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知道管教孩子和配合孩子的差距吗?心理健康青少年的父母是那些真心接纳孩子,避免用爱作为杠杆让孩子听话的人。也就是说,学会了“配合孩子”的父母。
我们都同意,在过于严格和过于放纵之间没有中间道路,也没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当今社会一定有新的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与孩子合作”。这种方式中间既不是黑白也不是灰色,而是一种全新的颜色。
首先,“和孩子一起工作”这个表述比“管孩子”更有用!特别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提法强调的是合作,而不是赤裸裸的或巧妙的控制;强调的是用爱和理智沟通,而不是家长权威。它包含以下基本原则:
●注意满足孩子的需求,给他帮助,不要试图让孩子服从。
●孩子们经常有机会决定与他们有关的事情。
●无条件接受孩子——爱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做了什么。
●深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和原因,不要关注孩子的行为。
●把孩子的不当行为当成解决问题和学习的机会,不要惩罚,而是让孩子自己面对不理想的结果。
这种“与孩子合作”的方式,类似于某些教育工作者的“孩子自主”、“积极回应孩子”、“会感同身受的父母”的理念,但与父母的放任、强调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与鲍姆林德倾注情感支持、严格要求控制的权威辅导方式有很大不同。
“合作”有更重要的意义
这种“合作式”的教育方式不同于依靠微妙的、算计的控制技巧,比如“滚蛋”或者“从轻处罚”,或者通过把自己的错误显性化让孩子觉得自己做错了,或者正面强化使用表扬而不是威胁——所有这些技巧都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我们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而“配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则要求家长尽力满足幼儿的需求,给孩子解释事情,提供选择。这样做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整个人生都有深远的意义:
有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满足了孩子之前的需求,那么孩子会更愿意接受父母现在的提议。另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经常给他们5岁的孩子解释事情,提供选择,几年后,这些孩子比那些强调家庭管教的同龄孩子更适应社会生活,尤其是在社会交往和学习成绩方面。研究还发现,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的父母是那些真正接受他们的孩子,并避免用他们的爱作为杠杆来迫使他们的孩子服从的人。
然而,孩子的需求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从想要一个玩具到尝试想象中的东西,从不做大人想做的事情到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这对于家长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话题。要满足孩子的需求,无条件的爱和思考更是难上加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