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抑郁症的症状是什么?家长该怎么办?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是什么?家长该怎么办?,第1张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是什么?家长该怎么办?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儿童抑郁症”的问题。

之所以突然说起这个,是因为我学姐的女儿被确诊为“儿童抑郁症”。

姐姐的女儿今年13岁,一直是大家脸上的“邻家小孩”。我也认识这个孩子。她曾经是我的“学生”。我给她编了数学。她是一个非常聪明听话的女孩。

可是有一天晚上,这位大姐想和女儿推心置腹的谈一谈,探讨一下以后的发展,却发现女儿一直在往下拉自己的袖子。我学姐觉得很奇怪,然后不小心抓住了我女儿的手,把袖子卷了起来,发现她手上满是刀痕...

接下来的事情很有逻辑。

母亲害怕,女儿哭闹→一起去医院→医生诊断→治疗。

儿童抑郁症是一种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始于儿童期或青春期。

约37%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年来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国内郭兰亭等人研究发现,10-12岁儿童抑郁障碍患病率为3.1%。抑郁也是自杀的主要因素。国内一项对1393名11-18岁儿童的调查显示,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3.5%,自杀未遂发生率为2.6%,其中33.3%为多次自杀未遂。

这一系列数字揭示了儿童抑郁症的高患病率和高自杀率,所以家长们,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是需要关注的。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高,有自杀风险,必须尽早诊断和治疗。如果能及早发现,那么父亲就可以给孩子有效的心理干预,陪他从深渊中爬上来。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

生理上:

1。以各种身体不适为主诉,孩子往往会告诉医生身体症状,而不是抑郁,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情绪的变化。

2。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厌食、体重减轻或头晕、头痛、乏力、胸闷、气短、胸痛等。

是的。

3。其他人。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的儿童比患有抑郁症的成人产生更多的幻觉。

心理上:

1。感觉压抑,心情不好。表现出显著而持久的抑郁,我经常报告感觉抑郁,“不开心”和“无聊”。

2。自我评价低,自卑感和无助感强。我觉得自己很傻,自卑感很强,责怪自己,伤害自己,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自己。对日常娱乐活动和学习失去兴趣,不愿上学。此外,抑郁症儿童往往表现出抗挫折能力差。

3。逐渐养成自杀的观念。

行为上:

1。情绪化,易怒。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抑郁不一定是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有时可能会突然表现为发脾气、易怒。

2。经常哭。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以哭来表达,不容易接受安抚。

3。思维和言语迟钝。思维迟钝,反应迟钝,思维受阻,语速明显变慢,主动发言减少。自觉“脑子烧到了同一个程度”,学习能力下降。

4。运动障碍,攻击行为。行动迟缓,不愿意与人接触,不愿意出门,不愿意参加平时喜欢的活动和爱好。少数孩子的行为是不服从纪律、与父母对立、冲动行为、攻击行为或违反纪律。

当爸爸们发现孩子有类似的行为时,那该怎么办?

1。爸爸的家庭治疗

很多爸爸都是“死理性主义者”。他们在孩子身上看到这些情况,第一反应就是找这个专家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但你有没有想过,正是这种思维导致了孩子的问题?

因为你永远是“就问题而言”而不是“人”,孩子根本感受不到你的温柔和爱,那内在的力量是什么?

有一个心理治疗学派叫家庭治疗。他们认为,儿童抑郁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功能性关系问题(如距离、亲密度或支持)引起的,儿童在家庭中的不适应会导致障碍。

因此,在家庭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一般会通过选择合适的互动和沟通方式,重新建立更合适的家庭功能。

举个例子,如果男孩家庭中父亲不在,母亲控制欲太强,那么治疗师就会要求父亲回到自己的位置,重新认识父亲的功能,改变整个家庭的结构和互动。

再比如治疗师会要求父亲母亲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要求爸爸以身作则,放下权威和架子;要求父亲用心倾听孩子的需求,陪伴孩子完成每一项任务。

我们都明白,如果孩子出了问题,那么多半是家庭的问题。作为父亲,一定要坚信,世界上没有难以沟通、天生厌学的孩子,有的只是不被理解的孩子。

他们的各种反应:厌学、抑郁、自闭,都只是一种求助的信号。作为父亲,你需要用心去感受他们,耐心去倾听他们,找到他们帮助的根本内容,然后进行干预。

曾经有一项研究表明,32名重度抑郁症青少年在接受家庭治疗后,其家庭矛盾、自杀倾向和无助感明显减少,与母亲的关系也明显改善。81%的青少年症状得到缓解。

所以我希望爸爸们,你们能真正体会到孩子的内心,感受到他们的痛苦,理解他们的呼救。

希望你能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去回应孩子,而不是简单的用理论知识去面对。

2。寻求专业帮助:让你的孩子变得更好

当然,任何疾病的诊断都不能马虎。除症状标准外,还有病程标准、鉴别诊断等过程。所以,在专业人士做出诊断之前,爸爸们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当然,一旦确诊,除了家人的陪伴,还需要专业人士的介入,因为专业人士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孩子确诊后,家长的情绪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导致各种焦虑。

我举个例子吧。比如,当一个孩子患有儿童期抑郁症时,实际上会严重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但如果成绩差,他会对自己的抑郁情绪进行一次强化和反馈,形成恶性循环。

而在这个循环中,当孩子痛苦的时候,父母也会参与进来。他们看到孩子的情况,会更加焦虑,焦虑的情绪会再次刺激孩子。

摘要

父亲需要的是给孩子真实感受的反馈,而不是用你的死理性和理论知识去套路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60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6
下一篇2022-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