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少女因母亲没收手机跳江自杀。一瞬间,网上充斥着“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这么blx?”
自从当了妈妈,最烦的就是孩子哭,特别影响家庭和睦!
宝宝一哭,奶奶马上说:“请给他!别让孩子哭了!”相反,唐说:“不!小孩子吃不惯!”
今天,小棠想谈谈延迟满足和及时满足。延迟满足致力于治疗儿童。
很多珍贵的父母对延迟满足和及时满足有疑问:延迟满足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吗?适时的满足会不会宠坏孩子?
延迟满足≠只需等待
延迟满足这个词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心理学实验。
实验者把一个棉花糖放在一群4-8岁的孩子面前,告诉他们:“我现在要出去了。等我回来,如果你不吃棉花糖,我就再给你一颗糖。如果我回来后棉花糖没了,你什么也得不到。”
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够抵挡住诱惑,在等待实验者回来后拿到了第二块棉花糖,而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实验者回来前就把棉花糖吃完了。
经过几十年的追踪,实验者发现:
大多数能抵挡棉花糖诱惑的孩子,在35岁时的生活状况都比较好(包括是否吸毒,他们的工作和收入,他们的人际关系等。)比那些抵挡不住诱惑的人。
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不是让孩子单纯的等待,而是让他们知道,在面对责任、苦难和不当诱惑的时候,耐心和责任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满足≠服从
有人说:想让孩子无限痛苦,就要服从他/她。
一个孩子想要什么就能马上得到什么,所以一味的满足孩子不利于他/她以后的发展。
及时相遇
真正的及时满足不是溺爱孩子,而是父母在不影响其应尽责任(如完成作业、不影响他人、社会责任等)的前提下,满足其正当需求。).
及时满足是前提。当孩子有正当的需求,对他人和自己都没有影响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满足感。
重要的情感需求(如安全感、爱和尊重感)长期得不到满足。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不安全感、注意力不集中等困扰,出现各种精神障碍、反社会倾向等不良行为的概率也会增加。
其实延迟满足和及时满足是没有区别的。它们是两种必要且常用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家长要确定这两种教育方式使用的时机和界限。
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通过分析上述受试者的性格,开始吃棉花糖的孩子的自制力普遍低于最后得到两个棉花糖的孩子。
[h/]自我控制被认为是成功人士成功的关键。延迟满意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制力,让孩子离成功更近一步。
延迟满足早教需求
延迟满足教育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处事方式和行为习惯。
当父母制定这些规则时,孩子往往不愿意配合:“不行,我现在想说话/我现在想看电视/我现在想出去玩!”
所以,家长有必要提前做好训练准备,教育孩子学会延迟满足自己。
3岁左右的孩子在时间和自我认知上逐渐成熟,基本没有交流障碍。这时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的教育。
如何进行延迟满足教育
家长在教育孩子延迟满足时,需要注意这几点。
明确的规则
父母在制定家规时,要明确告诉孩子,完成任务后会有更好的奖励,如果没有,只会得到很少或者没有。
比如训练宝宝晚饭后看电视,家长可以对宝宝说:“午饭后我们可以看小猪。不吃饭就只能看书不能看电视,下午5点前不能吃零食。”
当然不是鼓励家长不要喂孩子。遵循一个重要的设定原则就好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一定会更好。不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要承担不好的结果。
教孩子隔离诱惑
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中,实验者发现,能够抵抗棉花糖诱惑的孩子并不反感棉花糖,他们在得到两个棉花糖后,同样乐于享受甜味。
这些孩子之所以能抵挡住诱惑,是因为他们善于暂时“隔离”棉花糖的诱惑:有的唱歌,有的玩游戏,有的假装睡觉...他们试图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忘记棉花糖的诱惑。
这个技能不是孩子天生的,需要家长的锻炼和引导。
<;正面鼓励法>:
在执行家规时,如果孩子能完成任务,然后享受奖励,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孩子下次继续这样做。
<;同伴指导方法>:
孩子会更愿意模仿同龄人的行为。如果大部分孩子都愿意执行任务,其他孩子也会跟着做。
家长可以陪孩子欣赏/阅读能引导类似行为的漫画或绘本(如《第五种》)。孩子受到绘本故事的影响,学会延迟满足。
<;结果方法>: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同时明确规则的要求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在执行规则的时候,家长要提醒孩子自己的选择会有什么后果,如果做出更好的选择会有什么后果。
父母需要不断将规则和结果具体化,让孩子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激励自己延迟满足。
轻轻地、坚定地执行
如果既定的规则总是因为哭闹而妥协,那么不仅孩子不会学会等待和承担责任,还可能强化孩子急躁、不敢直接面对困难的不良心态。
父母第一次不需要强硬武断的要求孩子一切按父母的意愿去做。他们应该给孩子一些时间和机会去尝试。
少责骂,多规矩,冷静处理孩子的错误,不要拿孩子的错误惩罚自己,然后用自己的负面情绪去伤害孩子。
展望未来
父母往往会忽略这条规则。每次教育完孩子后,家长都要和孩子讨论如何处理类似的事情,让孩子更有主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时迎接教育——从宝宝出生开始
从字面上和行为上看,及时满足教育和延迟满足教育是对立的。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不矛盾。
延迟满足是督促孩子要想达到更大的目标就要学会忍耐,而及时满足是及时满足孩子真实心理深处的情感需求,避免不必要的心理阴影。
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各种需求就随着年龄的发展有条不紊的开始了。
比如吮吸(口交期)、温暖、安全感、频繁换尿布或排便(肛交期)、成就感、爱、尊重、自我发展等需求。
父母需要和孩子多沟通多理解,了解和感知孩子内心需求的变化,及时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