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懂得做人?如何给2-6岁的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2-3岁的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2-3岁,不要和独立的孩子硬碰硬
2岁以后,孩子进入规则敏感期,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建立规则。但是,孩子也进入第一个独立期,或者说叛逆期。
他们不喜欢被安排,更想感受和展现自己的能力——自己尝试吃饭穿衣,即使做不好也不要找父母帮忙。他的父母越是阻止他,他就越努力。
所以,在规则的执行上,不要和孩子硬碰硬。改变观念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建立规则。
其实孩子在做“坏事”的时候,家长只需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就可以了。孩子很快就会忘记刚刚“学过”的东西,这就是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神奇之处。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很快的。他完全能理解说“不”的含义,对于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会果断说“不”。首先,要让孩子说“不”。同时,父母要帮助他把喜欢的东西和不喜欢的东西分开,给他选择的权利和能力。
3-6岁,温和而坚定地制定规则
3岁以后,孩子开始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接触更多的规则,开始最初的社会化过程。
父母可能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太调皮了,总是在父母眼前故意做一些坏事。其实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想看看规则的边界在哪里。
所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情境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对同一行为的反应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有助于强化适当的行为,克制不适当的行为,孩子才能逐渐内化规则,形成自觉的、良好的社会行为。
有些父母,往往很着急,给宝宝上课。训练结束后,我又感到内疚,然后加倍赔偿我的宝宝。这种育儿方式常常让我的孩子不知所措,甚至让我情绪反复。在一些代代相传的家庭中,父母和祖父母执行规则的标准往往不同,孩子很容易找不到规则的真正边界,成为“两面派”。
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对孩子的行为失控、反应过度,甚至体罚,这一点也很重要。都是负强化。到最后,孩子只会发现,扔东西会引起妈妈的一系列反应。别忘了,孩子是在探索世界,父母也会是探索的对象。
温馨提示
1。不得有粗鲁、庸俗的行为。
2。不要拿别人的东西。管好你自己的东西。
3。把东西放回原处。
4。谁先拿到谁先用,后来者还要等。
5。不要打扰别人。
6。做错事道歉,有要求别人道歉的权利。
当孩子学会独立行走时,家长可以开始给孩子制定简单的规则。但是,因为孩子还小,家长在制定规则时需要灵活变通,不要为了规则而制定规则,更不要“暴力执行”。
这里有一些建议,希望对建立规则有帮助:
一是规则少,但执行力强。不要为了规则而规则
过多的限制会影响孩子的身体能力和认知发展,会慢慢抹杀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规则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制定的,坐在餐椅上是为了更好的用餐。如果能在小椅子上吃得好,就不必拘泥于餐椅的死亡法则。明白真正的规则是吃好。
第二,规则总是一致的
当你明白什么是规则,为什么要制定规则时,所有的照顾者都要时刻执行它,而且要温和而坚定地执行。
三。少说多做
说一百遍不如做一次。成人世界也有很多规则。让我们告诉我们的孩子如何遵守规则。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健康,你就不应该懒惰。希望孩子懂事,不要无理取闹;想要孩子好,就要努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