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其实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如果这样教他们“勇敢”,他们的孩子只会越来越胆小!
只有内心强大的孩子
我不会害怕被任何人欺负
有一天,我带着孩子去室内游乐场玩,就是玩具区。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玩。
一个小姐姐,目测五岁左右,正在玩高大上的积木。她爸爸坐在她右边,看着手机。装有乐高的塑料盒放在她和父亲之间。一个比她大一点的小男孩也想玩玩。也许是害怕挤到叔叔这边,他就把乐高盒子搬到小女孩那边,这样两个人就可以一起玩了。
结果小女孩爸爸开始挑眉批评:
“你怎么就让人家把玩具拿走了呢?”
“谁先拿到谁先玩。没有你的同意,别人不准拿!”
“去把它拿回来!”
“勇敢一点!”
这些话虽然是对小女孩说的,但刺耳的语气和响亮的音量还是把小男孩吓跑了。而那个小女孩,只是尴尬地低着头,双手拿着一块乐高积木来回走。
虽然她的父亲本意是想教育孩子要勇敢,但在这种咄咄逼人的指责下,孩子更加害怕,不知所措。
与传统教育方式提倡“输了是福”、“错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同,一些年轻的父母认为,如果孩子被欺负了,他们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甚至反击对方。
一个孩子被抢了玩具或者被同伴推搡。如果他不当场还手,而是向父母求助,或者直接哭,也许会被父母批评:“哭解决不了问题。去拿回来/叫回来!”
甚至在有些孩子对欺凌行为无动于衷,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负面情绪时,有些家长似乎对孩子遭受了“不公平待遇”,然后要求孩子“积极维权”。
看起来没什么不好,但是用这种方式教孩子勇敢,可能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
孩子对打耳光的概念和大人不一样。
我们两岁的弟弟非常喜欢他才几个月大的小妹妹。他经常热情地亲吻和拥抱她。但是因为两岁的孩子手不重,我们大人经常像贼一样盯着他,不准他单独给妹妹一个充满爱意的拥抱。
曾经我们疏于监管,让我哥抓住了机会。当我们发现的时候,被哥哥和小熊抱在怀里,满脸口水的妹妹正在笑,一脸满足的样子。
“欺负”和“怕伤害孩子”在我们眼中只是孩子眼中普通的肢体交流和爱的互动。
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儿童的语言发育尚未成熟,所以他们更多的是用行动进行社交。
对于很多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一个“打”的动作包含了很多含义,可能是:我想要你的玩具,希望你不要站在我面前挡着我,我要你陪我玩。
还有很多时候“打”其实是“碰”,“推”或许只是为了“抱”。它们是社会活动的开始,但限于孩子缺乏社会规则意识,所以成为不恰当的动作。
所以当发现孩子被打或被打时,懂得孩子的语言,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比“维权”更重要。
孩子的行为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成熟和不成熟。成年人要做的是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在社会和集体生活中,让自己和他人都感到舒服的交往方式。
单纯的要求孩子勇敢,单纯的教孩子“打回去”或者“滚回去”,不让孩子自己试错,不教孩子正确的社交方式,无异于拔苗助长。
就像这个世界上有高个子和矮个子一样,这个世界上也有脾气急躁的孩子和脾气温和的孩子。
面对其他事情时,父母喜欢温柔的孩子;但是面对冲突,这种好脾气让父母着急上火。
就像上一篇文章描述的小女孩一样,她并没有对小男孩移动玩具盒感到不满,所以她没有哭,也没有抗议。如果一个家长能心平气和地等一会儿,也许他会看到两个年龄相仿、爱好相同的孩子快乐地在一起玩积木。
也有可能是小女孩虽然什么都没表现出来,但是心里的积木不想动。那么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父母可以留出一点时间,看看她会选择什么来解决这个情况。
作为冲突中的弱势一方,如果父母认同孩子的谦让行为,那么孩子会认为自己做得对;但更多的时候,却被父母贴上了“懦弱”的标签。最后孩子会真的认为自己是一个懦弱胆小的人。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偶尔会有玩耍范围之外的打斗。对应于孩子个人能力和双方年龄的差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选择相应的对策:如果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可以选择和对方讲道理,向老师家长反映,反击等等。
但是冲突发生后,你要放下,留给你的孩子。这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信心的绝佳机会。
成年人之间的纠纷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在对待孩子的时候,真的没有必要一下子就给他们留下一个必须强硬的选择。
当孩子受到欺负,产生负面情绪时,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和批评,而是认同和倾听孩子的感受。
如果我在工作中对老板发火,我也想回家跟老公诉苦。通常,当这些抱怨被发泄出来时,我会感到更舒服。
但是如果我老公这时候对我冷淡,你还会说什么“你怎么不当场回去!”“你回来告诉我有什么用?”这样我不会有动力,反而会更憋屈。久而久之,我甚至不愿意和我丈夫分享我在工作中的感受。
孩子被欺负后,情绪走向和我们大人一样。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抱怨,而另一些人选择哭泣。这个时候,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倾听和引导,让他们先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缺乏情感上的接纳。父母谈论的越多,孩子就越觉得这是对他们懦弱的指责!越是觉得自己无能,越是生自己的气,越是静不下心来。反而越来越糟糕。
冲突过后,孩子只要觉得被接纳,很快就会冷静下来。之后,家长可以看到孩子的意愿,选择是否谈论刚刚发生的事情。问问孩子有什么办法处理矛盾,然后适时向孩子陈述自己的一些看法。
所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让孩子觉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找父母倾诉,寻求帮助。
其实就是教孩子“勇敢”。很多时候,是父母接受不了孩子“输”的事实。大人不甘心,总想做点什么,自己又不能和对方孩子争论或打架,只好教孩子强硬。
但你生而为人,一切都不会一帆风顺,一辈子总会被欺负被委屈。
如果父母坚持让孩子坚强,孩子要么变得极度脆弱,无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要么你会逐渐封闭自己,你和父母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深。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尹建莉曾把经常被欺负的孩子的特征称为“遭受愤怒”。
如果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居高临下,专横跋扈,肆意侵犯孩子的界限,甚至经常打骂孩子,嘲讽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有这种“受气”的行为。
他会把“受气”带进和同伴的交往中,要么在和他们玩的时候到处讨好他们,要么在受到不公平对待后不敢回话。
所以培养一个不受气的孩子,根本的方法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尊重、平等和爱,这样孩子的内心才会丰富和快乐。
只有内心强大的孩子,才不会害怕被任何人欺负,也不会害怕生活中的其他困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