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如何克服?一个抱抱比鼓励更有用!

孩子胆小如何克服?一个抱抱比鼓励更有用!,第1张

孩子胆小如何克服?一个抱抱比鼓励更有用!

小孩子胆小。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种心理?孩子克服胆怯有什么好办法?其实父母有时候拥抱比鼓励更有用~

洛杉矶很多休闲公园都有儿童游乐区。沐浴在加州的阳光下,滑行和荡秋千能让刘流开心。

前段时间带她去的一个儿童游乐场,滑梯很高。许多孩子排队滑滑梯,刘流兴高采烈地走上楼梯。但是轮到她滑的时候,她犹豫了一下,冲着站在滑梯下面的我喊道:妈妈,我害怕,我不想滑。

我看着她站在滑梯边上,伸手去拉栏杆。她后面已经有几个孩子在排队了,我有点着急。但我也不忘让自己“冷静”下来,用我认为是鼓励的语气对她说:勇敢点,六月,六月。看,这么多孩子都滑倒了。妈妈相信你也能做到。

没想到,说完这些话,刘浏的表情更加委屈,他只好走下楼梯。

楼梯很窄,上楼梯的有几个外国小孩。我反复跟他们父母说对不起,拿了六六。其中一位家长对我说:“可怜的女孩,她很害怕。”(可怜的孩子,她吓坏了。)

后来人少的时候,我自己爬上滑梯,看着斜坡。连我都有点害怕,更别说身高不足一米二的张了。想到那位外国家长的话,我突然意识到,我所认为的“鼓励”刘浏只会让她更加胆怯和害怕。

首先,孩子已经向最信任的人求助,表达了自己的恐惧。但是也有一些家长犯了和我一样的错误,认为孩子的判断不准确,或者自作主张认为孩子矫情胆小。在她“害怕”的前提下,要求她“勇敢”,孩子安全感的心理防线已经开始崩溃。

第二,我把自己的比较强加给了不具有可比性的对象。我传递给她的信息是:别人都滑了,你也该滑。但是我没有提前想到那些滑下来的孩子。他们有的比六六高,有的可能在这么高的滑梯上滑了很多次,有的可能就住在附近,对这里的环境非常熟悉。

最后,我“温柔但坚定”地鼓励她“相信你也能做到”,实际上给了她最后一击。被妈妈“拒绝帮忙”已经很委屈了,被妈妈和别人“比较”,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最后,孩子觉得如果不按妈妈说的做,她会失望,会生气。

分析完这几点,我真的很惭愧!幸运的是,我没有坚持让刘流滑下来,而是在她下楼后给了她一个拥抱。

◆◆◆

孩子当然需要鼓励。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没有鼓励,他们无法生存。

鼓励用对地方,孩子会感受到我们的真心,也会用真心回报。例如,当我们的孩子主动帮忙收拾碗筷时,我们说:“妈妈很高兴你帮我做家务,这样餐厅很快就会变得干净了。”这是积极的鼓励。孩子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自己的劳动是被认可的,是被重视的。

不当使用鼓励会让孩子和大人都吃亏。

第一种不恰当的鼓励是混淆了鼓励和表扬的界限。赞美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通常用夸张的语气表达。也是孩子在我们面前帮忙收拾碗筷的例子。如果被表扬,父母会说:宝贝,你真棒!干得好!相反,鼓励强调的是“做”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为了鼓励一个帮助做家务的孩子,父母应该说:宝宝今天进步很大,收拾的动作比上次快了。

生活中,赞美很容易,因为你不用动脑子!“干得好,宝贝!”“宝宝好厉害!”“宝贝,你是最棒的!”这样的话可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鼓励就不一样了。它是基于父母对孩子做某件事的过程的观察,基于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参与。这样才能说“非鸡汤型”的比喻性鼓励话。

第二种不恰当的鼓励,就是我犯的这个错误。站在大人的角度,我觉得“是时候给孩子鼓励了”,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并不总是想听到父母的鼓励。

生病的时候,孩子不愿意听到大人说“勇敢点,病会好的。”小身体想待在父母怀里寻求安慰;

害怕的时候,孩子不想听“大胆一点,没什么好怕的”,惊恐的眼神只想温暖地和父母见面;

受了委屈,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这点伤不算什么,宝宝最勇敢。”扁嘴的小人只想扑进父母怀里大哭一场。

让孩子释放自己的悲伤,发泄自己的愤怒,尽情地哭泣,而不是仅仅压抑自己的本能。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他们被迫变得勇敢无畏。鼓励不仅不起作用,还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认为自己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变得更加胆小。

◆◆◆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家长把孩子放在景区的玻璃栈道上。孩子们吓得踉踉跄跄走了几步,不敢在地上走。家长没有伸手帮忙,还鼓励孩子赶紧爬,还笑着拍视频。看到孩子哭成泪人,伸手向妈妈求助,真的很心疼!这样的鼓励只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就算长大后再踏上玻璃栈道,也要先迈过心里这道坎。

不仅仅是父母,其他人在不需要鼓励的时候努力,也会起到预期的反效果。

记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不太喜欢肥肉,也不敢直接跟老师说。每次都偷偷把饭里的肥肉扔在地上用脚蹭。老师发现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不能挑食,什么都要吃。为了鼓励我,老师给了我一碗肥肉,笑着看着我让我吃完。

我不记得我到底有没有吃完,但我仍然记得那碗白花花的肥肉给我带来的恶心感。长大后不仅不吃肥肉,也对瘦肉没有胃口,因为看到肉就想起小时候的场景。恐怕那位好心的老师以为她的鼓励会培养出一个不挑食的好孩子。

◆◆◆

鼓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意味着温暖,用得不好意味着鲁莽。

最了解孩子的人是孩子自己。在他们还没有长大,还需要我们引导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孩子,在充分了解孩子想法的前提下,给他们适当的鼓励。

当他们确定自己有能力、有意愿完成一项任务时,用鼓励的话“轻推”一下,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催化剂。相反,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抗拒和行为,就发出求救信号。去他妈的鼓励!我们要做的就是伸出双臂,给孩子一个坚实的拥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5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21
下一篇2022-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