≠多动症!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14年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学龄儿童中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患病率达到5.8%,全国有近2000万儿童。
另一方面,有资料显示,这种疾病的确诊率只有15%,而误诊率却高达40%!
其实多动症的孩子还真多。很多时候,孩子的多动只是这个年龄段特有的调皮捣蛋现象。
有一个简单的标准:
孩子们专注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感兴趣的事情上,只是活跃的表现。
不分场合的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多动症。
比如我们同事的儿子碗爸,就是一个调皮好动的男孩。前阵子碗爸因为孩子调皮,刚被老师约谈。
用碗爸的话来说就是“除了睡觉什么都没有”。但就是这样一个好动的孩子,画画和下围棋的时候都很安静,能保持几个小时的专注。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虽然很多孩子平时一直在动,但是画画、做手工、玩橡皮泥或者积木都很专注,可以自己玩一两个小时。如果是这样,说明孩子不是多动症。
为什么孩子一直在动?
能量释放:孩子本身就是充满能量的,所以总要想办法释放自己内心的野性力量。
太小了,不知道父母让我做的事情是什么意思: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安静,不要动,也许他们根本不知道做这些事情的意义。
关注太少,想吸引注意力:当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关注时,他会想用贪玩来获得父母和老师的关注。
环境因素: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多变或者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比如经常搬家,换幼儿园或者学校,父母经常吵架或者打骂你的孩子等。,你的孩子会变得极度活跃。
真正的多动症是什么样的?
如果孩子的活跃情况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活跃范畴,不要随便戳孩子。首先,我们要了解多动症儿童的三个主要特征:
1。过度活动
明显与年龄和场合不相称的活动增多了,尤其是在需要安静的地方。
2。注意力障碍
在需要注意力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与年龄不成比例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影响转移。
3。冲动
他极度不稳定,容易冲动,容易被激怒,即使知道有危险也不顾一切地行动。
具体行为判断请参考以下几点。最好花2/3周时间进行持续观察:
总之,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误诊率高达40%!)。
如果一个孩子被误诊为多动症,他可能会面临吃药和治疗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不友善的眼神,老师的拒绝,同龄人的疏远...这些都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怎样才能正确引导一个孩子好动的家庭?
虽然我们不需要太担心孩子的多动症,但是多动症的孩子除了被当成“熊孩子”,容易给家长带来麻烦之外,还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据资料显示,75%的学龄前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成绩,性格,人际交往,行为模式。
家里有多动的孩子。家长可以参考以下方式,巧妙地引导孩子。
1。给孩子足够的锻炼时间,释放他体内的野性力量
一个孩子精力充沛。第一,要给他足够的锻炼机会和时间,让他满足身体里锻炼身体的需要,释放身体里野性的力量,带他去户外或者淘气堡玩耍,给他足够的锻炼时间。
放完电,带他去学习。他没有力气折腾,自然就不吭声了。
2。引导孩子关注和喜欢一个安静专注的活动
运动够了。爸爸妈妈要带孩子玩一些需要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比如:一些智力游戏,学一些象棋、魔方,或者做拼图、画画、手工等。还有其他运动也可以锻炼专注力,比如跆拳道。
你可以带他多试几个。最后你总会找到他喜欢的。喜欢玩,自然会专心安静的玩。
3。父母多花时间陪孩子,对孩子有耐心,给孩子安排有规律的作息
有些孩子因为不知道做什么,无处释放能量而焦躁不安。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多花时间耐心陪伴他们,制定每天的作息时间,引导他们生活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自然不会胡作非为,你也不需要用游戏或者零食做诱饵转移注意力。
现在多陪陪你,为了以后不陪你。
写在最后
说实话,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不要让自己的冲动阻挡,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伤害。
附:
[儿童注意力稳定性持续时间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