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把孩子交给老师的时候,家长就变得如此苛刻了呢?

为什么当把孩子交给老师的时候,家长就变得如此苛刻了呢?,第1张

为什么当把孩子交给老师的时候,家长就变得如此苛刻了呢?

1。又到了开学季。最近网上流传的各种转角照真的火了。虽然并不优雅多疑,但却生动地反映了父母对初入社会的孩子的担忧。

不是,刚开学,儿子幼儿园新转来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发生矛盾。孩子家长在妈妈群里发了一份1500多字的声明。看完大致包含以下意思:

一、家长认为老师孤立了孩子。老师发的照片里,别的孩子在做活动,她的孩子一个人坐着喝水。这位家长认为,即使孩子喝水很慢,至少也应该和其他孩子在一个区域,也就是其他孩子在玩的时候,他的孩子应该在旁边喝水,不应该有明显的距离。

其次,这位家长认为孩子在家庭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在幼儿园中却不被重视甚至被冷落,这让他无法理解。这位家长表示自己“好歹拿到了国外的双硕士,孩子能独立数1-50和1-30个物体,背20多首唐诗,10多首儿歌,英语单词词汇量100左右,复述绘本不跑偏”。他得出的结论是,孩子所说的“老师强迫他上床”的可靠性是“60-70%”,因此他认为老师讲话的潜台词是幼儿园老师是不合格的,缺乏幼儿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他们的行为充其量是保姆而不是老师。

第三,这位家长认为妈妈们中间有“教师党”,并威胁说他有部分班主任收红包的证据,而且他和晚报、新浪都有联系。不仅丑化了老师,也引起了其他家长的强烈反对。

这让我想起去年幼儿园开学的时候,我儿子刚进宝宝班,班里有个小屁孩也因为一些事情和老师发生了矛盾。

中秋节,这位家长去学校接孩子的时候,带了一盒月饼。孩子出幼儿园后,直接吃了一块月饼。这位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饭,原因是老师没有尽到责任,没有保证孩子在幼儿园的饮食。

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孩子从来不吃甜食,以前也没有在家里吃过月饼之类的东西。对于孩子从来不吃的东西,放学后居然能吃一整块,足以证明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甚至根本不吃。他们整天处于极度饥饿状态,健康受到影响。

这位家长认为,老师有责任劝孩子吃饭,吃饱。即使孩子拒绝吃饭,老师也要亲自给孩子喂饭,保证孩子吃饱。

作为一个母亲,我完全能够理解这两位母亲的反应,并且认为这样的反应是合理的。两次冲突的原因都是家长和老师产生了矛盾,无法通过沟通来缓解和释放。结果两个孩子都因为母亲的行为和选择而退学。

对于第一次把孩子送出家庭舒适区的父母,尤其是母亲来说,几乎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睡不好,被孩子欺负,被老师排挤,被坐冷板凳或者被关在黑屋子里等惩罚。一方面担心孩子身体受伤;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的精神阴影。

担心没有错。我怕家长被担心蒙蔽了双眼,只根据一个3岁孩子不完善的表达,就往自己担心的方向假设,会阻碍和老师的沟通。

2。还记得儿子刚上幼儿园第一个月,我也不信任幼师。每天要么担心孩子睡不好,要么担心孩子会因为哭闹和激烈反抗而受到老师的惩罚和拒绝。所以对任何细节都很敏感。

举几个例子:

有一次看到老师发的彩照。我儿子在离桌子半米远的地方,其他孩子都在涂色。我仔细发现,儿子面前没有蜡笔和彩色纸。我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在被惩罚,我猜测甚至断定老师可能会通过隔离他,剥夺他画画的机会来惩罚他。

当时我气得把照片转发给老公,转达了我的看法和愤怒。王先生也很生气,认为一旦事情证明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一定会追究到底。当时他还准备通过关系监控幼儿园。

但是最后时刻,我们选择了和老师沟通,先听听他们的意见。

放学后,我们等其他孩子和家长离开,然后和老师聊起孩子一天的表现。提到照片中的场景,老师说是孩子选择坐在旁边看别的孩子画画,还提到孩子自己下午都不愿意出去活动。

在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老师的哪些描述是真实合理的,也符合我们儿子的日常表现。最初的怀疑和愤怒消失了,于是我对几位老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获得了更多的信任。

还有一次,我去接孩子放学,老师让我早点进去。我看见孩子们光着身子噘嘴站在门口。教室里的孩子们不时回头看他,尽管他还没有清理他的便便。

当时我很生气,不仅仅是因为孩子身体上的不适,还有一种屈辱感。我一句话也没说。收拾完孩子,我换了衣服就走了。

我当时选择了沉默。一方面,儿子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我腾出时间和老师交流或讨论;另一方面,在儿子和其他孩子面前和老师发生矛盾是不明智的,可能会导致孩子对老师和幼儿园产生负面情绪。况且其他孩子也不应该受到这种负面影响。

我一出幼儿园就给老师发短信表示愤怒。我的留言表明了两层意思:第一,孩子放学后便便很正常,老师要及时处理。第二,让孩子光着下体站在门口,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负担。

晚上老师打电话解释:我不能给孩子换衣服,因为孩子刚放学就便便。此时幼儿园已经开始出幼儿园了。那段时间只有两个老师,一个要照看其他孩子,一个要给离开幼儿园的孩子穿衣服,就想到让我进去帮忙。至于孩子站在门口的行为,他们说是自己站在那里的,这一点后来被孩子证实了(我可能是小题大做了,关于自尊或者羞辱)。)

问题解决了。本来生气,听了老师的解释,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当时的情况,觉得可以理解。

老师只是老师。他们不是神仙,也不是万能的。

面对20多个孩子,出现意外情况、困惑甚至问题,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之所以这么生气,是因为他们只为孩子着想,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孩子都应该得到很好的安排和照顾。其实很难。

作为一个母亲,平日里一个人在家只带一个孩子,有时会不堪重负。甚至因为手忙脚乱的意外,为什么把孩子交给老师的时候突然变得这么苛刻?

入园第一个月其实就发生了很多问题。我对老师的信任一次次加深。每次出现问题,我不再像条件反射一样进入自我保护和对抗的模式。而是先和老师沟通,再找孩子求证。事实证明,很多时候,老师的反馈是客观的。

3。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基本上发生在孩子刚进幼儿园的时候。这个时候,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的反应都是不真实不准确的。

孩子要想融入一个新的环境,必须有一个适应期。

孩子的反应可能是冷漠、冷静、愚蠢,也可能是多动、哭闹、反抗。孩子的任何反应都是正常的,家庭中的行为,日常表现中的情绪,任何偏差都是可能的。

但是家长往往通过孩子的日常行为来判断幼儿园和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就像我第一个例子中提到的那位家长,他认为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从多嘴变成了沉默”,认为幼儿园老师可能有暴力、恐吓、惩罚等行为,导致了孩子的变化。

其实孩子对环境的适应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考验。面对新环境,孩子有自己的观察方式、心理接受方式、消化吸收方式、反应方式。

皮亚杰学派将平衡定义为个体保持认知结构处于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是发展的一种驱动力。因为一些作用于儿童的信息无法匹配其已有的认知图式,会导致主体的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的内在感受是一种不和谐感和不满足感。孩子会尽力克服这种负面的感觉,以恢复旧的平衡或达到新的平衡。正是在这种不断寻求平衡模式的过程中,个体实现了认知的发展。

当一个孩子进入幼儿园的新环境时,他的头脑中会出现一种“不平衡状态”,皮亚杰学派说这种状态很可能会影响他原有的平衡状态,即孩子在父母眼中的日常表现。然后产生新的不平衡,即日常行为的偏离,最后达到新的平衡,即适应新环境后的平衡状态。

但是经常出现问题的阶段就是“不平衡状态”出现的时候。本质上,这个时刻或阶段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只有当孩子经历过这样的不平衡,并不断调整适应,才能形成自己应对环境的方式,在不断的体验中,才能形成自己应对环境的经验,从而增强适应能力。

所以,在入学初期,不仅孩子要考,家长更要考。父母能否让孩子体验和感受,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一味的依靠自己保护孩子的欲望,只会把自己置于一个绝缘的环境中。他的适应能力不会得到保护,反而会更害怕去适应环境。

家长要做的,除了给孩子选择幼儿园,就是信任幼儿园,信任老师。我们不能对网络上各种关于幼儿园的谣言视而不见,但也要能看出来,那些恶性事件几乎都发生在不正规的小幼儿园。只要家长避免选择这种类型的幼儿园,就几乎与这些时间断绝了联系,不用太担心。

孩子哭了整整一个月。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他突然淡定而开心地去了幼儿园。

每个孩子的过程都不一样,这是孩子的天性决定的。就像人天生乐观或悲观一样,孩子的适应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作为父母,就接受这个事实吧,给孩子时间,给自己时间,等等看,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41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20
下一篇2022-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