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不得孩子大哭怎么办?偶尔也要对孩子发发火

见不得孩子大哭怎么办?偶尔也要对孩子发发火,第1张

见不得孩子大哭怎么办?偶尔也要对孩子发发火

小D从小就是个急性子倔强的孩子,一出事就爱哭。她一哭,我就心疼,想把全世界都给她。后来她一哭,我就开始烦躁,火气经常上来。

之后我一直花很多精力帮助小D管理情绪,也帮助自己管理情绪。虽然挺有效的,但是说实话,我成长的环境还是让我隐隐约约觉得不能让孩子哭。

最近在纽约上的一堂儿童心理学课给了我一些新鲜的想法。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孩子生气和哭泣的过程,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这种理解让我真的不再害怕孩子哭了。今天我也想和大家分享这些,和我一样害怕孩子哭的父母们。

让孩子明白生气不会破坏关系

当孩子对我们生气的时候,其实是在学习一件事,就是生气,尤其是对他们意义重大的另一半生气,并不一定会破坏关系。在成人的世界里,会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我们意见相左,我们表达观点非常激烈,最后达成共识,和好如初。在这个过程中,关系没有被破坏,爱情依然存在。

这种认知体验很重要。孩子越早明白这一点,越有好处。孩子不会因为害怕关系破坏而压抑自己去讨好和讨好别人,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对关系更正确的认识是非常有利的。

让孩子体验力量感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立刻就和我们产生了情感上的距离,而这种距离其实会给孩子一种力量感。这种距离感有时候会吓到父母,这也是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哭的原因,因为害怕这种疏离感。

但这种疏离感只是暂时的,这种短暂的疏离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独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感,体验到不依赖父母的感觉。这也是为孩子将来真正独立做铺垫。

防止孩子过度伸展自己

父母的一大误区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快乐。当父母过分关注孩子每时每刻都需要快乐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全局。生活本身并不总是快乐的。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让孩子一直快乐,而是让他们学会接受未来成人社会的失败和不快乐。

当我们需要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孩子会发脾气,会哭。这样的情绪宣泄,可以促使他们思考对与错,明白为什么有时候生活并不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为了防止孩子过度自我中心。

所以,不要怕孩子发脾气哭。相反,让他们体验愤怒和失望。这些负面情绪有助于让他们的小我不过度膨胀,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为以后的独立做准备。

当我们知道了发脾气对孩子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后,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进行有效的引导。这些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都写过(今天文末会列在推荐阅读里)。今天我想结合我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整理出一些大道理,来弥补你的错误。

1。尽快开始引导表达

幼儿发脾气时会哭闹、摔东西甚至在地上打滚。我们的容忍度会更高,因为我们知道孩子还不会说话。不幸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已经会说话,会表达自己的孩子,甚至是十几岁的孩子,在不按自己的方式去做的时候,经常会闹事。这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会大”,而是要尽早开始引导孩子学会表达。

从小到大,孩子不会说话,第一次发脾气的时候,我们都要给他的情绪命名,帮助他表达他正在进行的情绪是什么。这样当孩子真正会说话的时候,他就可以表达自己了。一个能大声说出“我生气了”的孩子,他发脾气的情况会少很多。

2。允许情绪缓冲期

这是对第一个的补充。很多家长明白情绪命名的重要性,但往往不知道介入的合适时机。往往在孩子还在愤怒地剧烈哭闹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用情绪来命名各种说教,往往事与愿违。

当孩子哭得很厉害的时候,我们可以静静地陪着他,但不要急着开口。当孩子怒气冲冲地走进他的房间时,我们不应该跟随。这样一段空白时间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情绪缓冲期,任何情绪都需要发泄。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太急于教育孩子,往往在孩子情绪最激烈的时候去做。这无疑就像给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加了一个盖子,越堵情绪越激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说,换位思考没用,安抚也没用。他们越劝孩子,越闹。

3。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开始逐渐平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可以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教育。这里还有一个关于教育什么的误解。很多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哭,不要打人,不要大喊大叫。这种说法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其实孩子如果有选择的话,不是想哭,不是想打人,不是想尖叫,只是忍不住想发火。

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两点。首先,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们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比如重申规则,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允许。虽然孩子一开始接受不了,但是坚持这么做之后,这些规则就可以慢慢内化,成为孩子的行为准则。我们都希望能养出一个讲道理的孩子,而讲道理的第一步就是孩子需要明白这些道理。

其次,告诉孩子下次遇到这种类似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再发脾气的时候应该如何正确的发泄情绪。这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关键点。当一个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做法时,下一次遇到类似的事件,他还是会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而这在我们大人眼里就变成了“屡教不改”。

做父母最难的就是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孩子的哭闹。无条件的接受并不等同于无原则的满足。我们接受孩子的情绪,但坚守规则的底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25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9
下一篇2022-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