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很糟糕?有种“乖”其实是高情商!

“乖”孩子很糟糕?有种“乖”其实是高情商!,第1张

“乖”孩子很糟糕?有种“乖”其实是高情商!

好孩子怎么样?父母喜欢乖巧的孩子,那么做一个乖巧的孩子怎么样?网上有人说“好”孩子不好,是真理还是谬误?

记得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女儿给客人带了水果。一位大妈夸小女孩“巧”,遭到一位年轻妈妈的反对:“不要夸孩子好。好孩子长大后会有各种不幸……”

老阿姨显得有些激动。她说:“做一个好女孩怎么会不幸呢?女儿从小乖巧,现在是公司经理,家庭幸福……”这位年轻的母亲还激动地说:“我有一个表弟,从小乖巧,长大后抑郁自杀了……”

两人争执的时候,我给他们讲了两对兄妹的故事:

在A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有一天,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去逛街,渴了。我妈给两个孩子买冰淇淋,一摸口袋,只够买一个冰淇淋,就让两个孩子一起分着吃。最后,我哥哥把冰淇淋给了我妹妹。吃完冰淇淋后,妹妹好奇地问弟弟为什么不吃。我哥说:“我哥要照顾我姐!”妹妹很热情,然后有了零花钱就给弟弟买了一个。

B家庭,有两个孩子,姐姐和哥哥。有一天,妈妈带两个孩子去玩具店,只买了一个玩具,让两个孩子分着玩。妹妹看了一眼妈妈,然后默默地把玩具给了弟弟。最后玩具坏了,妹妹也没机会玩了。多年以后,姐姐跟我妈抱怨:你总是骂我没有照顾好弟弟,所以我委屈了自己这么多年...我妈吓了一跳。

这两家的孩子有什么区别?第一个孩子的“好”是自愿的,发自内心的爱;老二的“乖”是迫于压力。

其实“好”的根源是:孩子妥协了吗?

任何妥协都会带来内心的压抑。

一位老师曾经给我讲过她小时候的经历。在他们家,她和姐姐是双胞胎,父母对他们很严格。从小他们就对自己的行为有各种各样的规定。比如一次只能买一个玩具,一周帮家里做两次家务。作为姐姐,她在父母眼里是个好孩子。她不仅很好地执行了父母的规定,还经常在亲戚面前受到父母的表扬。我妹妹是她父母权威的叛逆者。她每次买玩具都会选最贵的,不会买便宜的。当她被父母拒绝时,她会大吵大闹。有时我妹妹借口逃避家务。后来,她姐姐不顾父母反对,出国留学。作为一个好孩子,她听从父母的教导,和父母呆在一起。后来她听从父母的安排结婚生子。当姐姐带着各种光环回国的时候,她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因为她觉得自己为父母活了一辈子,委屈了自己大半辈子,只为了父母口中的“好”,姐姐的生活才是她理想中的生活。

压抑自己的个性,其实相当于把向外扑腾的蝴蝶装在透明的塑料袋里。他们的内心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向往,却被这个透明的塑料袋挡住了,这是父母的意愿。

孩子的自我压抑,其实和父母的教养有很大关系

任何一个自我压抑的孩子,他们背后往往都有“专制”的父母。这些家长不一定总是对孩子表现出一副咆哮的样子,但一定认为自己是权威,拒绝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尊重和采纳孩子的想法。这就是他们不敢追求自己的原因。

英国有一部关于儿童成长的纪录片叫《七喜》,里面有一个叫尼尔的孩子。尼尔的父母作为老师,非常强势。他们喜欢否定自己的孩子,只强调孩子的学习,要求孩子将来成为大学讲师或者银行经理,而不是别的。后来,尼尔的父母因为他的异常考试而感到失望。尼尔焦虑、抑郁,自暴自弃。后来,他患上了精神病,一生穷困潦倒。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说,儿童具有强烈的个人尊严感,而通常成年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脆弱和受压迫的。所以,任何时候,父母都要注意孩子的行为是否是自己的真实意愿,孩子是否在让步,经常问孩子“这是你的真实意愿吗?”除此之外,家长也需要自我检查——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和要求是否过于专制?

有一次儿子上完英语课回家,跟我说老师没给他礼物。我惊讶地问:“大家都有,你没有?”点头,儿子。

我问为什么,儿子说:“因为我和另一个小女孩没有的时候,我就把礼物给她了!”

我说:“你和她一样,有收礼物的权利。”因为我知道,最后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会给所有的孩子送礼物留作一点纪念。

儿子又点点头说:“我知道,但是那个小女孩收到礼物很开心,看到她开心我也很开心。”

“你不觉得可惜吗?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给她吗?”我故意继续问他。

儿子也很坦白:“有点可惜,但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给她!”他也给了我一个大大的微笑。

我摸着他的头发说:“看到别人开心你也开心真好!”

有一种“好”,其实就是高情商

“可爱”不是贬义词,也不是褒义词,实际上是一个中性词。德国心理学家克里斯汀·勒加尔通过对东西方家庭的对比研究发现,高智商的孩子在崇尚团结的环境中是“可爱”的;在崇尚独立和个人特色的环境中,高智商的孩子是“淘气”的。聪明的孩子对应的是“优秀的自制力”或“盲从”;淘气的孩子对应的是“独立思考”或“学习障碍”。意味着乖巧的孩子可能是自制力非常好的孩子,这是优点;但聪明的孩子也可能是盲从的孩子,这是缺点。与父母的养育方式相对应的是,尊重孩子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好孩子”,是一些自制力非常好的孩子;威权父母养出来的“好孩子”,都是一些压抑的孩子,一味的顺从。所以一个“好孩子”是好是坏,与家庭教养息息相关。

罗斯福小时候在老师眼里是个好孩子。由于罗斯福小时候长得丑,张牙舞爪,经常被同学嘲笑,但小罗斯福不仅没有生气,还主动和同学联系,和别人成为朋友。当他一步步打造个人魅力的时候,大家发现小罗斯福其实内心很强大,他希望大家看到的是他的内心,而不是他的外表。我们这一代父母对“好孩子”有偏见,往往把“好孩子”和压抑自己自卑的孩子联系在一起,却忽略了有些孩子的性格本身就是“好”的,是一种可以善待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性格。但这些孩子并不缺少乐观、勇气和自我追求,这也是情商高的表现。

总之,“好动好”的孩子是情商高的孩子;“被动好”的孩子是情商低的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54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6
下一篇2022-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