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男孩出生的时候,每个父母都会对他寄予同样的希望,那就是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
孩子的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想有就能有;不是说孩子有问题,而是家长可以通过临时抱佛脚进行一些“训练”来培养孩子。要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男孩,从小开始,接受他的“帮助”!
(1)孩子小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同样的热情和爱。随着他们的成长,树枝逐渐出现在他们身上。孩子的很多不同表现,都源于父母在生活细节上对孩子的不同态度:接纳还是拒绝。
曾经在知心姐姐陆琴的教育经历中读到过这样一个令人痛心的案例,记忆犹新。
这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男生。他的母亲抱怨说,她的孩子在情感上冷漠而自私。孩子越长大,她越感到陌生和失落。
我的知心姐姐陆琴得到了一个和这个小男孩交流的机会,却意外听到了令她后悔的一幕,不禁为这个母亲如此抱怨的男孩感到惋惜。
男生说有一次吃完饭,他妈妈在收拾家务,他在里屋写作业。透过门缝,他看到母亲正在埋头苦干,一边做家务一边时不时地捶着腰。这一幕让他看起来很难过,很心疼妈妈,于是他突然有一种想安慰妈妈的冲动,于是他起身给妈妈泡了一杯茶。
送外卖的路上,男孩其实还挺开心的,想象着妈妈以后会如何感动的夸自己。但结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被泼了一盆冷水。当我妈妈看到她儿子没有做好作业时,她皱着眉头咒骂他。她反复强调,“你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作业,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
就是这件事彻底打击了孩子的信心和积极性。他现在在心里发誓再也不帮妈妈做任何事情了!
这个故事很尴尬。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注意自我反省,其实已经在不经意间训斥了孩子,排斥了孩子:
“你能怎么办?让开,好好玩!”
“你不骗我就帮了大忙了!”
“不不不,你住手!你帮我整理一下,以后我还得再做一遍,不然我就省事了!”
……
多么熟悉的语言啊!我们常常忙着想早点完成工作,却把孩子的善良当成了恶作剧。我们拒绝孩子,赢得效率,却忽略了孩子的损失,失去了锻炼孩子品质的机会。久而久之,我们的耳朵就安静了,孩子也不爱求助了。但当我们回过头来,发现当我们再次向孩子求助时,得到的却是他们不耐烦的拒绝。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怪孩子了。你为什么这么自私和不负责任?
到底是谁的错?
(2)。养育孩子的方式也是父母成长的方式。
记得儿子三岁的时候,浑身上下充满了无穷的能量。一天,一家三口的超市回来了,里面装满了购买的物品。货很重,回家路上左手换右手,忍不住想多拿出几个塞老公包里。老公故意逗我,贬低我“不会绑鸡”。也许我儿子有力气!
就是这么个笑话。在前面蹦蹦跳跳的儿子转过身来,热情地跑过来拉住我手腕里的物件:“妈妈,我来。我的力量比你强!”
第一次,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孩子:“没事,妈妈自己拿!”
“不不我去拿!”儿子一次次想帮我承担,我心疼,怕我累着他的小手小臂,一次次拒绝。直到孩子被我拒绝的差点委屈哭出来,我才象征性的给了他一块。没想到,儿子兴奋地接过了更多的对象。
看着儿子的小背,背着重物在前面走,妈妈空留在后面,我有些恼火。我甚至责怪自己。我希望我刚才没有开玩笑!
就这样,从小区门口到爬楼上,儿子真的在爸爸左“牛逼”右“爷们儿”中提到了家。放下物品后,他对我说:“妈妈,这东西真沉!”他的小胳膊上有一个红色的印记。
从这段时间开始,我发现每次从超市回来,儿子都乐呵呵地主动加入了搬东西的行列。很多时候,他还背着东西和父亲比速度。
或许,很多妈妈都经历过和我一样的心路历程:从“心疼”到“欣慰”。在这个小细节上,父母接受孩子的帮助,其实是对孩子内心的一种肯定。虽然付出了体力,却得到了精神上的赞美。孩子虽然小,但也能感受到“父母需要的价值感”。这种被激发的潜能会逐渐让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
(C)一个男生,以后能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吗?他的责任感有多大?和父母把他当孩子还是当大人有很大关系。
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有一个充满智慧的母亲。当他回忆起自己幼小的成长时,发现母亲从来没有把他当孩子,而是把他当成一个有思想、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几乎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公开和他讨论家里的事情,遇到大事也一定会咨询他,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再做决定。
就是这样一个对孩子细节的小小尊重,让李光耀在童年就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判断。很多年后,他总结自己的人生道路、自己的领导力和判断力时,感谢母亲从小的悉心培养,让他一直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激发了他创造价值的潜能。
男孩长大后,父母是启蒙老师。他们越信任他,就越能激发他的潜力。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男孩,从小事做起,不要拒绝,接受他的帮助,让责任心聚集在他的心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