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2岁”。孩子们经常“唱反调”。当他们打不过他们的时候,修行了好几天的佛母瞬间崩溃了。看到传说中的terrible2,很多麻麻会觉得:还是小时候可爱!我每天只想“还它”!
是的,2岁以上的孩子总会被冠以“可怕”的前缀。其实宝宝才2岁,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让他们开始挑战规则。
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一种合适的鼓励方式,既能满足他们“我要自己做”的需求,又能配合大人顺利度过2岁的“可怕时期”。
忽略不良行为
聊天的时候,一个朋友在和宝宝爸爸玩得开心,随口对宝宝爸爸说了一句“滚出去”。原来宝宝在另一个房间玩玩具。听了妈妈的话,她连“滚”字都重复了一遍。夫妻俩都很惊讶:这孩子明明是在干别的,学习不良行为这么强。
听到宝宝奶的“滚”字,夫妻俩一开始很震惊,反应很快的父亲立刻上前制止,告诉他这个字不好听,父母不要说。
伊娃根本没听,又把单词重复了一遍。
宝宝妈妈也开始认错,跟他讲道理。
看到爸爸妈妈这么紧张,孩子觉得这个词比较好玩,当天就一直重复。
这真的很符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岁的宝宝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计算阶段,会通过重复的行为进行学习。
2岁的宝宝不知道某个词说出来,大人会生气。他不知道这种行为是好是坏。他的认知水平有限。只要他父母对某一句话的反馈和平时不一样,就觉得自己成功吸引了大人的注意力,就会寻找机会继续试探。如果大人继续阻止,他会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是“准确”的。
所以如果2岁的宝宝有类似的“不良”行为,忽略是最好的办法。
给宝宝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过,宝宝对父母反应强烈的事情充满好奇心,也不完全是坏事。为了加强孩子的正确行为,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我们可以用夸张的表情与孩子互动。
比如吃饭的时候推不动餐椅,可以假装喘口气让自己变强再推;比如,如果风吹走了孩子的帽子,我们可以假装风把自己吹倒了;比如一个孩子在固定的位置收到一个玩具,我们可以很惊讶:是哪个小天使把一个漂亮的球送回家了!
这种夸张不仅能让宝宝发笑,也为宝宝埋下了幽默的种子。
少说no,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自我意识萌芽的宝宝,从大人禁止的事情中提取的信息,恰恰与我们所说的相反。我们在《宝贝》里总是说“不不不”?这招肯定有效,我给你分享正确的跟宝宝说话的方法——用积极的语言去引导和改变朋友的行为,而不是一味的禁止和说不。
比如你不想让宝宝一下楼就跑了,就对宝宝说:一会儿我们出去吧,像小鸭子一样慢慢走!
比如,你想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就告诉他们:我们来一场谁穿衣服快的比赛,让他们巧妙取胜,增强自信心。
让宝宝承担责任寻求合作
另一个朋友说,孩子饭前完全无所事事,要么不吃饭就玩,要么吃饭时来回走动,非常抗拒坐餐椅。
穿衣方面也缺乏配合。早上起床穿衣和抓泥鳅是一样的。我一穿上一件,拿了另一件,就跑了。
他们吃饭的时候总是动来动去,这样才能参与餐桌“劳动”。比如把筷子放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每次吃饭的时候让孩子帮忙拿。
穿衣打扮可以幽默一点。比如你提裤子的时候故意跟人提裤子,说“你今天裤子怎么这么重?”或者让孩子帮忙:“妈妈找不到宝宝衣服里的小‘洞穴’。我能怎么办?”
让宝宝“负责”一些事情,会激发宝宝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这样在谈要求的时候会更容易配合宝宝。
把需要他们配合的活动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容易得到他们的配合。
分解要求
很多时候,我们想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适应我们的作息时间,但是孩子却在磨蹭。
比如我们穿鞋的时候,对宝宝说:“宝宝,出去,去穿鞋。”
如果他们不配合,我们也不想帮他,我们可以把穿鞋的过程分成几个步骤:
找鞋
“宝宝的鞋呢?让我们像兔子一样跳起来找吧。”
选择鞋子
在鼓励他们穿自己的鞋子时,给他们选择的机会。婴儿穿毛毛虫还是白鞋?
放在宝宝手上
如果还是不肯合作,可以做点小把戏吸引他们的注意。“鞋子要飞了,飞了,要去哪里?”
“啊,鞋子要飞到宝宝手里了。”
鼓励穿鞋
“妈妈忘记鞋子应该穿在哪里了?是在鼻子上吗?还是戴在头上?”——引导宝宝说鞋子要穿在脚上。
“哦,在我脚上。”
“那你知道怎么穿鞋吗?”
在引导他们独立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分解你希望宝宝完成的“任务”。多一些耐心和引导,宝宝很可能会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任务!
教孩子识别情绪
2岁的孩子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他们不开心,只会本能的表达出来。这时候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慢慢学会表达。
比如有的孩子生气的时候会打人。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生气是可以的,但是打人是不允许的。如果你不开心,你可以去你的房间冷静一下,或者玩玩具,但你不能推你的父母。
认知情绪是表达情绪的第一步。我们每次观察孩子的情绪,都会及时告诉他们情绪是生气、抑郁、害怕、开心还是平静等等。
对于孩子来说,情绪没有好坏之分,生气和抑郁哪个都无所谓。理解孩子的情绪也是接纳孩子。只有当孩子觉得“我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安全的,不会被指责”时,他们才会更愿意与我们分享,我们才有机会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就像上面说的打人,孩子一定要明白“生气和愤怒的情绪是可以表达的”,但行为是有限度的。他们可以冷静,可以捏枕头,可以踢沙袋,但是绝对不允许攻击别人。
与情绪相关的绘本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情绪小怪兽》这样的绘本完全可以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