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新学期,刚开始的一两周,学生总是头晕目眩,难以进入状态。从幼儿园的孩子到大学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
如果适应不好: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会脱离焦虑,抗拒上学,甚至哭上好几天。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不耐烦,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在学校还是“心在,心在汉”。这些孩子,一开学就晚了!其他孩子都进入了轨道,变得正常了。这些孩子还没有到达起点,或者是原地打转,停滞不前。
家长要注意孩子对学校的适应,提前帮孩子做好准备。这种适应包括外在的客观适应和内在的心理适应。以下三招,有助于孩子快速接纳自己的内心,回归正常。
首先,提前预热。
假期结束前一周左右,家长会开始热身。热身①调整时间,把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到规律的状态。假期一开始,孩子们就进入了放假模式,每天晚睡晚起,形成了假期时间周期。所以热身要逐渐把这个旧周期换成新周期,从11:00到9:00到7:00。父母的通病是“什么都不做”。嘴上有提醒,有唠叨,有催促,却没有实际行动。他们让孩子一直处于休假状态,等到假期结束让孩子被动地、强行地转身。这种反转会让孩子很难受。正确的做法是,真正和孩子做一个约定,早睡早起。热身②调整内容。孩子的假期安排更多的是休闲和游戏内容。热身时要逐步增加阅读、背诵、计算等知识项。
二。循序渐进。
帮助孩子放松,从假期模式切换回来的关键点是要循序渐进的过渡。不要过犹不及,操之过急——昨天或今天,你都要学习;昨天还是半夜,今天要早起;如果改变太大,一方面孩子做不到;家长和孩子容易产生矛盾,效果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孩子在心理上更难接受。相比舒适自由的假期,会强化上学的坏印象。因此,应该逐步进行调整。比如昨天,我十一点上床睡觉;今天,我可以提前半小时睡觉;明天,我可以在十点钟关灯;比如昨天,我加了半个小时的阅读;今天我可以再加半个小时的英语背诵。
三。家庭例子。
家长在引导和帮助孩子回归的时候要做好表率。家长自己也要从手机不离身,半夜睡觉的状态改变过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当家长能在开学前鼓励孩子热身,做好准备,孩子就能更快地切换到常规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