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是因为父母吗?相信很多家长面对任性的孩子都会感到头疼。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修理任性的孩子。
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很听话。他听父母说的每一句话,并愿意按照父母说的去做。
相比之下,有的孩子很固执,就是很任性。只要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打滚,任性,狂妄。
任性的孩子是父母头疼的事。
前几天,广告商路过小石头家门口,给了他和他妈妈一张广告单。
这时,三岁的小石坐在小凳子上。他把一只小牛放在另一只小牛身上,摇头晃脑地指出广告单上五颜六色的项目。
他妈妈夸他认识很多东西。这时,楼上来了一个两岁半的布丁,他拿起另一个广告。
小石头起来拿。妈妈不允许他拿走布丁的广告。
看到小石固执地扑向她,我妈的脸色就变了。她一把抓住他,责怪小石不懂分享。
说着说着,她妈妈按了按小石头的肩膀,让他坐下。
“哇”小石头大哭起来。
妈妈指着他的头,示意他再哭就打他。说棍子真的打在了小石头的屁股上。小石头哭得更大声了。
我妈对小石头的任性很无奈也很恼火。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一段心理抗拒期。这期间,如果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变得很任性。
有时候父母会觉得孩子不可理喻,但其实这是孩子成长需要的一个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的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小石的“任性”是因为小布丁未经他同意就拿了他自己的东西。我妈没有阻止布丁,反而责怪他,他觉得很委屈。
当这种心理得不到安抚时,他就“反抗”母亲,无奈之下只好哭着抗议。不达目的不罢休。
如果妈妈重视这种心理,就会明白小石已经开始懂得保护自己的东西了,他有了“物权”感。这个时候,父母应该为孩子高兴,因为孩子能意识到“这东西是我的”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任性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孩子心理需要的表现。
这种任性,本质上是一种对父母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在于父母没有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从成长规律来看,孩子在0-6岁时会经历固执敏感期、完美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情绪敏感期等各种敏感期。
比如你给孩子一个苹果,你觉得他吃不完,咬一口或者切下一片,孩子就会大声哭闹。
因为孩子此时正处于“完美敏感期”,所以适当的和他见面。如果孩子心情不好,我们不要责怪他。很快他就不会事事都那么完美了。
其他孩子在父母送他们去学校的时候放声大哭。那是因为它打乱了通常的秩序。谁走在前面,谁走在后面,孩子的心理是固定的。
如果在“秩序敏感期”满足了他的正常需求,就可以培养出良好的秩序。
这个时候,孩子的任性是正常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尊重、接纳和合理的满足。
小林妈妈在孩子的任性方面做得很好,值得学习。
晚饭前,小林想吃糖。他妈妈不给他吃的,他就生气,打滚哭。
妈妈既没有冲他吼,也没有不理他。而是轻轻抱起小林,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吃那颗糖,我妈妈也喜欢。但是现在该吃饭了。吃完饭,妈妈陪你吃。”
小林半信半疑,他妈趁机说:“我知道你又气又伤心,吃不下糖。我让你摸摸,勾勾,保证吃完饭再吃,好吗?”
小林的需求被理解,被接受,破涕为笑。
心理学表明,孩子的任性是一种会来会去的能量。大人不干涉,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自己的任性。
我们成年人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让他们学会带着负面情绪生活。
如果你用逃避的方式无视孩子的任性,孩子长大后就会用替代品来逃避。
我同学15岁的孩子学会了抽烟喝酒,一发不可收拾。不管他父母怎么劝他,他都无动于衷。
这个孩子的任性,是因为小时候,不管他的要求是否合理,他要什么,父母都给他。如果不给他,他就作弊。
为了省心,父母选择逃避。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越来越没有底线,得寸进尺。
服从孩子的命令,只会让孩子觉得理所当然,独享自我,越来越任性。
而一味的压制孩子的任性,会让孩子失去自己的个性。他们会服从别人,没有主见。
一项针对991名9至14岁儿童的调查显示:36%的儿童表示,他们的伴侣想自己吸食大麻,40%的儿童表示,他们的伴侣希望他尝试婚前性行为,36%的儿童被伴侣要求入店行窃。
而独立的孩子是不会听人指使的。他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家长不要随意迁就孩子的“任性”行为。
不管孩子的要求合理不合理,都满足。没有原则的纵容孩子的父母,会让孩子为所欲为,自私任性。
孩子“任性”,父母也不能一概否定。长期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会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
或者他们对大人百依百顺,胆小怕事,从而失去了个性。
当我们知道孩子的“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时,就应该尊重他,不要无原则地放纵他,这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发展。
对于“任性”的孩子,如果父母做到以下四点,孩子的任性就会得到改善,从而心理健康也会得到提高。
1。当孩子任性吵闹时,不要劈头盖脸严厉批评,甚至打骂。
你可以因势利导,耐心讲道理,向孩子解释不合理的要求是不能满足的。
2。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孩子吵着要狗,就带他去公园看看其他动物。活泼的动物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从任性中解脱出来。
3。必要时,给予一些“惩罚”。
孩子哭的时候,暂时“冷落他”。当他不耐烦的时候,他抓住机会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并指出他的任性是错误的,让他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4。对孩子要有耐心。
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然后听听孩子的想法。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约三分之二的孩子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与孩子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良好的关系可以让父母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孩子的任性不是天生的,是家庭教育失败的结果。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和谐发展,团结友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